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微课版)
作者:刘建伟、李晖、张焕国、杜瑞颖、尚涛、彭浩
丛书名: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系列教材
定价:59.90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50112
出版日期:2025.02.01
印刷日期:2025.01.20
"本教材共6章。第1章为网络空间安全概述,主要阐述网络空间安全指导思想、学科内涵、发展历程、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知识;第2章为密码学基础,主要阐述密码学的演进历史、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第3章为网络安全基础,主要阐述网络安全基本概念、网络安全边界防护技术、网络安全工程与管理、新兴网络及安全技术;第4 章为系统安全基础,主要阐述系统安全基本概念、系统安全模型、系统安全关键技术和系统安全应用实践;第5章为内容安全基础,主要阐述内容安全基本概念、网络舆情与事件检测、网络欺诈与虚假新闻、网络水军与网络暴力、内容伪造与深度鉴别;第6章为应用安全基础,主要阐述应用安全基本概念、身份认证与信任管理、隐私保护及新技术安全。 本教材内容丰富,概念清楚,语言精练,在内容阐述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特别是本教材采用微课形式出版,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每章后面均提供了习题,便于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每章后面也提供了参考文献,便于有兴趣的读者继续深入学习有关内容。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对抗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核心通识课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低年级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对于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本教材也是很好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
more >前言 为了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已正式于2015年6月决定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全国已有9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37所高校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47所高校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151所高校设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121所高校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5所大学设立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许多高校的网络空间安全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均将“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课程设为低年级本科生的核心通识课。为满足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需求,急需编写一本适合本科通识课教学的《网络空间安全导论》教材。 本教材的主编和部分副主编主持或参与编写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和《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并参与了由王小云院士牵头的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办公室课题《网络空间安全教材编写指南的研究和制定》《网络空间安全教材体系建设研究》《网络安全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研究》。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充分汲取了上述研究成果,力求使本教材编写大纲符合上述专业规范、教材编写指南和教材体系建设方案的要求。 本教材主要具有以下特色。 (1) 基本概念清晰,深入浅出。在基本概念的阐述上,力求准确而精练;在语言的运用上,力求顺畅而自然。 (2) 知识体系和知识点比较完善。全书分别阐述了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概念及各学科方向的基础知识,涵盖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课程必需的知识点。 (3) 教材采用微课的形式出版。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印在书中的二维码,观看由作者精心制作、讲解的对应知识点小视频。 (4) 每章后面都附有精心斟酌和编排的习题。深入分析和讨论所列习题,可加强对每章所学内容的理解。 (5) 书中列出了参考文献,为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继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了参考资料。 刘建伟为本教材主编,李晖、张焕国、杜瑞颖、尚涛、彭浩为副主编(按姓氏笔画排序)。全书共分为6章,每章按授课4学时设计,完成全部授课内容需24学时。第1章为网络空间安全概述,由武汉大学张焕国教授和杜瑞颖教授主编。 第2篇为密码学基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伟教授主编,山东大学王美琴教授和魏普文教授对本章内容做了认真的修订和补充。 第3章为网络安全基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伟教授主编。 第4章为系统安全基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尚涛教授主编 第5章为内容安全基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浩教授主编。 第6章为应用安全基础,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晖教授主编。 在本教材的编写中,作者还邀请了部分优秀青年学者和知名网络安全专家参与编写了部分内容,他们分别是: 禹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承担了2.3节和2.4节的编写任务。 左晓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承担了3.3节的编写任务。 黄欣沂,暨南大学教授,承担了3.4节的编写任务。 此外,为了确保专门技术的权威性,作者还邀请奇安信公司首席安全专家翟胜军先生编写了边界访问控制的3.2.1节,邀请360公司的计算机病毒专家徐传宇先生编写了有关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的3.2.5节,邀请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樊志甲先生编写了有关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3.2.6节。 刘建伟负责全书内容编排,并对全书的文字进行了审校。 最后,作者要感谢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密码学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著名密码学家和信息论学家王育民教授。在本教材2.1.4节的编写中,作者参考了王育民教授提供的未公开发表的手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王瀚洲、任珊瑶、任阳坤、金子安等博士研究生帮助作者整理了书稿,并在编写过程中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感谢空军某部王琼译审对全书的文字进行了阅正,为提高本教材的质量作出了贡献。 在此,作者向所有参与本教材编写工作的各位学者和专家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对抗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因作者水平所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在教材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作者2024年10月于北京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