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杰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讲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团体理事代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同窗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史论研究。曾赴台湾地区、韩国、菲律宾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下赴日访学一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新闻史论的专题论文,论文《动荡大时代里中国报人的抉择——对管翼贤投敌附逆个案的考察》获得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主持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对华文化战略下近代日本人在华北的办报活动与舆论宣传战研究》。

刘扬,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人民网研究院研究员,编辑,中国新闻史学会个人理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同窗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新闻史与互联网传播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与效果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研究”(编号11&ZD025)子课题负责人,著有《社交媒体发展对中国新闻业的冲击》(收入李相哲编《日中韓の戦後メディア史》,藤原書店,2012年)等文,合著有《<新民报>社论研究》(日本龙谷大学《国际社会文化研究所纪要》,2004年第6号)、《从日伪<新民报>看“大亚亚主义”的诱惑与欺骗》 (《新闻春秋》,2013年第1期)、《中国网络媒体对外传播发展报告》(收入《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等。

李松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第一届学员,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方向研究,曾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交流,参加“现代日本研究中心博士班”赴日研修,参与国务院新闻办委托课题“外国媒体涉华报道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如《从“民族主义”到“中国威胁论”:1981-2010年<纽约时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论调变化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9)和《<大公报>对日俄战争(1904-1905)的报道态度与基调》(《国际新闻界》,2011/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