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术语是古希脂数学家帕普斯在所著《数学汇编》第7卷中首次提出的,到20世纪30~40年代创造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人类在几千年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开始着手对创造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练、对创造实践和创造力开发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创造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各个领域。当然,创造学从创立至今才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这就要求将创造教育始终贯彻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加强创造性人才培养。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国家强盛的必然选择。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应用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应更加重视人的创造力开发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发展每一位大学生对发明创造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独立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新技术方案的需要,教会他们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并会保护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据此,我们在多年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汲取国内外有关创造学研究论文、论著和教材等材料中的营养,提出以“学科通识性、表述趣味性、内容新颖性、交叉融合性、成果保护性”为指导思想,编写了这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