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
Jun Ohta(太田淳) ,分别于1981年、1983年和1992年在东京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评为日本奈良科技学院副教授,2004年评为教授,2021年起担任奈良科技学院的执行理事和副校长。一直从事光电子集成电路和人工视网膜芯片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视网膜假体设备和系统等。曾获多个奖项,包括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论文奖、市村奖、日本国家发明奖、丹羽高柳奖、林严雄奖、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成就奖等。IEEE、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和日本电气工程师学会高级成员,《IEEE生物医学电路与系统》《日本应用物理杂志》等期刊副主编,担任IEEE ISSCC、IEEE BioCAS等知名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和大会联合主席。
2.译者:
(1)史再峰,天津大学英才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成像感知与计算、VLSI设计等。讲授“数字集成电路设计”“SoC设计方法学”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编写和翻译出版《SoC设计方法与实现》等3部教材或专著。
(2)高静,天津大学英才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混合集成电路设计等。讲授“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项目。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3)徐江涛,天津大学英才教授。长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讲授“混合信号设计技术”“高等模拟集成电路”等课程。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重大项目十余项。获天津市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