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松林,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 IEEE高级会员、CCF高级会员。2014年、2015年连续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负责的留学研究生课程“通信综合实验”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21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
张建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联合创新中心主任、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实施专项总体组专家、IMT-2030技术组信道测量与建模任务组组长等;曾任ITU-R IMT-2020(5G)信道模型起草组主席。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从4G到5G形成ITU和3GPP信道模型的国际标准5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计划资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次),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无线电管理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郭彩丽,北京邮电大学教授。IEEE 高级会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撰写学术专著2部,授权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许晓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北京市科技新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专著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担任工信部IMT-2030(6G)推进组专家、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等。
李斌,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奖2次,获河北省级科技进步1等奖。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和企业委托课题4项,担任中国通信学会车联网分会委员等。
杨洋,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通信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等。2018年入选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发表高水平SCI、EI论文逾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