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福建省永安市槐南乡的西华片地区,包括垟头、垟尾、大陇、岬坪四个自然村,现有住屋八百余幢。安贞堡是其中最壮观的一幢。西华片的传统民居,多为内向的堂横式合院,由上房、下房、厢房、扶厝、桥厅等组成,中轴对称、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全宅以上堂为中心,围绕上房布置房屋和天井。结构以穿斗式构架为主,抬梁式为辅。堂横式合院的造型低矮舒展,与自然环境十分协调;内部空间通透灵活,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建造材料多为天然的夯土、木材、竹篾、毛石等等,颜色朴素自然,与山水土地融为一体。安贞堡继承西华片民居的基本模式,形成了两堂两横加围屋加倒座的布局,沿袭了穿斗为主、抬梁为辅的传统技术,但在层数、规模、外围构造、内部空间上又有所拓展和创新。它楼高两层,外观坚实挺拔,规模宏大,容纳了三百多个房间,反映出很强的防御心理和对人丁兴旺的期望。安贞堡的大木构件采用优质杉木,大部分露明、不上漆,显见质朴的纹理。基本上是穿斗式为主,局部需要与抬梁式灵活搭配。小木作雕饰繁简相间,重点装饰精美华丽。为了配合前低后高的地形,整座安贞堡从入口的前楼、下房、上房到围屋屋脊层层高升,位于中轴线上的厅房燕尾层层起翘,与屋顶、山墙组合成十分优美的构图。尤其是扶厝屋顶步步缓升之后,到围屋处又转成弧线步步升高,完美地顺应了地势的变化,更呈现木作的精湛手法。由于楼高两层,屋架错落极富层次,整幢建筑一气呵成,不因尺度多种而显琐碎,堪称全国民宅中珍贵的杰作。本书论述部分共分为六章,前三章说明安贞堡所在之处西华片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村落和住屋形式,以及当地一般的建房习俗;后三章针对安贞堡,详述它的选址与营造、建筑空间构成,以及装修、装饰等,让人明了当时的风水观念影响全宅的朝向和结构,也看到木工、泥水工、石匠等就地取材、发挥个别手艺的团队成果。图版部分首先从地理环境、周边情况展开,以平面图、立面图和横剖、纵剖图全面呈现安贞堡的空间使用、梁架结构,特别是传统木造的构成,以及安贞堡因应地形和尺度要求的独特手法。另外,池家祖屋万金厝和进龙祠测绘图一并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