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1章概论1

1.1通信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概况1

1.2信息网络的分类与特点3

1.3交换机的演进过程5

1.4程控交换机的特点与技术动向8

1.5电话网的结构10

1.6话务理论基础13

第2章信息交换与传输技术基础20

2.1信息交换技术20

2.2信号数字化技术24

2.2.1话音信号的数字化方法24

2.2.2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方法34

2.3信道共享与多路复用技术35

2.3.1频分复用36

2.3.2时分复用37

2.4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技术40

2.5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技术48

第3章程控交换机的构成与原理54

3.1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构成54

3.2交换网络的结构与接续原理59

3.2.1空分接续网络59

3.2.2时分接续网络61

3.2.3时分空分组合接续网络63

第4章程控交换机的信令系统66

4.1用户线信令66

4.1.1监视信令67

4.1.2地址信令67

4.2局间信令68

4.3随路信令与中国1号信令69

4.3.1线路信令69

4.3.2记发器信令74

4.4共路信令与ITU—T 7号信令80

第5章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84

5.1系统概述84

5.1.1系统的基本功能84

5.1.2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总体结构88

5.1.3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服务功能94

5.2外围接口100

5.2.1概述100

5.2.2模拟用户电路101

5.2.3模拟中继单元110

5.2.4数字用户电路114

5.2.5数字中继单元125

5.2.6多频信号收发器128

5.3数字交换网络131

5.3.1概述131

5.3.2单片单T网络133

5.3.3复接单T网络136

5.3.4TTT网络138

5.3.5TST网络143

5.3.6交换网络的控制148

5.4控制系统151

5.4.1引言151

5.4.2程控交换机的控制方式152

5.4.3控制系统的容错技术154

5.4.4控制系统的结构168

5.4.5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171

5.5程控交换机中信令的处理175

5.5.1模拟用户信令的处理175

5.5.2数字用户信令的处理176

5.5.3局间信令的处理179

第6章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软件182

6.1引言182

6.1.1软件的基本特点182

6.1.2软件的一般结构183

6.1.3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基本技术185

6.2数据结构189

6.2.1数据的基本类型189

6.2.2数据结构的常用类型191

6.2.3数据库195

6.2.4数据结构实例197

6.3操作系统198

6.3.1进程管理和调度199

6.3.2信号处理201

6.3.3存储管理202

6.3.4文件管理206

6.3.5资源管理211

6.4呼叫处理程序214

6.4.1概述214

6.4.2呼叫信号的检测215

6.4.3数字分析与翻译220

6.4.4呼叫处理过程的SDL语言描述226

6.4.5呼叫处理程序的调度管理231

6.4.6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237

6.5工程设计与运行维护程序243

6.5.1概述243

6.5.2OM基本系统244

6.5.3命令模块247

第7章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与用户终端250

7.1主要的用户业务与终端250

7.1.1电话与电话机250

7.1.2电报与电传机254

7.1.3传真与传真机255

7.1.4可视图文与图文电视260

7.1.5电子邮件261

7.2ISDN的定义与建议261

7.3ISDN的结构266

7.4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268

7.4.1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参考配置269

7.4.2ISDN用户—网络的通路与信道结构270

7.5ISDN基本速率接口272

7.5.1第1层协议272

7.5.2第2层协议277

7.5.3第3层协议281

7.6ISDN基群速率接口285

7.7ISDN终端与终端适配器288

7.7.1线路适配器289

7.7.2数字话机293

7.8几种常用的数据通信接口标准294

7.8.1V.24建议与RS—232C标准295

7.8.2RS—449标准300

7.8.3V.35建议302

7.8.4G.703建议303

7.8.5X.21建议306

7.8.6X.25建议307

7.8.7V5接口规范311

第8章程控交换机的组网方式319

8.1引言319

8.2数据通信网概述321

8.2.1分组交换数据网321

8.2.2帧中继330

8.2.3数字数据网333

8.2.4局域网335

8.3公用电话网的接入方式341

8.3.1半自动接入方式341

8.3.2全自动接入方式343

8.3.3混合接入方式345

8.3.4用户交换机的互连345

8.4公用数据网的接入方式349

8.4.1拨号接入349

8.4.2专线接入351

8.4.3用户交换机的接入351

第9章异步转移模式354

9.1背景354

9.2ATM的基本原理356

9.2.1ATM网络的基本概念356

9.2.2ATM信元的结构358

9.3ATM交换的原理360

9.3.1虚信道和虚通道361

9.3.2复用的基本概念361

9.3.3交换的基本原理362

9.4ATM交换网络的结构365

9.4.1空分交换网络366

9.4.2共享存储器式交换网络371

9.4.3总线式交换网络376

9.5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381

9.5.1连接接纳控制381

9.5.2应用参数控制与网络参数控制382

9.5.3优先级控制383

9.5.4基于比特率的反馈式控制383

9.6ATM物理接口385

9.6.1ATM协议参考模型386

9.6.2SDH接口389

9.6.3PDH接口391

9.6.4FDDI接口393

第10章SOPHO iS 3000系列交换机396

10.1概述396

10.1.1系统总貌396

10.1.2外围模块399

10.1.3交换模块403

10.1.4中央控制模块407

10.2系统管理410

10.2.1管理设备410

10.2.2配置管理412

10.2.3话务管理422

10.2.4保密管理424

10.2.5故障管理425

10.3系统的运行与维护426

10.3.1后备文件的维护426

10.3.2系统启动428

参考文献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