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1章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1

1.1双极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1

1.1.1典型的双极集成电路工艺1

1.1.2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和元件结构2

1.2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5

1.2.1N沟硅栅E/D MOS集成电路工艺6

1.2.2CMOS集成电路工艺7

1.3Bi\|CMOS工艺11

1.3.1以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11

1.3.2以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12

复习思考题14

第2章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及其寄生效应16

2.1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埃伯斯\|莫尔(EM)模型16

2.2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18

2.2.1NPN管工作于正向工作区和截止区的情况18

2.2.2NPN管工作于反向工作区的情况18

2.2.3NPN管工作于饱和区的情况19

2.3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20

2.3.1集成NPN晶体管中的寄生电阻20

2.3.2集成NPN晶体管中的寄生电容25

2.4集成电路中的PNP管28

2.4.1横向PNP管28

2.4.2衬底PNP管33

2.4.3自由集电极纵向PNP管34

2.5集成二极管35

2.5.1一般集成二极管35

2.5.2集成齐纳二极管和次表面齐纳管36

2.6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和肖特基箝位晶体管(SCT)37

2.6.1肖特基势垒二极管37

2.6.2肖特基箝位晶体管38

2.6.3SBD和SCT的设计40

2.7MOS集成电路中的有源寄生效应40

2.7.1场区寄生MOSFET41

2.7.2寄生双极型晶体管41

2.7.3寄生PNPN效应42

2.8集成电路中的MOS晶体管模型45

2.8.1MOS1模型45

2.8.2MOS2模型47

2.8.3MOS3模型47

复习思考题48

第3章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50

3.1集成电阻器50

3.1.1基区扩散电阻50

3.1.2其他常用的集成电阻器55

3.1.3MOS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阻59

3.2集成电容器60

3.2.1双极集成电路中常用的集成电容器60

3.2.2MOS集成电路中常用的MOS电容器62

3.3互连(内连线)63

3.3.1金属膜互连63

3.3.2扩散区连线64

3.3.3多晶硅连线64

3.3.4交叉连线64

复习思考题65

第4章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路67

4.1一般的TTL与非门67

4.1.1标准TTL与非门(四管单元)67

4.1.254H/74H五管单元与非门68

4.1.3六管单元与非门69

4.2STTL和LSTTL电路70

4.2.1六管单元STTL与非门电路70

4.2.2低功耗肖特基TTL(LSTTL)电路71

4.3LSTTL门电路的逻辑扩展72

4.3.1OC门72

4.3.2三态逻辑(TSL)门74

4.4ASTTL和ALSTTL电路75

4.5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简化逻辑门77

4.5.1简化逻辑门77

4.5.2单管逻辑门78

4.6LSTTL电路的版图设计82

复习思考题83

第5章发射极耦合逻辑(ECL)电路89

5.1EC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89

5.1.1射极耦合电流开关90

5.1.2射极输出器90

5.1.3参考电压源91

5.2ECL电路的逻辑扩展92

5.3ECL电路的版图设计特点93

5.3.1划分隔离区93

5.3.2元器件的设计93

5.3.3布局布线95

复习思考题96

第6章集成注入逻辑(I2L)电路99

6.1I2L电路基本单元的结构99

6.2I2L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100

6.2.1当前级的输出为1态时的情况100

6.2.2当前级的输出为0态时的情况100

6.3I2L电路分析101

6.3.1I2L电路中的器件分析101

6.3.2I2L电路分析103

6.4I2L电路的逻辑组合105

6.5I2L电路的工艺与版图设计105

6.5.1I2L电路的工艺设计105

6.5.2I2L电路的版图设计107

复习思考题111

第7章MOS反相器113

7.1自举反相器113

7.2耗尽负载反相器(E/D反相器)115

7.3CMOS反相器116

7.3.1CMOS反相器的直流特性116

7.3.2噪声容限119

7.3.3开关特性120

7.3.4功耗123

7.4静态内部反相器的设计125

7.4.1有比反相器的设计125

7.4.2CMOS反相器的设计126

7.5动态反相器126

7.5.1动态有比反相器126

7.5.2动态无比反相器127

7.5.3漏举电路128

7.6按比例缩小理论129

7.6.1器件和引线按CE理论缩小的规则129

7.6.2按比例缩小的CV理论131

7.6.3按比例缩小的QCV理论132

复习思考题133

第8章MOS基本逻辑单元135

8.1NMOS逻辑结构135

8.1.1NMOS或非门电路135

8.1.2NMOS与非门电路137

8.1.3NMOS组合逻辑电路139

8.2CMOS逻辑结构140

8.2.1CMOS互补逻辑140

8.2.2伪NMOS逻辑141

8.2.3动态CMOS逻辑142

8.2.4钟控CMOS逻辑145

8.2.5CMOS多米诺逻辑146

8.3级联级的负载147

8.4影响门的电气和物理结构设计的因素148

8.4.1MOS管的串联和并联148

8.4.2衬偏调制效应149

8.4.3源漏电容149

8.4.4电荷的再分配151

8.5各种逻辑类型的比较152

8.6传输门逻辑152

8.7RS触发器154

8.7.1NMOS RS触发器154

8.7.2CMOS RS触发器156

8.8时钟脉冲控制触发器157

8.8.1NMOS结构的时钟脉冲控制触发器157

8.8.2CMOS结构的时钟脉冲控制触发器158

8.9D触发器159

8.9.1NMOS D触发器159

8.9.2CMOS D触发器159

8.10施密特触发器161

复习思考题164

第9章MOS逻辑功能部件166

9.1多路开关166

9.2加法器和进位链167

9.2.1组合逻辑加法器168

9.2.2传输门加法器169

9.2.3进位链170

9.3算术逻辑单元172

9.3.1以E/D NMOS反相器为主体的算术逻辑单元172

9.3.2以传输门为主体的算术逻辑单元174

9.4寄存器175

9.4.1双港寄存器175

9.4.2移位寄存器176

9.4.3堆栈移位寄存器177

9.4.4动态移位寄存器178

复习思考题180

第10章存储器182

10.1存储器的结构183

10.2掩模编程ROM184

10.3现场可编程ROM (PROM)187

10.4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189

10.5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2PROM)190

10.5.1TEE8502的总体结构和工作模式190

10.5.2存储单元和存储矩阵194

10.5.3外围电路195

10.6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207

10.7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216

复习思考题219

第11章接口电路220

11.1双极逻辑系列间的接口电路220

11.1.1ECL和TTL之间的接口电路220

11.1.2I2L和TTL之间的接口电路224

11.2TTL和MOS逻辑系列间的接口电路228

11.2.1TTL到CMOS的接口电路228

11.2.2CMOS到TTL的接口电路228

11.2.3E/D NMOS与TTL之间的接口电路229

复习思考题229

第12章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231

12.1单管、复合器件及双管放大级231

12.1.1双极晶体管复合器件及双管放大级231

12.1.2MOS管放大级235

12.2恒流源电路239

12.2.1精密匹配电流源239

12.2.2PNP恒流源240

12.3偏置电压源和基准电压源电路241

12.3.1双极型三管能隙基准源241

12.3.2双极型二管能隙基准源243

12.3.3E/D NMOS基准电压源244

12.3.4CMOS基准电压源247

复习思考题249

第13章集成运算放大器253

13.1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253

13.1.1双极晶体管射耦对差分输入级254

13.1.2MOS源耦对差分输入级256

13.2输出级电路259

13.2.1双极型输出级电路259

13.2.2MOS输出级电路260

13.3双极型集成运算放大器263

13.3.1741型通用集成运放263

13.3.2其他特殊运放264

13.4MOS集成运算放大器266

13.4.1MOS集成运放的特点266

13.4.2E/D NMOS集成运放267

13.4.3全增强型NMOS集成运放272

13.4.4CMOS集成运放273

13.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版图设计278

13.5.1双极型集成运放的版图设计278

13.5.2MOS集成运放的版图设计282

复习思考题285

第14章MOS开关电容电路291

14.1开关电容等效电阻电路291

14.1.1并联型开关电容等效电阻电路291

14.1.2串联型开关电容等效电阻电路293

14.2开关电容积分器293

14.3开关电容低通滤波器295

复习思考题296

第15章集成稳压器298

15.1集成稳压器的基本结构298

15.2启动电路299

15.2.1JFET启动电路299

15.2.2晶体管隔离启动电路300

15.3保护电路300

15.3.1调整管的过流及安全工作区保护300

15.3.2过热保护302

15.4三端固定输出电压式稳压电源303

15.4.1启动电路304

15.4.2保护电路305

15.4.3基准电压源和误差放大器305

15.4.4取样电阻306

15.5集成稳压器的版图设计306

15.5.1调整管的版图设计306

15.5.2集成稳压器版图设计的热对称考虑309

复习思考题310

第16章D/A, A/D变换器311

16.1D/A变换器的基本原理311

16.2D/A变换器的基本类型313

16.2.1电流定标D/A变换器314

16.2.2电压定标D/A变换器315

16.2.3电荷定标D/A变换器316

16.3A/D变换器的变换原理317

16.3.1A/D变换器的方框图318

16.3.2主要变换误差319

16.4A/D变换器的基本类型321

16.4.1积分型A/D变换器321

16.4.2逐次逼近式A/D变换器324

复习思考题326

第17章集成电路设计概述329

复习思考题335

第18章集成电路的正向设计336

18.1MOS集成电路的正向设计336

18.1.174HC139电路简介336

18.1.2电路设计337

18.1.3工程估算343

18.1.4电路模拟347

18.1.5版图设计349

18.1.6版图检查350

18.2双极型集成电路的正向设计351

18.2.1双极型集成电路设计的特点351

18.2.2双极型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图形设计351

18.2.3双极型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原则355

18.2.4双极型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举例357

复习思考题362

第19章集成电路的芯片解剖363

19.1MOS集成电路的芯片解剖363

19.1.174HC193芯片概况363

19.1.2芯片解剖过程364

19.1.3电路分析365

19.1.4逻辑功能的分析367

19.1.5版图设计规则的分析372

19.1.6抑制Latch\|up效应的措施374

19.1.7版图的布局布线375

19.2双极型集成电路的芯片解剖376

复习思考题377

第20章集成电路设计方法382

20.1全定制设计方法382

20.2符号法版图设计382

20.3半定制设计方法384

20.3.1标准单元设计法384

20.3.2门阵列设计方法385

20.4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设计法389

20.5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法392

复习思考题394

第21章集成电路的可靠性设计和可测性设计简介395

21.1可靠性设计395

21.1.1集成电路的固有可靠性395

21.1.2电路设计中提高可靠性的措施397

21.1.3版图设计中提高可靠性的措施401

21.1.4工艺设计中提高可靠性的措施403

21.2可测性设计404

21.2.1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性404

21.2.2可测性设计简介405

复习思考题407

第22章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简介408

22.1概述408

22.2集成电路CAD中常用的工具简介410

22.2.1器件模拟410

22.2.2电路模拟411

22.2.3逻辑模拟413

22.2.4版图设计阶段416

22.3VHDL简介416

22.3.1VHDL术语417

22.3.2VHDL的主体结构417

22.3.3VHDL描述举例420

复习思考题424

主要参考文献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