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一种新的政策框架
第1章导言3
1.1全球的大环境3
1.2对工业生态学理论的需求6
参考文献10
习题10
第2章工业生态学知识框架的概述12
参考文献16
习题16
第3章可持续发展18
3.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8
3.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18
3.3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态问题20
3.4主方程23
3.4.1环境影响23
3.4.2人口27
3.4.3人均财富28
3.4.4单位产值的环境影响31
3.4.5文化和技术32
3.5人口承载能力和社会自由度33
3.5.1人口承载能力33
3.5.2社会自由度34
参考文献37
习题37
第4章工业生态学39
4.1工业生态学的定义39
4.2工业生态学的历史40
4.3工业生态学的模型42
4.3.1系统定位45
4.3.2复杂性和承载能力45
4.3.3系统范围问题46
4.3.4人类和自然体系的共同进化46
4.3.5系统科学48
4.4工业生态学的原理50
4.5工业生态学的目标51
4.6案例分析:汽车技术51
4.6.1汽车的发展51
4.6.2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的进程53
4.6.3汽车技术体系54
参考文献57
习题58
第5章工业生态学的基本要素60
5.1定义60
5.2建立适当的政策体系60
5.3风险、成本和收益的认定和排序62
5.4价值排序63
5.5研究与开发64
参考文献64
习题64
第6章工业生态学实践:部门应用66
6.1实践应用66
6.2环境设计(DFE)67
6.3可持续的农业68
6.4可持续的林业70
6.5可持续的渔业72
6.6材料综合管理73
6.7环境友好服务(EPS)77
6.8绿色建材84
6.9能源86
参考文献89
习题90
第7章工业生态学实践:技术与工具91
7.1技术和工具的作用91
7.2可持续性的指标、评价和反馈92
7.2.1统一的指标体系92
7.2.2指标体系的发展94
7.3经济改革98
7.3.1外部问题98
7.3.2绿色结算体系100
7.4环境设计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101
7.5生物工程103
7.6综合风险评价方法105
参考文献105
习题106
第8章工业生态学实践:研究与开发107
8.1为何需要研究与开发107
8.2改变研究与开发的模式109
8.3关于工业生态学研究的资助110
8.4工业生态学研发课题111
8.4.1物质流模型111
8.4.2能源体系模型112
8.4.3群体模型112
8.4.4部门模型112
8.4.5技术革命112
8.4.6工业生态学政策研究113
8.4.7数据管理和整合113
8.5工业生态学研究概览113
8.5.1研究单元114
8.5.2分析手段的类型115
8.5.3评价尺度116
8.5.4评价一个小型社区116
8.6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117
参考文献119
习题120
第二部分工业生态学的政策发展
第9章复杂体系123
9.1为什么需要体系假设123
9.2简单体系与复杂体系124
9.2.1线性关系125
9.2.2因果关系126
9.2.3滞后、间断、受限和临界126
9.2.4过程即是终点127
9.2.5衍生行为127
9.2.6体系的变革127
9.3工业生态学体系水平的完整化128
9.4环境治理体系政策的启示129
9.5信息量密集的可持续性经济131
9.5.1汽车技术体系、信息和复杂性131
9.5.2经济的信息密度132
参考文献135
习题135
第10章风险、成本和收益136
10.1概述136
10.2成本/收益分析137
10.3风险评估138
10.4综合风险评估(CRAS)142
10.5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145
10.6将风险、成本和收益集成为一个综合政策支持评估系统147
参考文献148
习题149
第11章经济问题150
11.1概述150
11.2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要素151
11.2.1规模问题151
11.2.2范围问题152
11.2.3折现率154
11.2.4资源的可替代性和互补性155
11.2.5外部效应156
11.2.6合理效用157
11.2.7静态和动态分析158
11.3劳动力的影响159
11.4金融、资本和投资160
参考文献162
习题163
第12章法律问题164
12.1基本法律问题167
12.1.1政府机构之间的平衡168
12.1.2现代人与后代之间的平衡168
12.1.3法律工具的灵活性169
12.1.4可调整的管理结构170
12.1.5确定合适的司法平衡172
12.2特殊法律纠纷174
12.2.1贸易与环境174
12.2.2消费者保护法175
12.2.3政府采购176
12.2.4政府标准与规范176
12.2.5反托拉斯177
12.2.6当前的环境法规177
参考文献178
习题178
第13章政府结构和工业生态政策的表述180
13.1概述180
13.2政策的生命周期180
13.3时间与空间上需要考虑的问题182
13.3.1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通用性182
13.3.2依赖驱动力183
13.3.3增加文化影响的范围183
13.3.4将政策与长期环境目标结合起来184
13.4有关国家机构的一些问题184
13.4.1政府组成形式184
13.4.2财富184
13.4.3市场规模185
13.4.4存在问题185
13.4.5文化及意识形态186
13.4.6私有部门和公有部门之间的关系186
13.4.7影响发展的因素187
13.5管理结构187
参考文献195
习题196
第14章企业:工业生态学的实施单元197
14.1概要197
14.2企业像一个神秘的盒子198
14.3环境意识对企业是重要的200
14.4工业生态学的实施202
14.4.1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203
14.4.2实施培训计划204
14.4.3建立技术支持系统204
14.4.4取得最初的成功205
参考文献205
习题206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第15章环境影响分析方法:AT&T矩阵系统209
15.1概述209
15.2材料矩阵体系211
15.2.1材料环境影响评价矩阵的特征212
15.2.2AT&T矩阵结构213
15.2.3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矩阵清单217
参考文献223
习题224第16章私人企业能否与可持续发展社会兼容225
16.1案例介绍225
16.2私人企业227
16.3企业是一种复杂系统的单元230
16.4近期的发展趋势231
16.4.1企业发展与环境限制之间的冲突231
16.4.2企业与技术232
16.4.3企业与社会成本232
16.4.4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233
16.4.5目前的变化趋势234
16.5私人企业期望的变革238
参考文献239
习题240第17章政策案例分析:荷兰241
17.1概述241
17.2环境政策及指标体系的发展概述241
17.3目标分类243
17.4合同244
17.5产品的生命周期政策246
17.6环境项目的范围247
17.7技术的作用248
17.8项目评估250
参考文献252
习题252第18章环境安全案例分析:美国254
18.1概述254
18.2臭氧层空洞事件255
18.3国家安全问题的变迁257
18.3.1美国的环境安全政策258
18.3.2对外环保政策与环境安全259
18.3.3冷战后安全问题的合作与对抗260
18.4文化制度的作用与能力261
18.5环境安全测试262
18.6环境安全的操作263
18.7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环境扰动264
18.8环境安全的目标建立265
18.9优先考虑环境安全问题268
18.9.1墨西哥的水和食物269
18.9.2核材料271
18.10结论274
参考文献274
习题275
译后记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