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
1.1网络时代的管理
1.2质量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1.3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1.4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六西格玛
2.1六西格玛的应用情况
2.2六西格玛的含义
2.3六西格玛项目
2.4六西格玛设计
2.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质量控制的诞生与发展
3.1接近零不合格过程质量控制的诞生背景
3.2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简单介绍
3.3高质量过程的研究
3.4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系列概念的由来
3.5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研究的发展历程
3.6小结
参考文献
第1篇 统计过程控制
第4章 统计过程控制与控制图原理
4.1统计过程控制(SPC)
4.2质量的统计观点
4.3控制图
4.4常规控制图的设计思想
4.5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
4.6变差的可查明原因的八种模式分析
4.7统计控制状态的判断
4.8常规控制图判断准则的使用
4.9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参考文献
第5章 常规控制图及其应用
5.1符号
5.2常规控制图的类型
5.3常规控制图的类型
5.4计量控制图与计数控制图的比较
5.5控制图的应用准备
5.6控制图的应用示例
参考文献
第6章 CUSUM(累积和)控制图
6.1CUSUM控制图的起源
6.2CUSUM控制图的原理
6.3根据ARL对CUSUM控制图的设计
6.4单侧CUSUM控制图
6.5表格式CUSUM控制图
6.6初值的设置——加速初值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EWMA控制图
7.1常规控制图、CUSUM控制图与EWMA控制图
7.2EWMA控制图的统计量
7.3正态分布观测值EWMA控制图的设计
7.4有关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篇 狭义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控制
第8章 常规计数值控制图的改进
8.1常规计数值控制图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8.2通用控制图
8.3Q控制图
8.4弗里曼与特基(Freeman & Tukey)变换
8.5调整计数值控制图
8.6计数值控制图的最优控制界
8.7常规计数值控制图改进方法的比较
8.8标准调整控制图及其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判稳准则与判异准则
9.1以相邻不合格品间的连续合格品数为控制对象
9.2统计分析
9.3判异准则
9.4判稳准则
9.5判断准则的使用
9.6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10章 连续合格品数CUSUM控制图
10.1连续合格品数CUSUM控制的统计量
10.2连续合格品数控制图的评价标准
10.3连续合格品数CUSUM控制参数K的确定
10.4连续合格品数CUSUM控制参数H的确定
10.5设计连续合格品数CUSUM控制图
10.6连续合格品数CUSUM控制图与两阶段控制
图法的比较
10.7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连续合格品数EWMA控制图
11.1连续合格品数EWMA控制的统计量
11.2连续合格品数EWMA控制参数
11.3连续合格品数EWMA控制图的设计
11.4连续合格品数EWMA控制图、连续合格品数
CUSUM控制图与两阶段控制图法的比较
1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篇 广义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控制
第12章自相关过程的质量控制
12.1自相关过程的残差控制图
12.2自相关过程的统计控制状态
12.3自相关过程的调整均值控制图
12.4自相关过程的采样间隔分析
12.5单值控制图在自相关过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3章 过程能力指数、过程性能指数与动态过程
能力指数13.1过程能力指数
13.2过程性能指数
13.3动态过程能力指数
13.4过程能力指数、过程性能指数与动态过程
能力指数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14章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管理体系
14.1标准规范层——优化过程,建立过程体系文件
14.2定量管理层——实现过程的定量控制
14.3持续改进层——不断完善、追求卓越
14.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