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信系统概论
1.1信息通信技术的由来
12信息通信的网络化
13信息通信的智能化
14通信系统的分类
15ISO分层标准
151应用层
152表示层
153会话层
154传输层
155网络层
156数据链路层
157物理层
16标准的物理层技术
17通信信息理论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的工作
18现代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
2通信技术的信息理论基础
21信息的度量——信息熵
211几个基本定义
212信息量参数的基本性质
22链式法则与信息处理
23Fano 不等式
24数据压缩与信源处理技术
241定长编码定理
242变长编码定理
25信道容量的定义与计算
251信道容量的定义
252信道容量的计算理论
253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26微分熵与信道容量公式
261微分熵的定义
262微分熵与离散熵的关系
263相对熵与互信息
264微分熵的极值问题
265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公式
266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
27Fano不等式与信道编码定理
习题
〖〗现代通信理论基础〖〗〖〗目录〖〗〖〗
3语音信号的波形编码理论
31随机信号的抽样定理
32采样值量化的概念
33标量量化技术
331最佳标量量化
332均匀量化处理
333非均匀量化与国际标准
334对数压扩特性的折线近似
34矢量量化技术
341失真的度量问题
342最小均方失真的矢量量化器的设计
343快速编码算法——投影法
35线性预测编码
351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
352线性预测编码的基本问题
353线性预测编码的应用——DPCM
36二次压缩编码技术
361Shannon编码
362Fano编码
363Huffman编码
364游程编码
习题
4图像信号的编码理论
41多媒体通信与图像压缩技术
42静止图像压缩编码的分类
43基于DPCM的无失真编码
44限失真编码的失真度量标准
45基于正交变换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451变换压缩原理
452正交变换的特性
453最优正交变换
46离散余弦变换DCT
461一维离散余弦变换
462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47国际标准JPEG的介绍
48活动图像压缩编码
481MPEG1标准
482MPEG2标准
483MPEG4标准
习题
5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
51点到点的数字通信
52模拟信号的波形传输与调制
53模拟线性调制
531双边带调制
532单边带调制
533Hilbert变换
534残留边带调制
535相干解调
54模拟非线性调制
541频率调制与相位调制的基本概念
542窄带调频与调相
543宽带调频与调相
习题
6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61数字信道的物理模型
62信号的空间表示
621向量空间
622信号空间的概念
63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理论
64无记忆调制
641脉冲幅度调制
642相位调制信号
643正交幅度调制
644联合相位幅度调制
645多维调制信号
646多维正交频率调制
65有记忆的线性调制
651简单的有记忆线性调制
652码型处理技术
653Manchester码
654Miller码
66利用马尔可夫链定义的线性调制
67有记忆的非线性调制
671连续相位的频移键控调制
672一般性连续相位调制
673最小频移键控调制
674最小频移键控调制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68CPM信号的线性表示
69线性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691无记忆的线性调制信号的功率谱
692有记忆的线性调制信号的功率谱
693连续调制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610数字信号的解调方法
6101相关解调器
6102匹配滤波解调器
6103最佳匹配滤波器
611数字信号的最佳检测器
612最佳序列检测算法
613逐符号的MAP检测算法
614CPM 信号的最佳检测
615码元检测算法的误码性能分析
6151二进制调制的错误概率
6152二元正交调制信号的误码率
6153DPSK的误码性能
6154M元PAM调制的错误概率
6155M元PSK调制的错误概率
6156QAM的错误概率
616数字再生中继和模拟中继系统性能评估
习题
7带限信道的信号波形设计
71带限信道的工程应用
72数字信号采样
721点态抽样
722积分抽样
73无失真抽样的波形设计准则——Nyquist准则
731点态抽样信号值无失真准则
732积分抽样无失真准则——Nyquist第三准则
74抑制码间串扰和时钟抖动的最优波形设计准则
75最佳接收滤波器的匹配准则
76可控码间串扰技术——部分响应信号
77部分响应信号的检测
771基于数据预编码的逐符号检测
772TH预编码均衡
773最大似然检测
78传输系统的性能评估
781直观评价方法——信号眼图
782客观评价方法——误码率
79时域均衡与抗码间干扰
791最大似然序列检测
792线性滤波均衡
793判决反馈均衡
习题
8时钟同步与载波恢复
81信号参数估计与似然函数
82信号解调中的载波恢复与时钟同步
83载波相位估计
831锁相环及其工作原理
832判决反馈相位估计
833非面向判定载波相位估计
84时钟同步估计
841定时估计的似然函数
842非面向判决的时钟同步估计
843时钟估计的数字滤波法
85联合时钟与载波相位估计算法
习题
9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理论
91引言
92差错控制的实现模式
921检错重发
922前向纠错
93线性分组码
931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
932几个特殊的分组码
933汉明码
934Hadamard 码
935循环码
936BCH码
937BCH码的进一步讨论
938RS 码
939LDPC码
9310分组码的性能界
94卷积码
941卷积码的工程描述
942卷积码的设计理论
943具有反馈形式的卷积编码器的设计与表示
944卷积编码器的转移函数
945最优的卷积码
946卷积码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Viterbi算法
947删除卷积码
95卷积编码的应用
951TCM编码理论
952Turbo码
习题
10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101概述
102频分复用
103时分复用
1031准同步数字系列
1032PCM基群的帧结构
1033复接原理
1034码速调整技术
1035同步数字系列
1036异步传输模式
104码分复用
1041正交码设计
1042伪随机码与m序列
105多址技术
1051多址系统的容量分析
1052码分多址技术
1053各种检测算法及性能分析
106IS95CDMA系统介绍
107多址技术的发展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