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001
第一章 色彩的体系 003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 004
一、光与色彩 004
二、光的色散 004
三、色彩混合 005
第二节 显色系统 009
一、理想状态的色立体 009
二、蒙塞尔色彩系统 009
三、奥斯特瓦德色彩系统 013
四、日本PCCS色彩系统 014
第三节 混色系统 016
一、混色系统CIE 016
二、CIE 1960均匀色度标尺图和1964均匀颜色
空间 017
第四节 数字色彩体系 019
一、Lab色彩 019
二、RGB色彩 019
三、CMY(CMYK)色彩 020
四、HSV(HSB)色彩 021
作业与思考题 022
第二章 数字色彩的基本原理 023
第一节 数字色彩及其表达 024
一、从计算机到数字色彩 024
二、色彩的数字化表达方式 024
第二节 数字色彩与图形 028
一、数字图形及其色彩的角色 028
二、色彩的位深度(色彩深度) 028
三、矢量图与色彩 030
四、矢量文件中的点阵图色彩 030
第三节 各种颜色色彩域的比较 032
一、CIE的可见光色域 032
二、RGB屏幕颜色的色域 032
三、CMYK印刷颜色的色域 032
四、CMYK打印颜色的色域 033
五、经典颜料颜色的色域 033
第四节 绘图软件中的数字色彩使用方法 035
一、数字色彩的绘制方式 035
二、数字色彩应用的注意事项 038
作业与思考题 039
第三章 色彩的生理与心理 041
第一节 色彩生理实验 042
一、色彩三刺激与三基色 042
二、色彩的错视 042
第二节 色彩的主观三属性与客观三属性 046
一、色彩的主观三属性 046
二、色彩的客观三属性 046
三、人眼对颜色的识别能力 047
第三节 色彩的心理感应 048
一、色彩的象征 048
二、色彩的感觉 049
三、色彩的联想 055
作业与思考题 056
第四章 数字色彩构成 I—以色相为主的配色 057
第一节 数字色彩的配色工具 058
一、HSV六棱锥色彩模型剖析 058
二、HSV六棱锥色彩模型分解 060
三、数字色系五级色表 062
第二节 不同色相的配色 066
一、邻近色的弱对比配色 066
二、类似色的中度对比配色 067
三、对比色的较强对比配色 069
四、互补色的强对比配色 070
第三节 主色调的形成 072
一、红色调 072
二、橙色调 073
三、黄色调 074
四、绿色调 076
五、青色调 077
六、蓝色调 078
七、紫色调 079
作业与思考题 081
第五章 数字色彩构成 II —以明度、饱和度为主的配色 083
第一节 纯色系的配色 084
一、艳丽的纯色调 085
二、鲜明的中纯调 086
三、清朗的低纯调 087
四、淡雅的浅色调 087
第二节 浊(灰)色系的配色 089
一、温柔的明灰调 090
二、中庸的中灰调 091
三、朦胧的暗灰调 092
第三节 暗色系的配色 093
一、成熟的微暗调 093
二、稳重的中暗调 094
三、深沉的深暗调 095
第四节 无彩色系色调的魅力 096
一、无彩色系的魅力 096
二、黑色与白色 096
三、灰色系列 098
作业与思考题 099
第六章 数字色彩构成 Ⅲ —综合配色 101
第一节 两组色彩之间的配色 102
一、纯色系与纯色系之间的组合 102
二、纯色系与灰(浊)色系之间的组合 103
三、纯色系与暗色系之间的组合 105
四、灰(浊)色系与暗色系之间的组合 107
第二节 三组色彩之间的配色 109
一、纯色系与另两组纯色系之间的组合 109
二、纯色系与纯色系及灰(浊)色系之间的组合 110
三、纯色系与纯色系及暗色系之间的组合 112
四、灰(浊)色系与纯色系及暗色系之间的组合 114
五、其他方式的三组色彩组合 117
作业与思考题 120
第七章 数字色彩的经营与创意 121
第一节 数字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22
一、对比与调和的逆向关系 122
二、隔离调和 123
三、互混调和 123
四、极色调和 124
五、面积调和 125
第二节 数字色彩的渐变 127
一、色相渐变 127
二、明度渐变 128
三、饱和度渐变 129
四、综合渐变 129
第三节 色彩创意的灵感与启示 130
一、大自然的色彩启示 130
二、思维的灵感 131
三、音乐的诱发 132
四、传统和民俗的理解与融会 132
五、文学和艺术的情境 133
作业与思考题 134
主要参考文献 137
后 记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