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开始应用
1.1背景
1.2多目标设计
1.2.1替代性与互补性
1.2.2新西兰的频谱权拍卖
1.2.3更好的拍卖设计
1.2.4FCC频谱设计及其衍生设计
1.3比较卖方收益
1.4对拍卖实践的学术性评论
1.4.1转卖与科斯定理
1.4.2机制设计理论
1.4.3理论与实验
1.4.4实际问题
1.5本书结构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机制设计方法
第2章VCG机制
2.1模型描述
2.2总是最优与弱占优策略
2.3平衡预算
2.4唯一性
2.5威克瑞拍卖的缺点
2.5.1实际应用中的缺点
2.5.2单调性问题
2.5.3投资与合并方面的缺点
2.6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包络定理与收益等价
3.1霍特林引理
3.2包络定理的积分形式
3.3拟线性收益
3.3.1霍姆斯特罗姆引理
3.3.2格林拉芬特霍姆斯特罗姆定理
3.3.3迈耶森引理
3.3.4收益等价定理
3.3.5迈耶森萨特尔斯沃特定理
3.3.6杰希尔莫特瓦努不可能定理
3.3.7迈耶森和赖利萨缪尔森收益最大化拍卖
3.3.8麦克阿菲麦克米伦弱卡特尔定理
3.3.9序贯拍卖与韦伯鞅定理
3.3.10马修斯定理: 风险厌恶收益等价
3.4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投标均衡与收益差别
4.1单交叉条件
4.1.1单调选择定理
4.1.2充分性定理
4.1.3约束简化定理
4.1.4米尔列斯斯彭斯表示定理
4.2均衡策略的求解与验证
4.2.1具有保留价的二级价格拍卖
4.2.2密封投标或一级价格拍卖
4.2.3消耗战拍卖
4.2.4竞价人全支付拍卖
4.3基准模型的收益比较
4.3.1收益等价定理不成立时的收益等价
4.3.2预算约束
4.3.3内生的数量
4.3.4类型相关
4.4期望收益最大化拍卖
4.4.1迈耶森定理
4.4.2布洛克莱姆伯尔定理
4.4.3不规则的情况
4.5拥有弱、强竞价人的拍卖
4.6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类型与估价的相关性
5.1哪些模型与假设是有用的
5.1.1收益仅依赖报价和类型
5.1.2一维类型和私有估价
5.1.3类型: 统计独立性
5.2统计相关和收益最大化拍卖
5.3威尔逊待开采区域模型
5.3.1均衡
5.3.2利润与收益
5.3.3竞价人的信息策略
5.3.4卖方信息策略
5.4相关类型与相依估价
5.4.1关联
5.4.2米格罗姆韦伯向上叫价拍卖模型
5.4.3一级价格拍卖
5.5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与拍卖相关的问题
6.1新进入者的利润及其剩余
6.2参与成本昂贵的对称模型
6.2.1对称的竞价人与不可控制的参与
6.2.2控制对称竞价人的参与
6.3非对称模型: 促进竞争的设计
6.3.1预留策略的例子
6.3.2投标信用的例子
6.3.3数量结构和人人有份的例子
6.3.4贴水拍卖
6.3.5荷兰式拍卖与英式拍卖,英式荷兰式设计
6.4竞价结束之后
6.4.1破产与不履约
6.4.2计分规则和仅包含价格的投标
6.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多物品拍卖
第7章统一价格拍卖
7.1统一价格密封投标拍卖
7.1.1需求缩减
7.1.2低价均衡
7.2同时向上叫价拍卖
7.2.1同时向上叫价拍卖与瓦尔拉森拍卖
7.2.2时钟拍卖
7.2.3统一价格拍卖中的策略分析
7.3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组合拍卖与组合投标
8.1威克瑞拍卖与单调性问题
8.1.1竞价人的威克瑞收益是他们核收益的上界
8.1.2威克瑞拍卖和参与困惑
8.1.3威克瑞结果何时在核中
8.1.4替代品与核结果
8.1.5替代物品和威克瑞结果
8.2贝汉姆温斯顿一级价格组合拍卖
8.2.1模型
8.2.2利润—目标策略
8.2.3均衡与核
8.3奥苏贝尔米格罗姆向上叫价代理拍卖
8.3.1无预算的代理拍卖
8.3.2非转移效用的代理拍卖
8.4结论
参考文献
术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