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台湾版序 (8)
1982年版序 (10)
关于《诗经》研究的基本问题 (1)
关于《诗经》的几个基本概念 (1)
三百篇产生的时代和地域 (8)
诗、乐合一和风、雅、颂分类 (14)
三百篇最初的编订、流传和应用 (21)
《诗经》和孔子的关系 (28)
一部诗歌选集的幸运和厄运 (28)
关于孔子删诗之说的争论 (29)
孔子整理《诗经》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和方法 (33)
孔子的诗教 (36)
孟子说诗与荀子传诗 (41)
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论 (41)
孟子诗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44)
荀子创立“明道、征圣、宗经”的文学观 (47)
孟子荀子对《诗经》研究的影响 (50)
汉学《诗经》研究的斗争和发展 (53)
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诗经》 (53)
鲁、齐、韩三家诗 (59)
《毛传》和《诗序》中的几个问题 (62)
《毛诗传笺》———《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 (69)
《毛诗正义》和汉学《诗经》研究的终结 (75)
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的衰落 (75)
《诗经》博物学的发端 (77)
《毛诗正义》———《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 (80)
汉学《诗经》研究的终结 (83)
从《文心雕龙》到唐代诗人论《诗经》 (86)
魏晋文学对《诗经》的借鉴 (86)
《文心雕龙》对《诗经》的论述 (88)
钟嵘论兴、比、赋并重 (95)
陈子昂继承《诗经》优良传统的诗歌革新理论 (97)
李白、杜甫论对三百篇的继承 (98)
元稹、白居易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新乐府运动 (99)
《诗经》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中的作用 (102)
宋学《诗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06)
思辨学风与《诗经》研究的革新 (106)
废序和尊序的论争 (109)
《诗集传》———《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 (114)
王柏的《诗疑》及其删诗问题 (119)
《诗经》考据学的产生 (121)
元明学术的空疏和伪《诗传》 (124)
宋学的继续———元代《诗传通释》 (124)
明代学术的空疏 (125)
伪《诗传》及其影响 (127)
《诗经》音韵学的开辟 (129)
清代《诗经》研究概说 (132)
清初三大家与《诗经》 (132)
清初汉学的复兴与《诗经》 (140)
考据学派和古文学的《诗经》著述 (142)
今文学派说诗与三家诗遗说的搜集研究 (147)
超出各派之争的“独立思考”派 (152)
经学没落与《诗经》研究的革新趋向 (156)
鲁迅论《诗经》 (161)
全面了解鲁迅评论《诗经》的科学体系 (161)
鲁迅前期关于《诗经》的评论 (162)
对《诗经》一分为二的分析 (165)
有关《诗经》的时代、编订及流传等问题的论述 (169)
胡适和古史辨派对《诗经》的研究 (175)
胡适和古史辨派 (175)
胡适———现代资产阶级《诗经》研究的开山人 (177)
古史辨派对《诗经》研究的贡献 (183)
郭沫若对《诗经》研究的贡献 (190)
《卷耳集》———第一本《诗经》今译 (191)
马克思主义《诗经》研究体系的创立 (195)
《十批判书》和《青铜时代》中的《诗经》研究 (199)
关于《诗经》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评价 (203)
闻一多———现代《诗经》研究大师 (207)
丰富的《诗经》研究遗产 (207)
对《诗经》的总论 (209)
《诗经》新训诂学的创始 (214)
用民俗学的方法研究《诗经》 (219)
《诗经》研究重要书目暨版本举要 (223)
附 录 评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 许树棣(236)
名著研究史的研究 王学泰(242)
评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 [日本]大野圭介(244)
夏传才先生《诗经》研究述评 林祥征(251)
《诗经名著评介》第三集摘要 赵制阳(260)
胡适《诗经》研究再评价 ———与夏传才先生商榷 孙雪霞(263)
《诗经研究史概要》评述 洪湛侯(265)
夏传才对现代《诗经》学的思考与贡献 陈文采(268)
用现代学术体系开启诗经学史研究 ———《夏传才〈诗经〉研究综论》第四章 张亚欣(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