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地下水及其功能1

0.1.1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1

0.1.2 地下水的功能2

  0.2 水文地质学科的分支3

  0.3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过程4

  0.4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9

0.4.1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9

0.4.2 今后的主体研究内容9

  思考题10

第1章 地下水赋存规律11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1

1.1.1 地球上的水11

1.1.2 自然界的水循环12

1.1.3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15

  1.2 岩石中赋存的水分15

1.2.1 岩石中的空隙15

1.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18

1.2.3 岩石的水理性质20

  1.3 地下水赋存特征22

1.3.1 包气带和饱水带22

1.3.2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23

1.3.3 地下水的分类24

1.3.4 潜水25

1.3.5 承压水26

1.3.6 上层滞水27

  思考题28

第2章 地下水运动规律29

  2.1 渗流的基本概念29

  2.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30

2.2.1 砂质土的线性渗透定律--达西定律30

2.2.2 渗透流速31

2.2.3 水力梯度31

2.2.4 渗透系数32

  2.3 饱和粘性土中水的流动33

  思考题34

水文地质学目录第3章 地下水理化特征及形成作用35

  3.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35

3.1.1 温度35

3.1.2 颜色36

3.1.3 味道36

3.1.4 透明度37

3.1.5 气味37

3.1.6 比重37

3.1.7 导电性38

  3.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38

3.2.1 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39

3.2.2 地下水中的离子成分39

3.2.3 地下水中的其他成分42

  3.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43

3.3.1 溶滤作用43

3.3.2 蒸发浓缩作用43

3.3.3 脱碳酸作用44

3.3.4 脱硫酸作用和脱硝(氮)作用45

3.3.5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45

3.3.6 混合作用45

3.3.7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46

  3.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46

3.4.1 溶滤水46

3.4.2 沉积水47

3.4.3 内生水48

  3.5 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48

3.5.1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48

3.5.2 地下水化学成分表达式48

3.5.3 地下水化学分类与图示方法49

  思考题49

第4章 地下水系统及其循环特征51

  4.1 地下水系统51

4.1.1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51

4.1.2 地下水含水系统与流动系统的比较52

  4.2 地下水含水系统与流动系统53

4.2.1 地下水含水系统53

4.2.2 地下水流动系统54

  4.3 地下水补给55

4.3.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55

4.3.2 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57

4.3.3 凝结水的补给58

4.3.4 含水层之间的补给59

4.3.5 地下水的其他补给来源60

  4.4 地下水排泄61

4.4.1 泉61

4.4.2 泄流63

4.4.3 蒸发蒸腾63

4.4.4 径流排泄64

4.4.5 人工开采64

  4.5 地下水循环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64

  思考题65

第5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66

  5.1 地下水动态66

5.1.1 地下水动态的研究意义66

5.1.2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67

5.1.3 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68

  5.2 地下水均衡70

5.2.1 地下水均衡的有关概念70

5.2.2 水均衡方程70

  5.3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73

  思考题73

第6章 不同介质中地下水的基本特征75

  6.1 孔隙水75

6.1.1 冲洪积扇中的地下水75

6.1.2 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76

6.1.3 湖积物中的地下水77

6.1.4 黄土高原的地下水77

  6.2 裂隙水77

6.2.1 裂隙水的类型78

6.2.2 裂隙介质及其渗流81

  6.3 岩溶水82

6.3.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82

6.3.2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83

6.3.3 岩溶水的特征84

6.3.4 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85

  思考题85

第7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理论87

  7.1 地下水渗流理论基础87

7.1.1 多孔介质及其特性87

7.1.2 渗流88

7.1.3 流网与折射定律93

7.1.4 含水层的状态方程96

7.1.5 渗流连续方程99

7.1.6 承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100

7.1.7 潜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102

7.1.8 数学模型及其解法104

  7.2 地下水稳定流计算公式106

7.2.1 含水层中地下水稳定流公式106

7.2.2 完整井稳定流公式110

7.2.3 越流系统中完整井稳定流公式114

  7.3 承压含水层中完整井非稳定流公式115

7.3.1 定流量抽水时的Theis公式115

7.3.2 Theis公式的近似表达式116

  7.4 越流系统中完整井非稳定流公式116

7.4.1 基本假设116

7.4.2 基本公式117

  7.5 潜水含水层中完整井非稳定流公式117

7.5.1 仿Theis公式117

7.5.2 考虑流速垂直分量和弹性释水的Neuman模型118

  7.6 边界井及非完整井公式120

7.6.1 直线边界附近完整井的井流公式120

7.6.2 半无限厚含水层中不完整井的井流公式124

7.6.3 有限厚含水层中不完整井的井流公式125

  思考题125

第8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127

  8.1 水文地质参数的稳定流计算方法127

8.1.1 稳定井流Dupuit公式的应用127

8.1.2 越流含水层中地下水稳定流参数计算128

  8.2 水文地质参数的非稳定流计算方法130

8.2.1 利用承压非稳定井流公式确定水文地质参数130

8.2.2 越流系统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133

8.2.3 潜水非稳定井流公式确定水文地质参数137

  8.3 其他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140

8.3.1 给水度140

8.3.2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141

8.3.3 潜水蒸发强度147

8.3.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147

  思考题150

第9章 水文地质勘察151

  9.1 水文地质调查151

9.1.1 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步骤与方法152

9.1.2 地面调查的观测项目153

9.1.3 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调查155

9.1.4 遥感技术的应用161

  9.2 水文地质物探161

9.2.1 电法勘探163

9.2.2 交变电磁法勘探164

9.2.3 地震勘探164

9.2.4 地球物理测井法164

9.2.5 天然放射性找水法165

9.2.6 水文地质物探的新技术方法165

  9.3 水文地质钻探166

9.3.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167

9.3.2 水文地质钻探的技术要求167

9.3.3 水文地质勘探钻孔的布置原则170

  9.4 水文地质试验171

9.4.1 抽水试验171

9.4.2 渗水试验179

9.4.3 钻孔注水试验181

9.4.4 钻孔压水试验182

9.4.5 连通试验183

9.4.6 弥散试验184

  9.5 地下水动态监测184

9.5.1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和任务184

9.5.2 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的布设185

9.5.3 监测项目及要求186

9.5.4 地下水水位统一测量187

9.5.5 地下水开采量的调查统计及远程监控188

  思考题189

第10章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190

  10.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及内容190

10.1.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190

10.1.2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191

10.1.3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193

  10.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195

10.2.1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195

10.2.2 水量均衡法197

10.2.3 解析法199

10.2.4 数值法203

10.2.5 开采试验法209

10.2.6 回归分析法215

10.2.7 地下水水文分析法218

  10.3 地下水水质评价220

10.3.1 供水水质评价220

10.3.2 灌溉水质评价223

10.3.3 矿泉水质评价225

10.3.4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226

  思考题227

第11章 建设项目地下水专题评价229

  11.1 基坑降水工程229

11.1.1 基坑降水的概念及常用方法229

11.1.2 基坑降水工程勘察231

11.1.3 基坑降水工程设计232

  11.2 矿山开发工程235

11.2.1 矿山开发工程概况235

11.2.2 矿山开发工程勘察236

11.2.3 矿坑底板突水计算237

11.2.4 矿坑(井)涌水量计算238

11.2.5 矿坑排水环境影响分析240

  11.3 水利水电工程240

11.3.1 水库区240

11.3.2 坝(闸)址区244

11.3.3 灌区工程248

11.3.4 渠道工程250

11.3.5 堤防工程251

  11.4 隧道(隧洞)工程252

11.4.1 隧道(隧洞)水文地质勘察252

11.4.2 隧道涌水量计算253

11.4.3 隧道外水压力及突泥评价255

  11.5 地热资源勘察255

11.5.1 地热资源的调查研究256

11.5.2 储量计算原则256

11.5.3 地热资源的评价257

  11.6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260

11.6.1 地下水污染260

11.6.2 地面沉降263

11.6.3 岩溶塌陷266

11.6.4 海水入侵266

  11.7 地下水模型技术267

11.7.1 GMS软件267

11.7.2 FEFLOW软件268

11.7.3 MODFLOW 软件270

11.7.4 Visual MODFLOW 软件271

11.7.5 AquaChem软件272

11.7.6 AquiferTest软件273

  思考题273

附录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表275

参考文献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