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一代电脑原理、构成与连接简法 1
1.1 一般的电脑分类标准 1
1.2 品牌电脑厂家的电脑分类 2
1.2.1 何谓商用电脑 2
1.2.2 商用电脑和家用电脑的具体区别 3
1.3 最新电脑工作原理 5
1.4 电脑系统革新构成 6
1.4.1 电脑系统逻辑构成的革新 6
1.4.2 电脑系统实体构成的革新 7
1.5 Windows 8时代电脑系统连接简单方法 8
1.5.1 传统的电脑连接 8
1.5.2 Windows 8时代电脑的连接 10
1.6 学徒实践笔记:不敢连接DVI接口 11
第2章 新电脑主要配件探秘 12
2.1 新CPU内外探秘 12
2.1.1 8核/6核CPU外貌 12
2.1.2 CPU内部机制变迁 13
2.1.3 CPU常用分类 14
2.1.4 主流CPU定位秘籍 15
2.2 新主板内外探秘 17
2.2.1 交火主板外貌 17
2.2.2 主板内机制变迁 26
2.2.3 主板常用分类 26
2.2.4 主流主板定位秘籍 29
2.3 新显卡内外探秘 30
2.3.1 GeForce GTX Titan显卡外貌 30
2.3.2 显卡内机制变迁 32
2.3.3 显卡常用分类 33
2.3.4 显卡常用新术语 33
2.3.5 主流显卡定位秘籍 35
2.4 新内存内外探秘 35
2.4.1 DDR 3内存外貌 35
2.4.2 内存内生机制变迁—DDR 4 36
2.4.3 内存常用分类与参数 36
2.4.4 主流内存定位秘籍 38
2.5 新硬盘和固态硬盘内外探秘 39
2.5.1 4TB硬盘和固态硬盘外貌 39
2.5.2 硬盘/固态硬盘内生机制变迁 40
2.5.3 硬盘/固态硬盘常用分类 42
2.5.4 主流硬盘定位秘籍 42
2.6 新电源内外探秘 43
2.6.1 80 PLUS电源外貌 43
2.6.2 电源内机制变迁 44
2.6.3 电源常用分类 45
2.6.4 电源功率的计算 46
2.6.5 主流电源定位秘籍 48
2.7 学徒实践笔记:如何选择一款性价比良好的主板 49
第3章 电脑配置单的精确设计与检验 50
3.1 电脑配件的深度搭配 50
3.1.1 与CPU搭配深度技术 50
3.1.2 与主板搭配深度技术 53
3.1.3 与电源搭配深度技术 55
3.2 检验电脑配置清单 56
3.2.1 快速检验硬件可靠性与兼容性 56
3.2.2 快速检验硬件接口是否搭配 58
3.3 设计/检验电脑配置清单 60
3.3.1 新硬件需满足Windows 8/7运行要求 60
3.3.2 高清播放电脑的配置和快速检验 61
3.3.3 办公上网电脑的配置和快速检验 63
3.3.4 游戏用电脑的配置和快速检验 65
3.3.5 专业应用电脑配置和快速检验 67
3.3.6 打造最安静的电脑配置 69
3.4 学徒实践笔记:如何快速检验配置单的可靠性与兼容性 73
第4章 选购可靠、兼容、易维护的配件 74
4.1 选购高性价比且兼容性好的CPU 74
4.1.1 宏观选择兼容CPU 75
4.1.2 CPU的可靠性、兼容性可维护性 76
4.1.3 CPU的性价比与保修 77
4.2 选择兼容、散热好、安静且易维护的CPU散热器 78
4.2.1 选购兼容CPU散热器 78
4.2.2 选购散热大的CPU散热器 78
4.2.3 选购静音CPU散热器 78
4.2.4 选购易维护CPU散热器 79
4.2.5 其他问题 80
4.3 选购兼容、可靠的主板 80
4.3.1 选购兼容的主板 80
4.3.2 选购可靠的主板 81
4.4 选购兼容的高性能显卡 82
4.4.1 选购高性能的显卡 82
4.4.2 选购兼容的显卡 83
4.4.3 选购可靠的显卡 84
4.4.4 选购易维护的显卡 84
4.5 选购可靠、兼容的内存 84
4.5.1 选购可靠的内存 84
4.5.2 选购兼容的内存 85
4.5.3 单条/双条内存的权衡 85
4.6 选购可靠、安静、性能高的硬盘/固态硬盘 86
4.6.1 选购可靠的硬盘 86
4.6.2 选购安静的硬盘 86
4.6.3 选购性能高的硬盘 87
4.7 选购可靠、兼容、安静的电源 88
4.7.1 选购可靠的电源 88
4.7.2 选购兼容的电源 89
4.7.3 选购安静的电源 89
4.8 可靠、兼容、无坏点的显示器选购 90
4.9 选购可靠、安静、兼容的光驱 91
4.10 选购可靠、兼容的机箱 92
4.10.1 选购可靠的机箱 92
4.10.2 选购兼容的机箱 97
4.11 选购好用、兼容的键盘和鼠标 98
4.11.1 选购好用的键盘和鼠标 98
4.11.2 选购兼容的键盘和鼠标 99
4.12 电脑高手的配件购买诀窍 99
4.12.1 购买时机选择 99
4.12.2 购买地点选择 100
4.12.3 购买配件的现场检验 100
4.13 学徒实践笔记:按照师傅的理论来选择显卡,却出现不兼容现象 104
第5章 现代电脑装机操作 105
5.1 组装电脑前的必备知识 105
5.1.1 电脑组装操作的难点变化 105
5.1.2 准备简繁电脑组装工具 106
5.1.3 防范电脑组装操作风险 107
5.1.4 两种电脑组装操作顺序 109
5.1.5 背线技术的注意事项 110
5.2 最新CPU正确安装与误操作 111
5.2.1 安装CPU前注意事项 111
5.2.2 安装新一代Intel系列CPU 112
5.2.3 安装Intel CPU原装散热器 114
5.2.4 安装AMD FM2接口CPU 117
5.2.5 安装AMD CPU原装散热器 118
5.2.6 安装非原装散热器 121
5.3 DDR 3内存正确安装与误操作 121
5.3.1 DDR 3内存安装组合规则 121
5.3.2 DDR 3内存安装 123
5.4 PCI-E 3.0显卡的正确安装方式与误操作 124
5.4.1 PCI-E 3.0显卡的快速安装 125
5.4.2 PCI-E 3.0显卡的快速拆除 127
5.5 新接口显示器正确安装与误操作 128
5.6 新主板与新电源正确安装与误操作 130
5.6.1 电源主供电组合接口连接方法 130
5.6.2 CPU辅助供电4/8/16脚正确安装与误操作 131
5.7 最小系统法快速检验配件 133
5.7.1 不用按钮开机 133
5.7.2 最小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 134
5.8 将最小系统移植进机箱 134
5.8.1 先装光驱 135
5.8.2 再装电源 136
5.8.3 安装机箱I/O背板和底板铜柱 137
5.8.4 安装主板跳线 138
5.8.5 安装主板 145
5.8.6 安装显卡 147
5.9 SATA硬盘的正确安装与误操作 148
5.10 安装固态硬盘需要支架 150
5.11 整理机箱内的连线 151
5.12 连接键盘和鼠标 151
5.13 开机前后确认 152
5.14 学徒实践笔记:如何正确安装塔式散热器 153
第6章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154
6.1 新BIOS光驱启动设置和超大硬盘分区 154
6.1.1 EFI BIOS时代光驱启动设置 154
6.1.2 突破2TB以上硬盘分区限制 158
6.1.3 创建新的GPT分区 165
6.1.4 简化传统硬盘分区方法 166
6.1.5 西部数据绿盘的预处理 166
6.2 在EFI中的GPT分区里安装 Windows 7 167
6.2.1 安装EFI系统的前提条件 168
6.2.2 准备U盘 169
6.2.3 启动到EFI系统下安装 171
6.2.4 使用diskpart建立GPT分区 174
6.3 快速安装Windows 8/7系统和驱动 178
6.3.1 用最简U盘安装Windows 8 系统 178
6.3.2 2TB及以下硬盘安装64位Windows 7 183
6.3.3 Windows 8/7驱动安装 186
6.4 系统和驱动安装后的那些事 186
6.5 现代电脑检验、拷机与测试 187
6.5.1 现代电脑配件信息检验 187
6.5.2 快速拷机绝招 189
6.5.3 性能测试与比较 191
6.6 学徒实践笔记本:下载硬件识别的小软件 196
第7章 最新EFI BIOS设置与升级 197
7.1 泛BIOS概念诠释 197
7.2 PC BIOS与新EFI BIOS比较 199
7.2.1 传统BIOS的不足 199
7.2.2 BIOS取代者EFI的特点 199
7.3 最新EFI BIOS设置说明 202
7.3.1 UEFI设置简介 202
7.3.2 Main Screen(主界面) 203
7.3.3 OCT weaker Screen(超频界面) 204
7.3.4 Advanced Screen(高级界面) 205
7.3.5 Tool(工具界面) 211
7.3.6 Hardware Health Event Monitoring Screen 212
7.3.7 Boot Screen(启动界面) 213
7.3.8 Security Screen(安全界面) 214
7.3.9 Exit Screen(退出界面) 216
7.4 EFI 时代BIOS升级方法 216
7.4.1 升级BIOS必看 217
7.4.2 准确识别主板品牌版本和BIOS版本 218
7.4.3 上策—使用主板自带的升级BIOS功能 222
7.4.4 中策—选择在Windows下升级EFI BIOS 225
7.4.5 下策—选择在DOS下升级BIOS 226
7.4.6 升级BIOS常见故障 232
7.5 BIOS升级失败后的拯救方法 233
7.5.1 全新Boot Block自动恢复功能 233
7.5.2 利用主板的特殊恢复功能 234
7.5.3 使用备份的BIOS文件恢复 235
7.6 学徒实践笔记:找BIOS升级文件 235
第8章 现代电脑故障战略/战术与利器 237
8.1 板卡级速修 237
8.1.1 板卡级速修 238
8.1.2 板卡级速修的基础 238
8.2 板卡级故障速修的战略与战术 238
8.2.1 板卡级故障速修战略/战术精髓 239
8.2.2 从维修角度看电脑启动各阶段 239
8.2.3 区分硬故障的诀窍 239
8.2.4 在现代主板上运用诊断卡 241
8.3 学徒实践笔记:使用诊断卡 诊断电脑 250
第9章 加电自检阶段无显示故障 251
9.1 加电异常故障诊断 251
9.1.1 开机不加电的原因 251
9.1.2 开机不加电故障处理方法 252
9.1.3 开机不加电故障案例 255
9.1.4 加电过程异常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 261
9.1.5 加电过程异常故障案例 262
9.2 开机黑屏有报警声故障处理 269
9.2.1 显示器导致黑屏原因和处理 269
9.2.2 主机导致黑屏报警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70
9.2.3 电脑报警故障案例 273
9.3 开机黑屏不报警故障处理 279
9.3.1 开机黑屏不报警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79
9.3.2 开机黑屏不报警故障案例 281
9.4 学徒实践笔记:判断主板哪里短路 289
第10章 自检阶段有显示故障 290
10.1 自检故障信息分类 290
10.1.1 按错误严重程度分类 290
10.1.2 按错误明确程度分类 291
10.2 自检中非明确错误处理方法和案例 291
10.2.1 自检中非明确错误处理方法 291
10.2.2 自检中非明确错误信息故障案例 292
10.3 自检中明确错误信息故障 处理方法和案例 294
10.4 学徒实践笔记:找师傅没教的例子考师傅 308
第11章 主板自检后故障 309
11.1 系统安装故障 309
11.1.1 启动到CLIENT MAC处死机(U盘启动模式) 309
11.1.2 Windows 7提示硬盘即将损坏(硬盘) 310
11.1.3 安装Windows 7死机(CPU) 310
11.1.4 提示The error code is 7(内存) 311
11.2 Windows系统启动错误 312
11.2.1 系统在“正在启动Windows”处死机(硬盘数据线) 312
11.2.2 Windows 7在Logo处重启(电源) 312
11.2.3 进桌面就重启(显卡) 313
11.2.4 系统启动后显示错误 313
11.2.5 卡屏且报警(硬盘) 314
11.2.6 进入系统后不久黑屏死机(市电) 314
11.2.7 进入系统异常(CPU) 314
11.3 使用故障 315
11.3.1 Windows 7安装两条内存条蓝屏(双通道) 315
11.3.2 蓝屏(供电) 315
11.3.3 系统常自动重启 316
11.3.4 使用中黑屏(显卡) 316
11.3.5 使用中死机(电源) 317
11.3.6 经常死机但温度不高(电源) 317
11.3.7 主板频繁烧毁(电源) 317
11.3.8 使用中风扇噪音时大时小(智能调节) 318
11.3.9 播放本地视频死机(CPU散热器) 318
11.3.10 播放网页视频死机(Flash Player) 318
11.3.11 高频啸叫(电源) 319
11.3.12 电脑每天慢半个小时(软件) 319
11.3.13 时间变慢(换CMOS电池) 320
11.3.14 加装机箱风扇后温度升高(风扇装反) 320
11.4 关机故障 320
11.4.1 开始不稳定后来自动关机(下置电源) 321
11.4.2 自动关机(木马) 321
11.4.3 关机后自动重启(BIOS) 322
11.4.4 无法关机(I/O芯片) 322
11.5 学徒实践笔记:Windows 8无法关机 323
第12章 快速诊断无线/有线故障 324
12.1 上网设备的新趋势 324
12.2 网络设备连接 326
12.2.1 ADSL连接说明 326
12.2.2 LAN连接说明 327
12.2.3 FTTH连接说明 328
12.3 网络设备的故障原因、现象与解决方法 328
12.4 网卡巧诊断 333
12.5 网络设备安装问题 336
12.5.1 插上网卡后没发现新硬件 336
12.5.2 “设备管理器”中有黄色感叹号 337
12.5.3 安装无线网卡后死机 338
12.5.4 找不到无线网卡驱动 339
12.5.5 无线网卡插到电视上不能使用 339
12.5.6 路由器中密码验证失败 339
12.5.7 路由器无法连接ADSL 340
12.6 网络连接问题 340
12.6.1 在Windows 7中上网提示“错误711” 340
12.6.2 受限制或无连接 341
12.6.3 宽带连接错误代码651例1 342
12.6.4 出现651错误代码例2 344
12.6.5 宽带连接错误代码651例3 345
12.6.6 “宽带我世界”网络连不上 345
12.6.7 路由器管理界面只出现“<<”符号 345
12.6.8 修改网卡MAC地址 346
12.6.9 不能使用无线上网 347
12.6.10 Windows 7拒绝无线路由器 348
12.6.11 Windows 7下载频繁掉线 348
12.6.12 禁用Windows 7/Vista中TCP连接数限制 349
12.6.13 下载时电脑浪费电 349
12.6.14 默认网关不可用 350
12.6.15 MSN自动脱机 352
12.6.16 不能访问Google相册 352
12.6.17 找不到自己的无线路由器 353
12.6.18 在Windows系统中无法使用拨号上网 353
12.6.19 忘记无线加密密钥 354
12.6.20 忘记路由器账户和密码/IP地址 354
12.6.21 有无线信号但无法连接 355
12.6.22 使用WPA2加密后无线网卡无法连接 358
12.6.23 有线正常但无线上不了网 358
12.6.24 笔记本搜不到自己的路由器信号 362
12.6.25 无法进入管理界面 362
12.6.26 Windows 7/Vista下设置宽带连接 364
12.7 网络使用问题 365
12.7.1 Windows 8 RP版不能打开网页 365
12.7.2 连接路由器但不能上网 365
12.7.3 路由器死机 366
12.7.4 不能自动连接无线网络 366
12.7.5 与全屏游戏冲突 367
12.7.6 偶尔断线 367
12.7.7 信号格多时不如信号格少时速度快 369
12.7.8 断线后无法自动连接 370
12.7.9 浏览器不能打开网页 370
12.7.10 加路由器不能升级游戏补丁 371
12.7.11 网卡太烫 371
12.7.12 限制其他共享用户的流量 371
12.7.13 无法使用路由器上网 372
12.8 局域网故障 373
12.8.1 Windows 7/ XP不能互访 373
12.8.2 无线路由被人私接 375
12.8.3 共享驱动器时提示没有权限 375
12.8.4 网络连接提示符有红叉 376
12.8.5 网络测试异常 377
12.9 学徒实践:真假无线信号的区分 377
第13章 快速诊断打印机故障 378
13.1 打印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378
13.2 打印机诊断的系统策略和方法 379
13.2.1 打印机诊断系统策略 379
13.2.2 打印机诊断方法 380
13.3 掌握随机诊断实用程序 381
13.3.1 获取诊断实用程序 381
13.3.2 深入认识打印诊断程序的功能 382
13.3.3 打印诊断程序的使用方法 383
13.4 打印机机械故障诊断 383
13.4.1 纸张走歪 384
13.4.2 打印机频繁出现纸张不动故障 385
13.4.3 打印机开机后打印头运行过程时间长短不确定 385
13.4.4 打印模糊或没有打印痕迹,清洗后情况更差 385
13.4.5 打印输出漏墨 386
13.4.6 如何清洗打印头 386
13.4.7 字车异常和打印头撞头 386
13.4.8 指示灯闪烁打印机无法工作 387
13.4.9 卡纸 387
13.5 打印机安装设置故障诊断 389
13.5.1 Windows 8无法连接无线打印机 389
13.5.2 在Windows 7系统安装打印机失败 390
13.5.3 拔插USB线不识别打印机 390
13.5.4 添加的打印机驱动出错 391
13.5.5 安装GHOST系统后无法安装打印机驱动 391
13.5.6 新拆包装打印机不能联机测试 392
13.5.7 打印机突然不打印 393
13.5.8 清除堵塞的打印队列失败 393
13.6 学徒实践:使用笔记本的无线打印机效果怎么样 395
第14章 快速升级/维修笔记本电脑 396
14.1 笔记本电脑发展新趋势 396
14.2 轻松升级DDR 3内存 397
14.2.1 何时需要升级内存 397
14.2.2 超级本内存分类 398
14.2.3 查看当前内存容量 400
14.2.4 超级本升级内存的条件 400
14.2.5 选购内存 402
14.2.6 常见的IBM笔记本电脑内存升级方案 403
14.2.7 内存安装拆装实训 405
14.3 轻松升级蓝光光驱 406
14.3.1 认识超级本光驱 407
14.3.2 何时需要升级 408
14.3.3 识别光驱接口类型 408
14.3.4 蓝光光驱选购 409
14.3.5 升级光驱方法 409
14.3.6 光驱升级实训 411
14.4 轻松升级mSATA硬盘 412
14.4.1 认识mSATA笔记本硬盘 413
14.4.2 何时需要升级硬盘 415
14.4.3 识别当前的硬盘规格 415
14.4.4 升级硬盘选购 416
14.4.5 升级硬盘方法 416
14.4.6 升级IBM硬盘的特殊性 417
14.4.7 硬盘升级实训 418
14.5 超级本维护 422
14.5.1 买新笔记本电脑维护首要任务 422
14.5.2 超级本的自动恢复功能 423
14.5.3 笔记本电脑兼容配件能买吗 424
14.5.4 给笔记本电脑风扇吸尘 425
14.5.5 笔记本CPU维护是重点 425
14.6 判断笔记本电脑故障方法 426
14.6.1 快速无法开机故障原因 426
14.6.2 快速定位显示器故障 427
14.6.3 善用硬件检测软件 427
14.6.4 快速分析自动关机故障 427
14.7 快速解决笔记本电脑故障 428
14.7.1 Windows 8改装Windows XP后蓝屏 428
14.7.2 SSD固态硬盘速度慢 430
14.7.3 外置USB 3.0接口光驱盒接在USB 3.0接口上只认USB 2.0 430
14.7.4 系统崩溃无法恢复时的绝招 430
14.7.5 上网本使用外置IBM光驱挑盘 431
14.7.6 电池不能充电或充电时间短 431
14.7.7 让老旧笔记本极速运行 431
14.7.8 保养超级本SSD硬盘 434
14.7.9 快速优化IBM笔记本开机启动程序 435
14.7.10 黑屏故障 437
14.8 学徒实践:将笔记本电脑置换光驱位换固态硬盘 438
第15章 快速诊断Windows 7/8系统故障 439
15.1 升级安装故障 439
15.2 进系统后严重故障 440
15.3 系统变慢故障 443
15.4 游戏故障 444
15.5 图标故障 448
15.6 右键故障 456
15.7 输入法故障 457
15.8 驱动故障 457
15.9 多媒体故障 458
15.10 光驱故障 458
15.11 驱动器故障 462
15.12 IE 8故障 465
15.13 其他故障 470
附录A 主板BIOS报警声故障说明 473
附录B 故障代码含义速查表
第 6章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个符号键),按 F10键可保存设置并退出 BIOS。 移动光标到 Boot(启动)选项,其菜单如图 6-5所示。
图 6-5 Boot(启动)菜单
使用向下光标键将光标移到 Boot Device Priority(启动设备优先级)选项,其菜单如图 6-6所示。
图 6-6 Boot Device Priority(启动设备优先级)
这里列出的是第 1个~第 3个设备的启动顺序,使用向下键将光标移到 1st Boot Device Priority(第一启动设备)选项,按 “+”键或 Shift键和“+”键,将该选项修改为 ATAPI CD-ROM(光驱)。
按 F10键保存当前设置并退出主板 BIOS。
(3)在旧版 BIOS中设置光驱启动方法
笔者定义的旧版 BIOS,是指一级菜单竖排版的 BIOS版本,其启动设置多包含在高级特性 Advanced BIOS Features菜单中。这里举一个使用旧版本方法设置启动设备后支持 EFI特性的文本模式 BIOS(新版 EFI BIOS全为图形模式)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开机自检时按 DEL输入 BIOS,这种 BIOS主菜单如图 6-7所示。这里改变设置使用 Page Up、Page Down键。
图 6-7 BIOS主菜单
继续选择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 BIOS功能设置)选项,出现如图 6-8所示界面。
图 6-8 Advanced BIOS Features菜单内容
先看 First/Second/Third Boot Device(第一/二/三开机设备),系统会按照此顺序搜寻开机设备来启动系统,按向上箭头或向下箭头选择要作为开机启动的设备,再按 Enter键确认。可设置的设备包括:LS120、Hard Disk、CDROM(内置光驱)、ZIP(一种国内不流行的外置设备)、 USB-FDD(可用于 U盘启动)、USB-ZIP(可用于 U盘启动)、USB-CDROM(外置光驱)、USB-HDD(可用于 U盘启动)、Legacy LAN、Disabled(关闭此功能)。
再看 EFI CD/DVD Boot Option(EFI 光驱启动选项),若要安装操作系统至 2.2 TB以上容量的硬盘,请将此选项设为 EFI CD。设置前请确认所要安装的操作系统支持从 GPT磁盘分区开机(例如 Windows 8/7/Vista 64位及 Windows Server 2003 64位版本)。若设为 Auto,BIOS将按所安装的硬盘来自动设置,该选项的默认值为 Auto。
很多读者认为 2TB以上硬盘不能完全识别全部容量,且受操作系统限制,而实际上,已经有很好很简单的解决方法了。
1. 超大硬盘 2TB分区限制的现象
在安装 Windows 7时,3TB大硬盘会被安装程序自动分成两部分( 2048GB+746GB),如图 6-9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所示。读者可将前面的 2048GB硬盘分区和格式化后安装系统,但后面的 746GB硬盘就无法使用了,即使在安装完操作系统之后。这是为什么?
图 6-9 3TB大硬盘在安装 Windows 7时的状态
原来,目前 Windows系统的硬盘寻址模式为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逻辑区块寻址)模式,主板 BIOS中设置的硬盘模式也是 LBA。LBA存放有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分区),而主板 BIOS就是通过查看 LBA的信息获知系统的引导启动方式的。在 MBR分区形式下的 LBA寻址能力为 32位,即,可用来描述扇区地址的信息长度为 32位,只能存 4GB个地址。而现有硬盘的一个扇区的大小为 512字节,4GB个 512字节之乘积为 2,199,023,255,552字节,也就是支持的总容量为 2.19TB(也称 2.2TB),按照操作系统以 1KB=1024Byte的计算方式来看则正好为 2TB,限制由此产生。
2. 2TB以上硬盘分区 4种解决方案
突破 2TB限制有软件解决方法和硬件解决方法两种,其中软件(包括华硕、技嘉、希捷公司)解决方法最简单,下面就几类用户进行说明。
(1)华硕主板用户的解决方法
华硕的解决方案(华硕 3TB破解软件下载页面:http://event.asus.com/mb/2010/Disk_ Unlocker/)只限于自己品牌的主板,该方案是通过一个破解软件(如图 6-10所示)来打破对 2TB硬盘的容量限制,它支持的主板范围很广,就连 Intel 945芯片组主板都可以使用该软件。该方案对硬盘品牌无要求,与 Windows系统版本和位数(无论 64位还是 32位)无关
图 6-10 华硕 3TB破解软件
(2)技嘉主板用户的解决方法
对于购买 X58、P67、H67和 AMD 8系列等比较新的芯片组主板的用户,无论是什么品牌的主板,均可使用技嘉公司主板的解决方法(技嘉 3TB+Unlock下载页面http://www.gigabyte.com/ support-downloads/Utility.aspx),该方案也是通过破解软件(如图 6-11所示)来解决问题,它与硬盘品牌无关,与 Windows系统版本和位数无关。
图 6-11 技嘉 3TB+ Unlock
(3)希捷用户的解决方法
对于购买希捷品牌硬盘的用户,均可使用希捷的解决方法(希捷 DiscWizard v13下载地址: http://www.seagate.com/staticfiles/support/discwizard/DiscWizardSetup-14355.en.exe,网址有变化时请自己搜索),该方案也通过破解软件(如图 6-12所示)来解决,它与主板品牌和 Windows系统版本和位数均无关系。
图 6-12 希捷 DiscWizard破解软件
(4)其他用户
对于其他用户只能使用最大 2TB容量,或在 Windows 8/7/ Windows Vista系统下当数据盘使用,但若要把 3TB/4TB硬盘当启动盘使用,则需要最新的具有 EFI BIOS的主板,同时还要求使用兼容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长 LBA(这是 GPT分区的长 LBA,有别于 MBR分区中的短 LBA)的主板南桥芯片驱动,以及 64位 Windows 8/7/Vista系统。
小知识:GPT(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Partition Table Format,也称 GUID),一种分区表。 GPT分区支持分区超过 2TB容量的硬盘,最高支持 18EB容量。而 GPT目前也被最新的 64位 LBA或长 LBA(Long LBA)所支持,同时也是 Intel的 EFI(可扩展固件接口)系统的一部分。 Intel的 X58芯片组主板和支持 Intel Sandy Bridge核心的 CPU(1155接口)主板也已经开始支持 EFI接口。
3. 突破 2TB以上分区容量限制的软件破解原理
华硕和技嘉的解决方案类似,这类破解软件都是在多余的硬盘空间上建立完虚拟驱动器后再调用 Windows系统的“磁盘管理”来分区。
与上述方法不同,希捷的 Disc Wizard软件(可从希捷官网下载)是一套完整的磁盘管理软件,并在 v13版本增加了对 3TB/4TB硬盘的管理功能,使用简单、方便,不依赖 Windows的“磁盘管理器”,自身就具备全部分区功能。
上述三种方法使用范围不同,更突出的是技嘉的 3TB+ Unlock软件有中文界面且配有说明,使用更方便,下面详细介绍。
4. 技嘉 2TB破解软件操作步骤
技嘉的 3TB+ Unlock破解软件可将 3TB/4TB硬盘上的 32位 Windows系统无法识别的容量创建成虚拟磁盘,容量最大限制为 2048GB(2TB)。如果用户分区格式采用的是传统 MBR形式,虚拟磁盘上可创建的最大分区数量限制为 8个(供 16TB),足够读者使用的。下面先下载技嘉 3TB+Unlock破解软件,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用 Windows 7光盘启动安装到显示分区处,如图 6-13所示。
图 6-13 3TB硬盘被分成两部分
选择 2048GB分区安装,如果选择分区安装会弹出错误提示,如图 6-14所示
图 6-14 安装出错提示
系统安装完成后在“磁盘管理”中查看小分区状态,显示仍未分配,如图 6-15所示。
图 6-15 小分区未分配
启动系统后运行 3TB+Unlock破解软件,在 3TB+Unlock软件接口上单击 NEXT按钮继
续。 在 3TB+ Unlock主界面上单击“建立”按钮继续,如图 6-16所示。
单击“分割”按钮继续,如图 6-17所示。
图 6-16 3TB+Unlock主界面图 6-17 单击“分割”按钮
在弹出的“磁盘管理”中查看 746GB的小分区,此时有两个,其中一个是不能使用的(华硕公司的 2TB破解软件也存在这个问题,只有希捷 DiscWizard软件没有此问题),不过在“我的电脑”中看不出,所以就不必理睬它。
5. 希捷 Disc Wizard软件
希捷公司的 Disc Wizard软件目前的最新版本是 Disc Wizard v13,其功能可参考表 6-1。
第 6章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表 6-1 对希捷 2TB以上硬盘的支持情况
方案 系统 BIOS 启动盘支持 数据盘支持
1 Windows 7/ Windows Vista EFI BIOS 只 Windows 64 位系统支持 全部 Windows系统
2 Windows 7/ Windows Vista PC BIOS 要使用 DiscWizard 全部 Windows系统
3 Windows XP PC BIOS 要使用 DiscWizard 要使用 DiscWizard
即便是作为从盘,并使用 GPT分区形式, 2TB以上大硬盘也不能被 Windows XP系统支持,好在有了 Disc Wizard软件,它可以使 Windows XP系统也能使用 2TB以上大硬盘的全部空间(将 2TB以上硬盘模拟成两块硬盘,分成两个 MBR形式大分区)。
Disc Wizard v13的方法简述如下:
将 2TB以上大硬盘接在一台有 Windows系统的电脑(尽量事先备份重要数据以防万一)上,此时会在 Windows系统的“磁盘管理”里看到两个(后面的空间不可用)分配成 MBR格式分区的磁盘(大硬盘可能是磁盘 1,电脑上原来用的硬盘一般为磁盘 0),此时可运行 Disc Wizard v13,在该英文软件界面上(如图 6-19所示),不用仔细看其内容,单击有 SPACE字样的那个按钮即可,再单击有 APPLY字样的那个按钮,继续大约 20秒即可完成操作,再在系统的“磁盘管理”里看到两个未分配的 MBR格式分区的磁盘(上述磁盘 1的尾部空间变成了磁盘 2),这样,大于 2TB的空间就可以使用了。
图 6-19 Disc Wizard v13界面
此时系统的“设备管理器”中的“磁盘驱动器”里会多出一个以 AVD开头的希捷硬盘。
6. 从硬件上突破 2TB限制
这有两种方法,一种特殊的方法是增加 SATA RAID卡,更为通用的方法是利用全新的主板 BIOS和 64位新系统。
(1)增加 SATA RAID卡
西数 3TB硬盘曾经随盘附赠一个 PCI-E×1接口的 SATA RAID卡,是为了避免 SATA驱动无法识别 2.1TB以上硬盘的情况,该卡(集成了 Marvell SATA控制器芯片)具备两个 SATA接口,可简化 3TB硬盘使用难度。
(2)全新主板+64位新系统+GPT分区方法 就是表 6-1中的方案 1,这种方法要求比较高,条件如下:
.需要新主板(主要体现在 BIOS中)支持 EFI; .需要 Windows 8/Windows 7/ Windows Vista 64位系统; .使用兼容长 LBA(有别于 MBR分区中的短 LBA)的主板南桥芯片驱动; .进行 GPT分区。
实际上,上述条件可归结为三个条件:新主板+64位新系统+GPT分区,ichiEFI BIOS的新主板都支持长 LBA,下面具体说明。
1)使用 EFI BIOS主板新主板均已采纳 EFI BIOS。EFI BIOS就是为 EFI界面主板配备的 BIOS,一般是全图形接口
(过渡 EFI BIOS使用文本模式界面),就是一个小型操作系统,能支持鼠标操作,方便全汉化,启动速度极快,使得电脑不再显示开机自检界面,而是在后台完成小系统的初始化,EFI BIOS已经获得 Windows 64 位系统和 Windows 8系统的支持。如图 6-20所示的是一款华硕主板的 EFI BIOS。
图 6-20 华硕 P67主板中 Deluxe主板 EFI BIOS界
2)通过改变分区格式解决 2TB硬盘容量识别限制
通常,一块 2TB以下容量的普通未分区的硬盘会被识别成一个显示其全部容量的磁盘。但是,对于一块 3TB硬盘,就会被显示成大约 2TB磁盘和一部分未分配的空间,只要在该磁盘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转换成 GPT磁盘”,如图 6-21所示,就可识别全部容量了,如图 6-22所示。
图 6-21 将 3TB硬盘未被完整识别的 MBR格式转换为 GPT格式
图 6-22 3TB硬盘进行 GPT分区后的状态
3)安装 64位 Windows 8/7/Vista系统和适当南桥驱动
以 Windows 8/7/ Vista 64位系统光盘启动并开始安装,之后再安装使用兼容长 LBA(有别于 MBR分区中的短 LBA)的主板南桥芯片驱动(就是新主板中默认的主板驱动程序,只是平常安装时没有意识到这点)。
至此,已经可用该大容量硬盘作为启动盘使用了。
6.1.3 创建新的 GPT分区
这里使用其他电脑的 Windows 7系统对临时连接的新硬盘进行 GPT分区。
进入 Windows 7的“磁盘管理”功能,依次选择“开始菜单→控制面板”命令,如果是在分类视图下,单击“系统和安全”选项,再选择右侧下面的“创建并格式化硬盘分区”(在“管理工具”栏目);如果是在图示视图下,则可选择“管理工具→电脑管理”,再选择“磁盘管理”即可。最后,只要在那个没有分配完空间的磁盘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转换成 GPT磁盘”,就可识别全部容量。如果没有使用 2TB以上容量的硬盘则分区就变得异常简单:使用 GHOST安装光盘启动,在第一层菜单上选择“自动把硬盘分成 4/5区”功能即可,如图 6-23所示
图 6-23 自动把硬盘分成 4/5区功能
作为 WD硬盘中的低端产品—绿盘,使用有其特殊性,可能需要安装一个补丁程序,也称校准程序,那么,何时需要安装补丁?如何安装?
1. 何时需要安装绿盘补丁
如果不使用 Windows Vista/7/8系统,而是使用 Windows XP系统,那么使用 WD绿盘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在硬盘接口端上短接跳线组的第 7号第 8号跳线(如图 6-24所示),其硬盘控制器芯片即可提供一个逻辑分区的偏移量,解决校准问题。不过这种方案仅能针对全盘只有一个分区的情况,适合将硬盘当数据盘使用。若想将硬盘分成几个区,则该方法无效。
图 6-24 WD绿盘上 7号和 8号跳线
方法二:使用一款 WD公司推出的 Align工具软件(也称绿盘补丁,可在 www.wdc.com首页下载,目前只适合 WD的 EARS系列硬盘)。该工具可以移动分区和数据,“对齐”文件系统的簇与 4KB扇区,推荐使用 Windows 5.x(包括 Windows 2000/XP/2003等)操作系统。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由于 WD Align需要移动全盘数据,因此,最好在分区或操作系统安装完毕后立即使用该工具软件进行数据迁移。
2. 如何安装绿盘补丁
WD硬盘官网www.wdc.com上有 WD Align System Utility 快速安装指南文件,下载后参考执行即可,这里就不赘述。
若硬盘原先安装 Windows XP时打了 WD Align补丁,现在要改装 Windows 7/8系统,也不需要再执行 WD Align,Windows 7/8系统具有很好的硬件兼容性,有无安装过 WD Align都不会影响 Windows 7/8系统的读写性能。
6.2在 EFI中的 GPT分区里安装
Windows 7
尽管笔者一直不看好用 U盘安装系统,但因为 Windows系统占空间越来越大,刻录光盘安装又太麻烦,所以被动的以使用 U盘安装系统为第一选择了。这里就用 U盘安装 GPT分区上的 Windows 7 64位系统,如果 U盘速度(视 U盘芯片速度而定)够快,则可以明显减少系统安装中复制文件阶段的时间。通常,用 U盘装系统的方法均适合移动硬盘,但个别不支持引导功能的移动硬盘例外。
图 6-25 选择 UEFI:ATAPI DVD选项图 6-26 自动创建的系统和 MSR两个分区
小知识:在 3TB容量的 GPT分区硬盘上安装 64位 Windows 7 系统的实用方法,可彻底解决对 GPT分区的彻底兼容问题。各种 Windows 系统对 GPT分区的兼容性参见表 6-2。
表 6-2 各种 Windows 系统对 GPT分区的兼容性
操作系统 数据盘 系统盘
Windows XP 32bit 不支持 GPT分区 不支持 GPT分区
Windows XP 64bit 支持 GPT分区 不支持 GPT分区
Windows Vista 32bit 支持 GPT分区 不支持 GPT分区
Windows Vista 64bit 支持 GPT分区 GPT分区需要 UEFI BIOS
Windows 7 32bit 支持 GPT分区 不支持 GPT分区
Windows 7 64bit 支持 GPT分区 GPT分区需要 UEFI BIOS
Linux 支持 GPT分区 GPT分区需要 UEFI BIOS
本安装方法的前提条件如下:
1.主板 BIOS支持 EFI
通常,对于支持 EFI BIOS的主板,都有类似于 EFI BOOT的启动选项(包括 EFI:CDROM、 EFI SHELL等等),有的需要在主板 EFI BIOS设置中开启 EFI功能,有的不需要开启,主流新主板都支持 EFI BIOS。
2. 支持 EFI安装的 64位 Windows 7镜像
原版 64位 Windows 7镜像多支持 EFI安装,而大多修改版的 Windows 7镜像,都没有了 EFI
引导功能(也即根目录下没有 EFI目录)。
若发现硬盘上有多个 Windows 7系统镜像文件,如何判断哪个是 64位的?先从大小来判断:一般 32位的镜像文件约 3GB,64位的约 5GB;从系统或软件名上判断:文件名带有 x64字样是面向 64位系统的,而 x86则是面向传统的 32位系统的;具体到这里的,就需要使用镜像文件中的 EFI功能了,使用 Ultra ISO打开镜像文件后,如果发现根目录下没有 EFI目录,无论是否为 64位的 Windows 7 镜像,都不能在此使用。
6.2.2 准备 U盘
本安装方法的关键在于安装 U盘的准备,其中的重点是建立一个安装分区(对于只有一个分区的 U盘,就是 U盘本身),具体说明如下。
1. 在大容量 U盘上准备 FAT32分区
这里的 U盘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 U盘的可用空间至少为 5GB。目的是能放下 Windows 7 镜像(文件大小不到 5GB)解压出的所有文件。 . U盘为 FAT32格式。这是因为 EFI BIOS只能识别 FAT32分区(主分区或逻辑分区均不需要引导功能)。为方便叙述,这里称该分区为 Install(安装)分区。
查看分区文件系统格式的方法是:在对应分区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后可查看到是 FAT32还是 NTFS文件系统,如图 6-27所示。不符合条件就将它快速格式化成 FAT32格式分区。
图 6-27 FAT32文件系统
2. 将 Windows 7 64位镜像文件复制到 Install分区根目录
从镜像文件中提取文件可使用 Ultra ISO软件。
(1)打开镜像文件
下载、使用 Ultra ISO软件,可依次选择“文件→打开→定位到 Windows 7镜像.ISO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后对应 ISO文件就会列出来。
(2)从镜像提取文件如果有光盘却不想用光盘安装,则无需使用 Ultra ISO软件提取文件。可以打开光盘,按 Ctrl+A键全选文件,然后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发送”命令,再选 U盘盘符即可。
这里的“提取”就是复制的意思。将光标移动到光盘符号上(就是选中要提取的对象,可以从全部光盘提取,也可以从某个目录中提取,因此提取之前要选择对象),然后选择“操作→提取”命令(如图 6-28所示),再选择 FAT32格式的 U盘,会弹出提示信息,单击“是按钮”即可(如图 6-29所示),就将光盘镜像文件全部“提取”(复制)到了 U盘上了。
图 6-28 选择“提取”命令图 6-29 确认提取根目录下所有文件
3. 将 EFI SHELL(x64).zip解压到 Install分区根目录
EFI SHELL(x64).zip文件需要从网上下载,它里面有 bootmgfw.efi文件,如图 6-30所示。
图 6-30 EFI SHELL(x64).zip内容
可以比较 Windows 7 64位系统光盘上的文件和解压 EFI SHELL(x64).zip后的文件,看有什么区别,如图 6-31、图 6-32所示。
图 6-31 Windows 7 64位系统光盘上全部文件图 6-32 将 EFI SHELL(x64).zip解压后的全部文件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这里介绍启动到 EFI系统和找安装文件开始安装的方法。
1. 开机启动到 EFI shell
进入 EFI shell的方法有多种。对于主板开机启动菜单中有 Built-in EFI shell选项的,直接选择即可,如图 6-33所示。
图 6-33 选择 Built-in EFI Shell选项
图 6-34 选择 Launch EFI Shell from filesystem device选项
2. 找安装文件
读者对这个问题可能感到奇怪,启动 EFI shell后,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如图 6-35所示,这是一个全新的界面,要不怎么总说 EFI系统呢,其中一个 EFI Shell(外壳)也是一个微型的操作系统。
图 6-35 EFI Shell系统界面
这个环境与传统的 DOS有些类似,不必害怕,只看 fs项目即可,这是当前发现的 FAT32分区,有 HardDisk标志的是硬盘分区,类似于 Windows下的“c:”、“d:”等盘符,FAT32格式 U盘会显示 removable Block Device提示。
假设“fs1:”是 U盘,可进行如下操作(括号内是注释,不是输入的命令):
Fs1:(选择 fs1分区) ls(列表目录)
读者就看到 Windows 7安装文件了,如图 6-36所示。
图 6-36 U盘上的文件
其中,BOOTMGFW.EFI就是支持 EFI BIOS的安装文件,而不是使用传统的 SETUP.EXE安装文件。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3. 执行安装
输入命令 bootmgfw,这里不用输入扩展名.efi,即可启动支持 EFI BIOS的 Windows 7安装程序。
Windows 7的安装过程简述如下:弹出经典安装界面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弹出的界面单击“开始安装”按钮,选择“我接受许可条款”复选框,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升级还是自定义安装,这里选自定义安装,单击“驱动器选项(高级)”按钮可看到当前已有分区或只有一个未分配空间的新硬盘,这里,安装会遇到麻烦(为了叙述方便,Windows 7 将要安装到的磁盘,称为目标磁盘)。当 Windows安装程序进行到选择分区的步骤时,若目标磁盘为新买硬盘或无分区硬盘,可直接选择目标磁盘,安装程序会帮助建立 EFI的各种分区。但对于硬盘上已经有分区的硬盘,则因为目标磁盘为 MBR磁盘,安装程序会在当前窗口底部给出无法安装的信息(如图 6-37所示),单击查看错误信息细节(如图 6-38所示)。
图 6-37 无法安装的提示信息
注意:因为没有 3TB硬盘,这里以 60GB旧硬盘举例说明。
图 6-38 错误信息细节
下面,就介绍如何使用 diskpart命令来建立 GPT磁盘及分区的操作方法,同时提醒读者,该方法会抹去磁盘中的所有数据。
使用 diskpart工具建立 GPT分区的步骤如下:
1. 把 MBR磁盘转换为 GPT磁盘
在 Windows的“磁盘管理”中可以直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转换 GPT分区功能,而在这里,就是在 Windows 7安装程序选择分区的界面,按下 Shift+F10组合键可调出 CMD命令窗口(如图 6-39所示)并在此执行 diskpart命令。
图 6-39 CMD窗口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输入 diskpart并按 Enter键,可进入类似 DOS命令的 diskpart命令提示符窗口,之后的操作步骤如下(关于 diskpart的详细使用,可以在 diskpart中输入 help查看):
(1)选择目标磁盘 依次输入下面的命令并按 Enter键,括号中的文字为注释,不是命令:
list disk(列出系统中的磁盘,注意两个单词间的空格不可少)
select disk 0(选择 0号磁盘,之后出现提示:磁盘 0现在是所选磁盘,请根据磁盘大小,自行判断目标磁盘,防止装错了磁盘,注意 0前也有空格,如图 6-40所示)
图 6-40 列表并选择目标磁盘
(2)清空目标磁盘并将其转换为 GPT格式依次执行下面的命令(括号中为注释,不是命令,下同):
Clean(清除磁盘,该命令会删除各个逻辑分区和磁盘上全部数据) convert gpt(将磁盘转换为 GPT格式) list partition(列出磁盘上的分区,因为刚转换成 GPT格式,因此,分区为空,如图 6-41所示)
图 6-41 将目标磁盘转换为 GPT格式
(3)建立 EFI分区及系统安装分区 依次执行下面的命令:
create partition efi size=100(建立 EFI分区,大小为 100MB,如果打算使用该分区引导苹果公司的 MAC系统,建议分区大小为 200MB以上。这个分区是用来存放 EFI引导文件的,默认是看不到里面的文件的,分区格式为 FAT32)
create partition msr size=128(建立 MSR,就是 Microsoft System Recovery,微软系统保留分区,就是用于系统恢复的分区,微软默认建立的大小是 128MB)
create partition primary size=50000(建立主分区,大小为 50000MB,请根据自己需求调整,该分区用来安装 Windows 7)
list partition(列出磁盘上的分区,如图 6-42所示)
图 6-42 建立 EFI分区及系统安装分区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6.2.5 查看 GPT分区
回到系统安装的分区界面后,单击“刷新”按钮可看到新的分区内容。选择最大的主分区,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 6-43所示),就开始 Windows 7安装中的文件复制过程
图 6-43 选择最大主分区
关于后面的系统安装过程,这里不赘述了,下面重点介绍查看 GPT分区的方法。
等安装完后,进入系统读者看到的是 NTFS而不是 GPT?为什么呢?是概念范畴错了,与 GPT
概念对应的是 MBR术语,GPT或 MBR分区表格式硬盘内都可以有 NTFS文件系统格式,GPT与
NTFS两个概念不冲突。
在 Windows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器”中的具体硬盘型号上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硬盘“属性”命令,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的“卷”选项卡中有“磁盘分区形式”列表。为比较 MBR硬盘和 GPT硬盘,可参考图 6-44、图 6-45。
图 6-44 MBR硬盘图 6-45 GPT硬盘
6.3快速安装 Windows 8/7系统和驱动
现在,安装 Windows 8/7系统和驱动已经很简单了,所以,这里只强调步骤中的重点部分。
随着 Windows系统版本和系统补丁的增加,使用刻盘的方法太浪费了,尽管光盘很便宜。因此,使用
U盘装系统的方法应运而生。这里介绍最简单的使用 U盘启动装系统的方法。
1. 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 4GB或更高容易的 U盘、Ultra ISO PE(这里使用 9.3.5.2716版本)软件、ISO格式系统镜像文件(就是要装的系统镜像)。Ultra ISO和 Ultra ISO PE是一个软件,只是版本区别而
已,PE表示 Premium Edition,就是高级版本。
2. 下载安装 Ultra ISO PE
下载 Ultra ISO PE后安装很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3. 打开镜像文件
在 Ultra ISO PE中选择“文件 →打开”命令(如图 6-46所示),然后从弹出对话框的左边列表找到 Windows 8系统的 ISO镜像文件(就是安装文件),选择它后单击“打开”按钮(如图 6-47所示),然后在 Ultra ISO PE中就可看到这个 Windows 8系统光盘镜像的全部内容了(如图 6-48所示)
图 6-46 选择“打开”命令图 6-47 单击“打开”按钮
第 6章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图 6-48 光盘镜像的全部内容
4. 制作启动 U盘
在 Ultra ISO PE中选择“启动→写入硬盘映像”,看弹出的写入硬盘映像窗口,设置很简单,写入方式可维持默认的“USB-HDD+”不变,如果 U盘是真品且质量很好,就不用选择“刻录效验”功能,如图 6-49所示。单击“便捷启动”按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写入新的硬盘引导记录
→USB-HDD+”(如图 6-50所示),会弹出确认对话框,单击“是”按钮(如图 6-51所示),即可完成 U盘主引导记录的写入操作(如图 6-52所示)。
图 6-49 “写入硬盘映像“对话框
图 6-50 选择启动(写入)方式
图 6-51 提示信息图 6-52 提示记录写入成功
5. 写入镜像文件
继续在“写入硬盘映像”中操作,单击“写入”按钮,注意不用事先格式化,“写入”操作包括了格式化工作,当然,这里会再次确认(如图 6-53所示),因为“写入”操作会格式化 U盘,其上资料请先备份好。单击“是”按钮开始写入。此过程的时长要看 U盘的写入速度,因为系统镜像文件大,越快越好,这里的写入速度是 6.84MB/s(如图 6-54所示,使用 USB 3.0接口最快)。这个版本的软件设计不是很好,写入完成无弹出信息提示,只是显示完成比例是 100%(如图 6-55所示)。选择“返回”按钮后返回主菜单,可退出 Ultra ISO PE软件。
图 6-53 “警告”对话框
图 6-54 写入过程中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图 6-55 写入完成
至此,可安装系统的 U盘的启动盘制作完成。可在系统中查看该 U盘内容,其内容和前面打开的 ISO镜像的目录完全一致。其大小与系统镜像有关,Windows 7系统大约占 2.44GB空间, Windows 8系统大约占 2.63GB空间(如图 6-56所示)。
图 6-56 Windows 8系统大约占 2.63GB空间
6. 设置 BIOS为 U盘启动
7. 开始安装系统
重启电脑,进入 BIOS,设置开机启动方式为 U盘优先启动,将 U盘启动方式设置为“USB-HDD”
模式,按 F10键保存退出 BIOS。
退出 BIOS后,电脑会自动重启,系统自动从 U盘运行系统的安装程序,从出现金鱼标志开始(如图 6-57所示),Windows 8系统安装第一个界面与 Windows 7系统相差不大,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 6-58所示)。
图 6-57 金鱼标志图 6-58 Windows 8系统安装第一个界面
之后,输入安装密钥,单击“下一步”按钮,接着,选择将要安装 Windows 8系统的磁盘分区,
单击“下一步”按钮。系统从安装介质(一般是光盘,这里是 U盘)将安装文件复制到硬盘缓存
中,这里消耗时间比较多,具体时间取决于安装介质的速度、硬盘的速度、CPU的速度。重启后
进入金鱼标志的准备桌面,然后可设置背景颜色和电脑名称,选 “下一步”按钮。之后有一些常规
设置,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快速设置,一个是自定义设置,快速设置很多都是默认的,这里简单介
绍下自定义的设置方法:选择自定义设置后的第一个选项是选择要不要联网,当然得连接上,因为
后面要用,选择“是,启用共享并连接到设备”选项,设置里的“帮助保护和更新你的电脑”默认
都是打开的,不用修改,单击“下一步”按钮即可。后面遇到“向 Microsoft发送消息,帮助改善
Windows 和应用”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即可,在“在线查询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与应
用共享信息”页面,也单击“下一步”按钮,保持默认设置即可。至于后面提示的输入邮箱(在
Windows 8商店下载东西都要账号)、填写你的手机号码(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忘记密码)可不写。
之后进入 Windows 8系统的欢迎界面,等待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 Metro界面了(如图 6-59所示),可以在 Windows 8系统中尽情享受了。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图 6-59 Windows 8系统的 Metro界面
当然如果不适应 Windows 8系统的 Metro界面,还以按键盘上的 Win键切换回传统的系统桌面环境(与 Windows 7系统类似的桌面,只有一个垃圾箱的那种)。
前面介绍过 3TB容量硬盘以 GPT分区安装 64位 Windows 8系统的方法,这里介绍在 2TB及以下容量硬盘上安装 64位 Windows 7 系统的实用方法。
为提高效率,可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先使用 GHOST系统盘启动,使用其一键快分 4区(已含格式化操作)功能,将新硬盘分好区并格式化,比原版 Windows 7系统安装程序效率高很多。下面开始安装 Windows 7系统正版。
1. 启动到安装程序
从光盘引导启动到 Windows 7系统安装界面(如图 6-60所示)。
图 6-60 开始安装界面
2. 获取安装的重要更新
3. 选择安装类型
安装程序会提示获取安装的重要更新,联网用户可选择第一项“联机以获取最新安装更新”,
这是系统推荐的。没联网用户可选择第二项“不获取最新安装更新”。
有两种安装类型:“升级”和“自定义(高级)”。从 Windows XP升到 Windows 7选择“升级安装”;推荐选择“自定义方式”全新安装 Windows 7,这样才可和 Windows XP组成双系统,系统会自动生成多系统启动菜单。
4. 选择安装位置
一般选 C盘安装,一些装机者怕 Windows 7不兼容,可先在 C盘装 Windows XP系统,再选择 D盘安装 Windows 7,如图 6-61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图 6-61 选择安装盘
5. 开始复制 Windows系统文件
安装程序开始复制 Windows 7系统所需文件。
6. 重启后继续安装
安装程序复制一些文件后,系统自动重启,将进入 Windows 7安装程序以继续复制文件和展开文件,待完成复制后,系统再次自动重启。
7. 重启时选择 Windows 7继续安装
在启动菜单里可选择 Windows 7进行下一步安装,也可选“Windows安装程序回滚”还原到原来状态,如图 6-62所示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图6-62 选择 Windows 7继续安装
8. 安装程序更新注册表
之后,安装程序会更新注册表,并开始设置 Windows,要求输入用户名和电脑名。
9. 选择自动启动
随后输入产品密钥,没有密钥可先不输入,接着选择“当我联机时自动启动”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
10. 系统更新设置
选择默认的“使用推荐设置”即可。
11.时区选择
12. 无线网络设置
选择默认的设置,继续单击“下一步”按钮。
可选择无线网络,没有或不用无线网络则可跳过此设置(如图 6-63所示)。
图 6-63 无线网络设置
13. 网络选择
选择默认的“工作网络”选项,继续“下一步”安装。电脑界面将显示绚丽的 Windows 7桌面。
与其他时间安装驱动程序不同,组装电脑时安装驱动特别简单,因为新买的主板、显卡都自带驱动,只要先安装主板驱动光盘(驱动光盘上多带一键安装按钮或按照光盘启动菜单上顺序安装驱动程序),再安装显卡自带光盘驱动程序即可
若安装 64位系统,驱动也要安装 64位的,别选错了。
6.4系统和驱动安装后的那些事
安装完系统和驱动程序后,还需要做如下几件事。
1. 安装杀毒软件
安装 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等软件均可。
2. 快速连接有线网络
在 GHOST XP系统安装后桌面上自带“网络连接”图标,无需再设置网络连接图标。在 Windows 7中网络的连接设置步骤是:依次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您的网络设置→新建连接向导→设置连接或网络→连接到 Internet”。接下来依据网络类型,如常见的小区宽带或者 ADSL用户可选择“宽带(PPPoE)”,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可。
3. 升级系统补丁
系统可连接网络后,一方面要升级杀毒软件到最新版本和最新病毒库;另外一方面,也要赶快升级系统补丁到最新,这些没补丁的系统漏洞更容易被病毒攻击,即使杀毒软件再先进也不行。
4. 安装测试一键还原系统
网络上免费的“一键还原”软件太多了,都是支持 Windows 7系统的,可下载、安装,并立即做一键备份把辛苦安装的操作系统和上述设置备份下来以便随时恢复。
5. 最简单的优化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使用“360安全卫士”对当前系统进行优化、补漏洞,启动该软件后,依次选择“开机加速→一键加速”可优化系统,执行体检可检查不安全的共享,发现系统垃圾,并提醒读者提高系统性能。
6.5现代电脑检验、拷机与测试
本节介绍现代电脑硬件参数的检测、拷机与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都需要使用各种测试软件,因此,对软件的选择与了解程度是快速完成上述任务的关键。而种类繁多的测试软件会让读者很难选择,它们兼具有对硬件的检测、性能测试、拷机功能,但侧重点不同,使用方便性也不同。因此,要很好地掌握它们,读者一定要在下面的每一小节中先了解各测试软件。
检测配件信息有两个问题:一是使用什么软件,二是遇到检测结果与配件实际参数不准确时该如何解决。
1. 检测配件信息的好软件
笔者一般使用 EVEREST/AIDA64、鲁大师软件,它们各有利弊。
AIDA64是 EVEREST的新版本,可检测最新配件信息,因而检测得最准确。EVEREST软件经常被集成到由 GHOST XP系统盘安装后的 Windows XP的“程序→维护人员工具→硬件检测”中,使用起来更方便。
鲁大师软件检测的信息比较少,但保存配置信息很方便,保存文件也较前两个软件的位置更明确。主要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AIDA64
该软件的系统摘要中有当前电脑的全部电脑配件概况(如图 6-64所示),还可单击左边的项目查看更详细的信息,该软件有保存当前配置信息的功能。
图 6-64 系统摘要
(2)鲁大师软件
鲁大师软件使用极其简单,执行后即显示电脑概览,如电脑主要配件,主要参数等,如图 6-65所示,保存也很方便,单击“复制信息”的功能按钮(很隐蔽,不容易看到)。就可复制到操作系统的剪贴板中。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图 6-65 鲁大师软件的界面
2. 如何处理软件检测与实际参数的不同
可更新检测软件到最新版本(版本越新检测的配件越准确,能检测的新配件越多)。也可使用其他综合类检测软件进一步检测,或使用专项检测软件,比如显卡检测、CPU检测软件测试,再进行对比。当然,一般还是以正规厂商的产品标签为准。
对于现代电脑,因为使用了更多的节能配件(如纳米制程的 CPU),更不容易损坏,拷机也更轻松了。
1. 拷机绝招
笔者组装电脑 20多年,除了因为个别厂商设计的缺陷配件导致电脑不稳定外,几乎没有因为硬件质量问题引发过故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使用名牌配件
因为组装电脑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所以笔者一直使用一线、二线主板、名牌电源和内存,使电脑主要配件的可靠性很高,各个配件自身故障也很少。
(2)用装系统法测试可靠性
Windows系统的安装过程就是一个很完善的拷机过程,因为该过程要检查所有配件,并会使 CPU、电源、主板、内存、硬盘、光驱的负载都比较大,且要使这些比较重的负载维持比较长的时间,各个配件的温度都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样,硬件该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2. 行业内的拷机方法
拷机原理实际上就是人为的给电脑增加负担,因此,大型游戏和性能测试软件都可以充当拷机软件。实际上,不少性能测试软件因为要使某些配件负载加重,所以,性能测试软件顺带就“拷机”了。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拷机软件 SiSoftware Sandra的使用方法。SiSoftware Sandra软件对电脑硬件要求不高,所以这里就不赘述其硬件要求了。下面以 SiSoftware Sandra Lite 2011版本为例介绍操作步骤,读者可依次选择“工具→电脑高强度疲劳测试”命令,然后按照安装向导提示操作,依次单击“下一步”按钮(绿色箭头即可),该软件的拷机项目很多,连蓝光刻录机、移动硬盘都包括在内,可根据需要选择拷机项目,注意最后单击“对勾”按钮表示“确定”后即开始拷机,如图 6-66所示。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图 6-66 “下一步”按钮和“确定”按钮
该软件拷机结束后若显示“成功完成”就表示拷机过关,如图 6-67所示。
图 6-67 拷机过关
6.5.3 性能测试与比较
装完电脑后,可以查看新电脑比旧电脑整体功能增强了多少,某个配件性能提高了多少。对于现代电脑,使用 Windows 8/7系统的打分功能即可。
1. 整机性能测试比较
粗略地比较整机性能比可查看 Windows 7系统的打分,细致的比较可使用鲁大师软件的评估功能。
(1)看 Windows 7体验指数依次选择“电脑→属性→要求刷新 Windows体验指数”命令,可看到 Windows 7体验指数(俗
称打分),因为结论界面没有电脑的配置信息,因此这里特地显示了两幅图(图 6-68、图 6-69)。
图 6-68 电脑配置信息
图 6-69 体验指数
小知识:Windows 体验指数:可测量电脑硬件和软件配置的功能,并将此测量结果表示为称作基础分数(范围是从 1.0~7.9,随着硬件速度和性能的提高,将支持更高的分数范围)的一个数字。较高分数多表示电脑运行得更好和更快(特别是在执行更高级和资源密集型任务时);每个硬件组件(配件)都有单独的子分数。电脑整机的基础分数是由最低的子分数确定,子分数可以决定升级哪些配件。也可以使用基础分数购买与电脑基础分数匹配的应用软件。例如,如果电脑的基础分数是 3.3,则可购买要求电脑的基础分数为 3 或 3 以下的为 Windows 版本平台设计的任何软件。
(2)用鲁大师软件评估整机
鲁大师软件的整机性能测试可适合各种 Windows系统,并有更详细的分数(如图 6-70所示),且可以在网上与其他电脑作比较,如图 6-71所示,也适合升级指导。
图 6-70 用鲁大师软件评测电脑的整体性能
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图 6-71 查看排行榜中的位置
2. 配件性能的测试比较
不用测试比较全部配件,主要测试显卡(与游戏性能关系密切)和硬盘(是电脑的瓶颈之一)的性能即可。实际上,前面介绍的 Windows 7系统的打分功能已经给显卡和硬盘独立打分了,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性能测试和比较方法。下面介绍比较复杂的方法。
(1)测试显卡
不少人不愿意使用 Futuremark公司的软件(如 3D Mark测试软件),因为它对硬件要求比较高,太低级的硬件不能支持该软件,过去常见的 3DMark 06版本支持 Windows XP系统,3DMark Vantage版本支持 Windows Vista/7系统,3DMark 11版本是最新的,它能支持 Windows Vista/7系统,更可综合考察 DX11 PC游戏平台的整体图形性能。
鉴于 3DMark11使用麻烦且不容易直接说明问题,不如直接使用某款游戏直接试玩方便。当不确定显卡是否能玩某大型游戏时,可查看该款游戏对硬件的要求,来比对电脑的配置;当找不到该款游戏的硬件需求时,可直接安装该款游戏试玩,反正又不会破坏硬件。
(2)测试硬盘性能当遇到新旧电脑整体性能提高不多时,可逐个比较配件的性能,从而检查出究竟是哪个配件拖累了新系统。电脑的三大配件 CPU、内存和硬盘中,硬盘速度最慢,如果电脑中的硬盘速度慢,则可能根
本无法提升整机性能。硬盘读写速度按硬盘参数的重要性排序是:接口、转数、缓存数、单碟和多碟。接口主要是
SATA3.0/2.0/1.0,版本越高越快;硬盘转动的速度与性能关系也很密切,一般速度越快读写速度越高;硬盘的缓存是主板和硬盘之间作为缓冲作用的存储芯片,一般越大越好;单碟硬盘比多碟的性能更高。对硬盘进行粗略比较时,可使用 Windows 7系统的打分功能,一些更详细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比较如下,读者可酌情选择使用。
1)ATTO Disk Benchmark
一款优秀且免费的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常规硬盘、RAID、U盘、移动存储卡等产品的读写性能测试。
2)FastCopy
专业于应用性能测试 FastCopy是个小巧的文件/目录拷贝工具,其功能强大,性能优越,能充分挖掘文件系统和硬盘驱动器的能力,并且支持计数和计时。
3)PCMark Vantage
测试项目偏重模拟实际家用办公应用环境,其测试项目包括使用 Windows Defender、《Alan Wake》游戏、图像导入、Windows Vista启动、视频编辑、媒体中心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搜索和归类,以及以下程序的启动:Office Word 2007、Adobe Photoshop CS2、Internet Explorer、 Outlook 2007等共 8个项目。
4)EVEREST 该软件中的“存储器→Windows存储”中的参数信息如图 6-72所示。
图 6-72 EVEREST检测的硬盘参数
第 6章3TB/4TB硬盘系统安装与检验
这款软比上述各个软件能看到更多参数,但没有性能测试。
5)HDTUNE PRO软件
HDTUNE PRO是一款硬盘性能诊断测试工具。它能检测硬盘的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数据存取时间、CPU 使用率、健康状态、温度及扫描磁盘表面等。另外,还可详细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传送模式等。
图 6-73 250GB硬盘基准读速平均为 72MB/s
图 6-74 USB接口的 40GB移动硬盘基准读速平均为 20MB/s
6.6学徒实践笔记本:下载硬件
识别的小软件
看本章有些烦躁,第一,没有那么大的硬盘可用,第二,不少内容感觉很抽象。但没想到学完后师傅只让学徒去下载一个能检测当今电脑硬件的权威软件。立即简单地看了一下对应章节,就干净利落地下载了 EVEREST软件给师傅交差。谁知师傅让重新找。这才发现,找到的 EVEREST软件都是早期版本,只有 AIDA64 的版本是比较新的,实际上师傅在前面对应章节已经说了新旧问题,于是下载了一个比较新的 AIDA64(系统检测软件)2.80 官方正式版。看来,学习还是要静心、静心,再静心。
另外,学徒在下载时也遇到了麻烦,看到有 360指定的 AIDA64下载,心想,这个软件肯定安全,于是单击下载。此时弹出了 360软件管理界面,但却不知道下载到哪里去了,连下载进度条都看不着。问师傅,师傅没理睬。硬着头皮仔细观察,这才发现“360软件管理”界面底部有个“下载管理”选项(如图 6-75),单击后终于发现下载文件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