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1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

1.1经济法的产生及沿革1

1.2经济法的基础知识3

1.2.1经济法的概念及其特点3

1.2.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4

1.2.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5

1.2.4经济法的渊源6

1.2.5经济法的体系7

1.3经济法律关系8

1.3.1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8

1.3.2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9

1.4经济法律责任11

第2章公司法13

2.1公司法概述14

2.1.1公司的概念与特征14

2.1.2公司法的概念与特点15

2.2有限责任公司16

2.2.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与特征16

2.2.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17

2.2.3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18

2.2.4一人有限责任公司21

2.2.5国有独资公司22

2.3股份有限公司23

2.3.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23

2.3.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23

2.3.3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25

2.3.4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27

2.3.5上市公司28

2.4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义务29

2.4.1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限制29

2.4.2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29

2.5公司债券30

2.5.1公司债券的定义30

2.5.2公司债券的种类30

2.5.3公司债券的发行30

2.5.4公司债券的转让31

2.6公司的财务、会计31

2.6.1财务报告制度31

2.6.2公积金制度32

2.6.3公司利润的分配32

2.7公司的变更与终止33

2.7.1公司的变更33

2.7.2公司的终止34

2.8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35

2.8.1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35

2.8.2公司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35

2.8.3有关单位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36

第3章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38

3.1个人独资企业法38

3.1.1个人独资企业概述39

3.1.2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40

3.1.3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42

3.1.4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43

3.2合伙企业法44

3.2.1合伙企业法概述44

3.2.2普通合伙企业制度45

3.2.3有限合伙企业制度51

3.2.4合伙企业的解散、清算54

3.2.5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54

第4章外商投资企业法56

4.1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概述 56

4.1.1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及特征56

4.1.2外商投资企业的种类57

4.1.3外商投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58

4.1.4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58

4.1.5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方式、比例59

4.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61

4.2.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及设立条件61

4.2.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62

4.2.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62

4.2.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转让63

4.2.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64

4.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65

4.3.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及设立条件65

4.3.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66

4.3.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67

4.3.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67

4.4外资企业法68

4.4.1外资企业的概念及设立条件68

4.4.2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68

4.4.3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69

第5章合同法70

5.1合同法概述71

5.1.1合同的概念71

5.1.2合同的分类71

5.1.3合同法的调整范围72

5.1.4合同法的基本原则72

5.2合同的订立74

5.2.1合同订立的概念74

5.2.2合同的形式74

5.2.3合同的主要条款75

5.2.4格式条款的效力75

5.2.5合同订立的程序76

5.2.6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78

5.2.7缔约过错责任79

5.3合同的效力79

5.3.1合同的生效79

5.3.2有效合同80

5.3.3无效合同80

5.3.4可变更可撤消的合同81

5.3.5效力待定的合同81

5.4合同的履行82

5.4.1合同履行的规则82

5.4.2涉他合同的履行83

5.4.3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83

5.4.4合同的保全措施84

5.5合同的担保85

5.5.1合同担保概论85

5.5.2保证86

5.5.3抵押89

5.5.4质押92

5.5.5留置94

5.5.6定金95

5.6合同的变更和转让95

5.6.1合同的变更95

5.6.2合同的转让96

5.7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97

5.7.1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概念97

5.7.2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基本规定98

5.7.3合同的解除98

5.7.4债务相互抵销99

5.7.5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99

5.7.6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法律后果100

5.8违约责任100

5.8.1违约责任的概念100

5.8.2违约的分类101

5.8.3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101

5.8.4免责103

第6章知识产权法104

6.1知识产权法概述105

6.1.1知识产权法的概念105

6.1.2知识产权法的立法目的106

6.1.3知识产权法的渊源106

6.2专利法107

6.2.1专利法概述107

6.2.2专利权的主体107

6.2.3专利权的客体108

6.2.4专利权的取得、终止和无效110

6.2.5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112

6.2.6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114

6.3商标法115

6.3.1商标法概述116

6.3.2商标权的取得117

6.3.3商标权的内容及限制120

6.3.4驰名商标的保护121

6.3.5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123

6.4著作权法124

6.4.1著作权法概述125

6.4.2著作权的客体125

6.4.3著作权的主体127

6.4.4著作权的内容128

6.4.5著作权的取得、期限和限制131

6.4.6邻接权133

6.4.7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135

第7章票据法138

7.1概述138

7.1.1票据的概念、特征和作用138

7.1.2票据的种类140

7.1.3票据法的概念和特征141

7.1.4票据法律关系142

7.1.5票据上的当事人143

7.1.6票据行为143

7.1.7票据权利145

7.1.8票据的抗辩147

7.1.9票据的丧失及补救148

7.2汇票149

7.2.1汇票的概念、特征及种类149

7.2.2出票150

7.2.3背书转让151

7.2.4承兑152

7.2.5保证153

7.2.6付款154

7.2.7追索权154

7.3本票156

7.3.1本票的概念及特征156

7.3.2本票的出票及付款156

7.3.3本票与汇票的关系157

7.4支票157

7.4.1支票的概念、特征及种类157

7.4.2支票的出票及付款158

7.4.3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关系160

第8章反不正当竞争法162

8.1不正当竞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162

8.1.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特点162

8.1.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163

8.2不正当竞争行为163

8.2.1假冒与仿冒行为163

8.2.2商业贿赂165

8.2.3侵犯商业秘密165

8.2.4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166

8.2.5低价倾销166

8.2.6违法的有奖销售166

8.2.7商业诽谤行为167

8.2.8串通招投标168

8.2.9附不合理条件交易168

8.2.10强制性交易169

8.2.11政府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169

8.3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169

8.3.1监督检查的部门169

8.3.2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 170

8.4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170

8.4.1民事责任170

8.4.2行政责任170

8.4.3刑事责任170

第9章产品质量法171

9.1中国产品质量立法体系和监管管理制度172

9.1.1产品质量法立法进程172

9.1.2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172

9.2产品质量与产品质量问题174

9.2.1产品174

9.2.2产品质量174

9.2.3产品瑕疵和产品缺陷175

9.3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75

9.3.1作为的义务175

9.3.2不作为的义务176

9.4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76

9.4.1作为的义务176

9.4.2不作为的义务176

9.5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177

9.5.1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177

9.5.2赔偿损害177

第10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81

10.1概述181

10.1.1消费及消费者的概念181

10.1.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81

10.2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182

10.2.1消费者的权利182

10.2.2经营者的义务184

10.3消费者权益的保护186

10.3.1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构186

10.3.2消费者权益的保护187

10.3.3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189

第11章银行法191

11.1商业银行法192

11.1.1商业银行的法律定义与法律特征192

11.1.2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192

11.1.3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194

11.1.4商业银行的组织变动195

11.1.5存款人权利保护196

11.2银行业监督管理法198

11.2.1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198

11.2.2银行业监督管理职责199

11.2.3银行业监督管理措施201

11.3中央银行法202

11.3.1中央银行的组织性质202

11.3.2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205

11.3.3中央银行的业务206

11.3.4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207

第12章税法209

12.1税收和税法体系210

12.1.1税收与税法210

12.1.2税法的原则210

12.1.3税法的构成要素211

12.1.4税法的分类212

12.2税收管理体制213

12.2.1税收立法权的划分213

12.2.2税收执法权的划分213

12.3税收实体法215

12.3.1增值税215

12.3.2消费税217

12.3.3营业税221

12.3.4个人所得税222

12.4税收程序法224

12.4.1税务登记225

12.4.2账簿、凭证管理225

12.4.3纳税申报226

12.4.4税款征收227

12.4.5税收保全措施227

12.4.6强制执行措施228

12.4.7税收优先权229

12.4.8退还、补缴、追征税款229

12.5纳税人权利保护229

第13章劳动合同法232

13.1劳动合同概述232

13.1.1劳动合同的含义和特征232

13.1.2劳动合同的种类234

13.1.3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235

13.2劳动合同的订立235

13.2.1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235

13.2.2劳动合同的内容237

13.3无效的劳动合同239

13.3.1无效劳动合同的含义和种类239

13.3.2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239

13.3.3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240

13.4劳动合同的履行240

13.4.1劳动合同履行的含义240

13.4.2劳动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241

13.4.3劳动合同的中止履行241

13.5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242

13.5.1劳动合同的变更 242

13.5.2劳动合同的解除243

13.5.3劳动合同的终止246

13.6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246

13.6.1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认定247

13.6.2用人单位的违约责任247

13.6.3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承担的法律责任248

13.7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248

13.7.1非全日制用工合同248

第14章劳动争议处理法250

14.1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250

14.1.1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含义250

14.1.2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发展252

14.2劳动争议调解253

14.2.1劳动争议调解的含义与特征253

14.2.2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53

14.2.3劳动争议调解范围254

14.2.4劳动争议调解程序254

14.3劳动争议仲裁256

14.3.1劳动争议仲裁的含义与特征256

14.3.2仲裁与调解的区别256

14.3.3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257

14.3.4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与仲裁人员258

14.3.5劳动仲裁案件的管辖262

14.3.6仲裁费用262

14.3.7劳动争议仲裁的参加人263

14.3.8仲裁程序265

14.4劳动争议诉讼269

14.4.1劳动争议诉讼的基本含义269

14.4.2劳动诉讼的管辖270

14.4.3劳动诉讼案件的参加人270

14.4.4劳动诉讼的费用271

14.4.5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程序271

14.5集体合同争议处理274

14.5.1集体争议的特征274

14.5.2集体争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275

第15章仲裁法与诉讼法278

15.1仲裁法278

15.1.1仲裁概述278

15.1.2仲裁法概述280

15.1.3仲裁机构和仲裁协议281

15.1.4仲裁程序 284

15.2诉讼法285

15.2.1诉讼法概述285

15.2.2诉讼管辖289

15.2.3诉讼程序290

参考文献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