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1章?概论 1

1.1?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2

1.1.1?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

1.1.2?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4

1.1.3?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7

1.2?审计概述 8

1.2.1?审计的含义与性质 8

1.2.2?审计的职能 10

1.3?审计的分类 11

1.3.1?审计的基本分类 11

1.3.2?审计的其他分类 13

1.4?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15

1.4.1?政府审计机关 15

1.4.2?民间审计组织 17

1.4.3?内部审计机构 21

1.4.4?审计人员 22

第2章?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26

2.1?审计准则概述 27

2.1.1?审计准则的性质与作用 27

2.1.2?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28

2.1.3?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框架体系 29

2.2?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30

2.2.1?鉴证业务的定义 30

2.2.2?鉴证业务的分类 31

2.2.3?鉴证业务的目标 32

2.2.4?鉴证业务的要素 32

2.2.5?鉴证业务的承接 35

2.3?质量控制准则 36

2.3.1?质量控制的含义和作用 36

2.3.2?业务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36

2.3.3?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37

2.3.4?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37

2.3.5?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38

2.3.6?人力资源 39

2.3.7?业务执行 39

2.3.8?监控 41

2.3.9?对质量控制制度的记录 42

第3章?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法律责任 48

3.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49

3.1.1?诚信 49

3.1.2?独立性 50

3.1.3?客观和公正 50

3.1.4?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51

3.1.5?保密 51

3.1.6?良好职业行为 52

3.2?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52

3.2.1?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内涵 53

3.2.2?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53

3.2.3?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 54

3.3?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 56

3.3.1?专业服务委托 56

3.3.2?利益冲突 57

3.3.3?应客户的要求提供第二次意见 58

3.3.4?收费 59

3.3.5?专业服务营销 60

3.3.6?礼品和款待 60

3.3.7?保管客户资产 60

3.3.8?对客观和公正原则的要求 60

3.4?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61

3.4.1?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现状 61

3.4.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62

3.4.3?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63

3.4.4?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避免措施 63

第4章?财务报表审计流程 71

4.1?审计过程与审计流程 72

4.1.1?一般审计过程 72

4.1.2?财务报表审计流程 74

4.2?审计计划 77

4.2.1?初步业务活动 77

4.2.2?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82

4.2.3?审计重要性 88

4.3?风险评估程序 90

4.3.1?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 90

4.3.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92

4.3.3?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96

4.3.4?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05

4.4?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 107

4.4.1?风险应对 107

4.4.2?控制测试 109

4.4.3?实质性程序 112

第5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19

5.1?审计证据 121

5.1.1?审计证据的含义及内容 121

5.1.2?审计证据的特性 122

5.1.3?审计证据的分类与获取 125

5.1.4?审计证据的鉴定与分析 127

5.2?审计工作底稿 129

5.2.1?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129

5.2.2?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130

5.2.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 134

5.2.4?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保管 135

第6章?审计方法 143

6.1?审计方法与审计技术的发展 144

6.1.1?账表导向审计 144

6.1.2?系统导向审计 147

6.1.3?风险导向审计 150

6.2?审计取证的方法 154

6.2.1?审计证据获取的基本方法 154

6.2.2?审计证据获取的技术方法 156

6.3?审计抽样 158

6.3.1?审计抽样概述 158

6.3.2?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161

6.3.3?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165

第7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77

7.1?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 178

7.1.1?不同行业类型的销售和收款 178

7.1.2?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179

7.1.3?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和报表项目 181

7.1.4?销售与收款循环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 183

7.2?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184

7.2.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及重要性 184

7.2.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184

7.2.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185

7.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87

7.3.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87

7.3.2?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89

7.3.3?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92

7.3.4?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97

第8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204

8.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206

8.1.1?不同行业类型的采购和费用支出 206

8.1.2?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07

8.1.3?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和报表项目 209

8.1.4?采购与付款循环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 211

8.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11

8.2.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及重要性 211

8.2.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212

8.2.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214

8.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15

8.3.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15

8.3.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17

8.3.3?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219

8.3.4?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222

8.3.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223

8.3.6?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 224

第9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235

9.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 236

9.1.1?不同行业类型的存货性质 236

9.1.2?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37

9.1.3?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38

9.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39

9.2.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 239

9.2.2?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43

9.2.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244

9.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45

9.3.1?存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245

9.3.2?工薪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251

9.3.3?成本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253

第10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265

10.1?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 266

10.1.1?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征 266

10.1.2?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66

10.1.3?筹资和投资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和报表项目 267

10.1.4?筹资和投资循环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 269

10.2?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69

10.2.1?筹资和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及重要性 269

10.2.2?筹资和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270

10.2.3?筹资和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271

10.3?筹资和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72

10.3.1?筹资和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72

10.3.2?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273

10.3.3?股本的实质性程序 276

10.3.4?实收资本的实质性程序 278

10.3.5?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279

10.3.6?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281

10.3.7?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 282

10.3.8?投资审计 283

第11章?货币资金审计 292

11.1?货币资金概述 292

11.1.1?货币资金的特点 293

11.1.2?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93

11.1.3?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94

11.2?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94

11.2.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294

11.2.2?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 296

11.3?库存现金审计 297

11.3.1?库存现金审计目标 297

11.3.2?库存现金内部控制的测试 297

11.3.3?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298

11.4?银行存款审计 300

11.4.1?银行存款审计目标 300

11.4.2?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的测试 301

11.4.3?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302

11.4.4?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 305

第12章?特殊项目审计 313

12.1?期初余额审计 314

12.1.1?期初余额审计的含义 314

12.1.2?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 315

12.1.3?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 316

12.1.4?期初余额的审计结论和报告 317

12.2?期后事项审计 319

12.2.1?期后事项审计的含义和种类 319

12.2.2?期后事项的审计目标 320

12.2.3?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 320

12.3?或有事项审计 321

12.3.1?或有事项的含义和特点 321

12.3.2?或有事项的审计目标 322

12.3.3?或有事项的审计程序 322

12.4?持续经营审计 323

12.4.1?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 323

12.4.2?持续经营审计方面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23

12.4.3?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目标 324

12.4.4?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程序 324

第13章?审计报告 334

13.1?审计报告概述 335

13.1.1?审计报告的定义 335

13.1.2?审计报告的类型 335

13.1.3?审计意见的类型 336

13.2?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337

13.2.1?标题 337

13.2.2?收件人 337

13.2.3?引言段 337

13.2.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338

13.2.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338

13.2.6?审计意见段 339

13.2.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341

13.2.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 341

13.2.9?报告日期 341

13.2.10?审计报告的补充资料 343

13.3?非无保留意见 343

13.3.1?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形 343

13.3.2?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 344

13.3.3?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346

13.3.4?与治理层的沟通 348

13.3.5 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参考范例 348

13.4 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353

13.4.1 强调事项段 353

13.4.2 其他事项段 356

参考文献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