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概述2
1.1公益创业的概念界定2
1.1.1概念界定2
1.1.2特征与类型4
1.1.3功能与作用6
1.2中国公益创业环境分析8
1.2.1政治环境8
1.2.2经济环境8
1.2.3文化教育环境9
1.2.4区域地理环境10
1.3中国公益创业发展11
1.3.1兴起缘由11
1.3.2发展概况12
1.3.3发展趋势14
1.3.4青年公益创业15
1.4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支持16
1.4.1政府及所属组织对青年公益创业的支持16
1.4.2高校对青年公益创业的支持18
1.4.3社会对青年公益创业的支持19
第2章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评价基础指标22
2.1公益创业主体与表现形式22
2.1.1创业主体23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
目录2.1.2表现形式23
2.2公益创业动机与价值取向25
2.2.1创业动机25
2.2.2价值取向27
2.3公益创业规模与双重效益27
2.3.1创业规模27
2.3.2双重效益28
2.4公益创业创新性与可持续性29
2.4.1创新性29
2.4.2可持续性30
2.5公益创业运作模式可推广性32
2.5.1大陆地区运作模式32
2.5.2港澳台地区运作模式34
第3章中国青年公益创业现状分析35
3.1公益创业主体与表现形式分析35
3.1.1创业主体35
3.1.2创业表现形式38
3.2公益创业动机与价值取向40
3.2.1创业动机40
3.2.2创业价值取向41
3.3公益创业规模与双重效益44
3.3.1创业规模44
3.3.2双重效益46
3.4公益创业创新性与可持续性49
3.4.1创新性49
3.4.2可持续性50
3.5公益创业运作模式与可推广性52
3.5.1运作模式52
3.5.2可推广性54
3.6公益创业发展的瓶颈54
3.6.1社会舆论氛围需进一步营造54
3.6.2组织社会责任目标战略性需加强56
3.6.3法律制度环境需继续建立健全56
第4章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发展思路58
4.1构建公益创业的生态系统58
4.1.1有效利用社会企业的引力作用59
4.1.2注重公益创业环境的支撑作用61
4.1.3整合社会网络合理构筑基础基石61
4.2政府加强对公益创业倡导与支持62
4.2.1营造良好外部环境62
4.2.2支持产品销售与服务64
4.2.3倡导公益创业教育65
4.3倡导公益创业组织创新66
4.3.1加强可持续发展66
4.3.2与政府积极合作67
4.3.3完善组织治理68
4.4促进公益创业者的成长70
4.4.1结合专业特长与兴趣70
4.4.2量力而行与循序渐进70
4.4.3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教育72
报告分析74
青年公益创业问题思考74
公益创业:利他性的新经济模式82
案例91
案例一曹军: 让盲人也能用上智能手机91
案例二王方圆: 用“惊蛰”唤醒山区孩子93
案例三刘玄奇: 我为DSI代言95
案例四李范: 游走在创业界的IT男97
案例五宋江彬: 用毛线编织温暖99
案例六杨屹婷: 用绒线编织梦想101
案例七刘国昊: 公益众筹的“哆啦梦”104
案例八刘国强: 用好玩儿的方式做防灾减灾106
案例九焦丽娜: 让“明风古韵”从凤阳起航108
案例十任庆鹏: 为留守儿童建图书馆110
案例十一黄俊业: 帮扶农户守护自然114
案例十二汪君: 践行公益,守护正义116
案例十三蔡国良: 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120
案例十四王一坤: 帮中小食品生产商卖货122
案例十五夏心利: 绿色中原行125
案例十六郑杰: 让老人有陪伴,年轻人有房住127
案例十七钟莹: 爱传技术,扶起希望130
案例十八王彩霞: 传承古典文化,打造宣纸经典132
案例十九周点铭: “自造血”为留守儿童圆梦134
案例二十周健: 让凤画涅槃重生136
参考文献138
后记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