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始创建改编理论: 是什么?是谁?怎样?
何处?何时?1
熟悉与蔑视2
视改编本为“改编本”4
到底是什么被改编了?如何改编?7
双重视觉: 定义改编10
改编作为产品: 宣示的、广泛的、特定的转码11
改编作为过程12
参与方式15
构架改编18
第二章是什么?(形式)23
媒介特征重温23
讲述←→展示27
展示←→展示32
互动←→讲述或展示35
偏见1: 只有讲述模式(尤其是散文小说)具有在观点
中表达亲密和距离的灵活性37
偏见2: 内在性是讲述模式的领域;外在性最好由展示
模式尤其是互动模式操控39
偏见3: 展示模式和互动模式只有一种时态: 现在时;
只有讲述模式能够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
的关系44
偏见4: 只有讲述(在语言中)能够公正地对待这些因
素: 含糊、讽刺、象征、比喻、沉默、缺席;这些
在展示模式或者互动模式中“不可转移”47
从实践中学习49
第三章是谁?为什么?(改编者)55
谁是改编者?56
为何改编?59
经济诱惑60
法律约束61
文化资本63
个人和政治动机64
从实践中学习66
改编中的意向性72
第四章如何改编?(受众)77
改编的愉悦78
已知的和未知的观众82
参与模式再探87
沉浸的种类和程度90
第五章何处?何时?(语境)95
语境的广阔96
跨文化改编98
本土化100
从实践中学习103
为什么是《卡门》(Carmen)?103
卡门故事——与刻板印象104
《卡门》的本土化106
第六章最后的问题113
改编不是什么?113
改编的吸引力是什么?115
后记119
参考文献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