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Ⅰ部分 不断变化的环境   1

第1章 数字新闻与民主   3

引言   3

批评新闻与民主范式的理由   4

沟通式民主的不同模型   6

新闻的不同概念     7

谁在做新闻   8

得与失   10

不同新闻形式的融合     12

第2章 全球媒体权力     13

传统媒体权力     13

新媒体生态系统   14

新媒体力量     17

结论   19

第3章 数字化新闻媒体与少数族裔     20

对少数族裔观众的约束   21

少数族裔的新闻实践:动员逆流与弥合差距   24

结论   28

第4章 新闻业务     29

我们所了解的新闻业务   30

越来越数字化的新闻业务     33

新闻业务的未来   37

结论   39

第5章 数字新闻伦理     41

媒体伦理的起源   41

重点问题     42

功能概念     43

认知概念     45

结构概念     47

批判概念     49

总结   50

第6章 社交媒体和新闻   51

定义社会媒体     51

新闻环境     52

新闻的背景     54

新闻实践     55

总结   57

第7章 网络框架与把关   59

引言   59

媒体控制理论:把关与框架     60

网络把关:一种以人群为中心的理论   62

网络框架:一种以人群为中心的理论   65

结论   67

第8章 新闻的亲密化     68

引言   68

社会媒体和新闻消费     69

社交媒体中的新闻工作者     70

前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与亲密性   72

公众新闻工作者的衰落   74

第9章 情绪与新闻   78

引言   78

新闻与情绪:有问题的结合     79

数字新闻与情绪:追踪“数字颠覆”的后果   81

受众参与与真实性     82

结论   86

第Ⅱ部分 数字时代的新闻实践   87

第10章 网络新闻业     89

引言   89

记者和公众的关系变化   90

参与与控制的张力     92

数据驱动的实践   93

网络公共领域     95

新闻研究的未来   96

第11章 融合新闻实践   97

反对对立     97

整合与语境     99

社会形态与功用的融合:媒体介入   99

技术与形式的融合:社会目击   101

新闻与营销融合:重视真实     102

结论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104

第12章 新闻参与的生态   105

引言     105

“生产”内容     106

沉默的大多数     108

情感和社区作为参与的驱动因素   108

参与的生态     110

第13章 新闻编辑室里的创新   112

新闻编辑室的创造性破坏   112

一种商谈过程     113

影响新闻编辑室创新的因素     114

结论     119

第14章 外包新闻工作   121

引言     121

外包:划定界限     122

外包:产业结构和劳动条件     123

外包和工作实践     124

外包与技术     126

规范影响和结论     126

第15章 半专业记者     129

认同危机:命名参与性     129

活动和创造力:实践和动机并行   131

反应性:信息提供者,从消息来源到新闻资源   132

互动性:接入、工具和UGC专业平台   133

社区商品   135

UGC的失衡与矛盾     135

第16章 作为新闻生产者的消息来源   137

大众传媒时代的消息来源   138

重思数字媒体时代的新闻来源   140

是多元公共领域,还是基本认同的新时代     143

结论:构想新闻文本之外的新闻来源   144

第17章 作为新闻生产者的行动者     145

在线动员与权力结构的强化     146

连接型行动的兴起     147

抗议渠道   148

数字监督:监测和披露政治信息   149

媒介接触的终极解释   150

激进主义与新闻的多步骤模型   151

讨论和结束语     152

第18章 公民目击     153

引言     153

作为专业理念的目击   153

媒体目击   155

作为远距离苦难的视觉表征     156

专业目击与公民目击   158

结论     160

第19章 超本地新闻     161

定义超本地新闻     161

我们对超本地新闻的了解   163

超本地新闻的可持续性:公司专营与独立经营   165

超本地新闻理论     167

结论     168

第Ⅲ部分 新闻业的概念化   170

第20章 数字新闻的规范性模型   173

引言     173

参与性     174

去机构化   176

创新     178

企业家精神     180

结论     181

第21章 大众、受众和公众   182

引言     182

文化受众研究和新闻   183

公众     184

受众     185

大众     186

结论     187

注释     188

第22章 作为实践的数字新闻   189

引言     189

实践理论   189

引入作为实践的分享   191

Twitter:一个分享信息、新闻与评论的平台     192

精英们的Twitter实践   193

政治激进分子的Twitter实践     194

新闻工作者的Twitter实践   194

紧张和矛盾     195

结论:共享和新闻业的未来     197

注释     197

第23章 描绘新闻业中的人机差异   198

引言     198

人类—技术维度的概念化   199

新闻业及其社会行动者     200

新闻业及其技术行动元     201

技术依赖的概念化     202

结论     203

注释     204

第24章 新闻消费的空间和地点   205

引言     205

从大众媒体消费到数字媒体实践   206

对新闻受众的空间的概念化     208

数字消费场所—家庭、工作、公共和虚拟空间   211

结论     213

致谢     213

注释     213

第25章 新闻制度     214

身份和规则     214

持续性     217

改变     219

结论     221

第26章 新闻场域     223

引言     223

场域隐喻   223

解释,场域和个人     226

新闻的权力     227

新闻场域的变化     229

结论     231

第27章 新闻网络     232

打开新闻编辑室的黑箱:理解技术创新     232

追踪新闻编辑室以外的网络:新闻实践的多元性   235

新闻业的(再)建构:ANT,权力与规范性     237

结论:调和     239

注释     240

第28章 新闻生态系统   241

引言     241

新闻编辑室内外     241

关于新闻生态系统的思考:简短的溯源考察     243

两种媒体生态     243

媒介生态学与数字新闻学研究   246

结论     249

注释     249

第29章 流动的新闻业   250

从稳固性职业到流动性职业     251

改变的困难:管理者遇到“自命不凡者”   254

专业力量的利益     257

未来:协商身份     259

第Ⅳ部分 研究策略     261

第30章 数字新闻生产的民族志研究     263

引言     263

民族志研究简史     264

早期新闻编辑室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发展     265

新闻民族志研究中的“感性”   266

新闻编辑室民族志研究中的“感性”   267

数字新闻编辑室的民族志研究技术   268

考虑、限制和结论     269

第31章 在新闻研究中采用“物质敏感性”  271

什么是物质性,为什么它对新闻研究很重要     271

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超越   272

方法论困境     273

方法论线索     275

新闻研究的物质时代即将来临   279

第32章 通过访谈重构生产实践   280

引言     280

基础预设   280

重构访谈与传统方法   281

需要考虑的因素     283

优势和局限性     287

第33章 对液态新闻进行抽样   289

引言     289

液态新闻抽样面临的挑战   290

获取社交媒体数据     292

变量设计与计算机编码     294

结论     296

第34章 大数据分析     298

引言:新闻学中的大数据   298

新闻生产中的大数据   299

关于新闻接受的“大数据”     301

机会和威胁     304

新闻研究中的“大数据”应走向何方   306

致谢     306

第35章 Q-方法与新闻受众研究   307

在新闻中度过生命里的一天     307

融合媒介文化中作为新闻受众的公民消费者     308

新方法、创新方法与传统方法   308

以用户为出发点:非媒体中心,跨媒体视角     309

洞察力互补的混合方法     310

描绘新闻消费的跨媒体景观:探索用户的媒体使用情况     310

整合跨国和纵向视角分析新闻汇辑   314

结论:混合方法的附加值   315

第36章 实践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研究   316

数字时代主流受众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317

必要的多样性:开放新闻研究的研究议程   319

新闻伦理中的用户视角     322

结论     324

第37章 多重方法研究   325

简介     325

新闻研究中的“方法工具包”   326

模态内与模态间的多方法研究设计   327

多方法设计的功能和结构方面   328

多方法设计的挑战     330

结论与展望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