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二、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

三、审计模式的演进 6

四、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7

第二节  审计的含义与类别 7

一、审计的含义 7

二、审计的特征 8

三、审计的职能 9

四、审计的种类 10

五、审计人员的种类 12

第三节   鉴证业务的含义与类别 13

一、鉴证业务的含义 13

二、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 14

三、鉴证业务的种类 14

四、相关服务 18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管理 19

一、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登记制度 19

二、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 21

三、我国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有关的

机构 21

本章小结 25

复习思考题 25

自测与技能训练 25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28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概述 28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28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29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

国际审计准则的比较 31

第二节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34

一、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含义 34

二、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

主要内容 34

本章小结 40

复习思考题 41

自测与技能训练 41

一、基础知识自测 41

二、案例分析题 42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

法律责任 44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44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规范体系 44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基本原则 45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概念框架 47

四、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

要求 50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55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 55

二、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

种类 56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57

四、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59

五、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

应对措施 62

本章小结 64

复习思考题 65

自测与技能训练 65

一、基础知识自测 65

二、案例分析题 67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68

第一节  审计目标 68

一、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的

总体审计目标 68

二、管理层认定 71

三、具体审计目标 73

第二节  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76

一、接受业务委托 76

二、计划审计工作 76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76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77

五、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77

本章小结 77

复习思考题 78

自测与技能训练 78

一、基础知识自测 78

二、案例分析题 80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81

第一节  审计证据 81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与构成 81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82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83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86

一、检查记录或文件 86

二、检查有形资产 87

三、观察 87

四、询问 87

五、函证 88

六、重新计算 91

七、重新执行 91

八、分析程序 91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92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92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 92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93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93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93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97

七、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99

本章小结 100

复习思考题 100

自测与技能训练 101

一、基础知识自测 101

二、案例分析题 102

第六章  计划审计工作 104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 104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104

二、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104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

审计计划 111

一、审计计划的作用 111

二、总体审计策略 112

三、具体审计计划 117

四、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119

五、监督、指导与复核 119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 119

一、重要性的含义 119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22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125

四、重要性水平的修改 126

五、错报的累积与评价 127

第四节  审计风险 131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131

二、审计风险模型 131

三、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

关系 134

四、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之间的

关系 134

本章小结 134

复习思考题 135

自测与技能训练 135

一、基础知识自测 135

二、案例分析题 137

第七章  风险评估 138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138

一、风险评估的意义 138

二、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 139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42

一、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

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142

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144

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

选择和使用 146

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

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147

五、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

衡量和评价 149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149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49

二、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

控制环境的了解 153

三、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

风险评估过程的了解 158

四、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

信息系统与沟通的了解 160

五、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

控制活动的了解 161

六、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

对控制监督的了解 163

七、在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方面

了解内部控制 165

第四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69

一、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

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69

二、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

风险 172

三、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

重大错报风险 173

四、对风险评估的修正 174

本章小结 174

复习思考题 175

自测与技能训练 175

一、基础知识自测 175

二、案例分析题 177

第八章  风险应对 179

第一节  针对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

总体应对措施 179

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

总体应对措施 179

二、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

方法 180

三、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

审计程序的总体审计方案的

影响 182

第二节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

进一步审计程序 182

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和

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82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183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184

四、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 186

第三节  控制测试 187

一、控制测试的含义和适用情况 187

二、控制测试的性质 189

三、控制测试的时间 191

四、控制测试的范围 195

第四节  实质性程序 196

一、实质性程序的含义和要求 196

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197

三、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198

四、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199

本章小结 200

复习思考题 200

自测与技能训练 201

一、基础知识自测 201

二、案例分析题 203

第九章  审计抽样 204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204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204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204

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206

四、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207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07

一、设计样本阶段 207

二、选取样本阶段 208

三、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212

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

应用 214

一、设计样本阶段 214

二、选取样本阶段 217

三、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220

四、在控制测试中使用

非统计抽样 223

五、记录抽样程序 224

第四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

应用 224

一、在细节测试中使用

非统计抽样 225

二、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 232

本章小结 235

复习思考题 235

自测与技能训练 236

一、基础知识自测 236

二、案例分析题 238

第十章  审计报告 239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含义与种类 239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 239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239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240

一、标题 240

二、收件人 240

三、审计意见 240

四、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241

五、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

责任 241

六、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

责任 241

七、按照相关要求,履行其他报告

责任(如适用) 242

八、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并盖章 243

九、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

公章 243

十、报告日期 243

第三节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43

一、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签

发条件 243

二、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应考虑的

内容 244

三、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关键

措辞和范例 244

第四节  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46

一、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46

二、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249

三、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252

本章小结 255

复习思考题 255

自测与技能训练 256

一、基础知识自测 256

二、案例分析题 257

参考文献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