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起诉书的再反思 1

起诉书的叙述性 2

公诉新语丝 25

说说公诉腔 26

公诉 “老炮儿”的味道 30

即席发言的意义 36

出庭公诉工作的实质化 40

公诉理念的再转型 51

新时代检察官应当具备的六种内在品质 52

法治是个奢侈品 60

顺应以审判为中心打通案件质量传递通道 69

反对被迫自证其罪特权的理念与制度环境 74

司法官的汇报艺术 87

司法直觉与司法理性 89

检察再出发 93

检察再出发 94

检察专业化的格局与模式 117 

检察官是个什么官 121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路上先别忙排座次 127 

检察机关应当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131 

司法制度的新设想 137 

首席公诉人制度之提倡 138 

检察KPI 144 

司法官“退休返聘”制度之设立 151 

去审查报告化与去行政化 156 

司法机关中间层治理体系的思考 160 

去行政化之后领导管什么 165 

检警关系的再协调 171 

检警合作之设想 172 

对我国侦查终结权配置现状的反思:以佘祥林案为例 178 

让警察直面法庭又何妨 188 

法治机理的新视角 193 

犯罪圈的两个维度——从贪污贿赂案件解释说开去 194 

谈谈缺席审判——无罪判决是聂树斌案提审后面临的唯一选择 200 

一审终止审理裁定能否立即生效——贪污受贿案件解释引发的程序

问题 208 

认罪认罚的本质:刑事程序2.0 221 

实务问题的新主张 225 

悔罪表现的认定 226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普遍效力 230 

刑事补正裁定的适用范围 233 

法律体现的从来都是价值观 238 

法治应该如何被信仰 241 

公共道德养成的价值 245 

从《被告山杠爷》看权利向权力的转化与异化 251 

智人的狂欢:法律人马拉松随想曲 257 

法律自媒体的影响力建构 261 

未来之法——算法说了算? 26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