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物联网识别技术概述

第1章物联网识别技术3

1.1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3

1.1.1物联网的起源3

1.1.2物联网的发展3

1.2物联网的基本概念6

1.3物联网识别技术组成8

1.4传统自动识别技术9

1.4.1磁卡技术11

1.4.2IC卡识别技术11

1.4.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13

1.4.4图像识别技术19

1.4.5光学字符识别技术21

思考与练习23

第二部分条 码 技 术

第2章条码识别技术27

2.1条码技术的起源和发展27

2.1.1条码技术的历史27

2.1.2条码技术的发展方向29

2.1.3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30

2.1.4条码技术的特点31

2.2条码技术概述32

2.2.1条码基本概念32

2.2.2条码的分类34

2.2.3条码的结构352.2.4条码编码理论36

2.3常用的条码38

2.3.1EAN13码38

2.3.2快速响应矩阵码43

2.4条码的识别48

2.4.1条码识别的基本原理48

2.4.2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48

2.4.3条码识别系统的相关概念49

2.5条码译码技术51

思考与练习53

第3章条码应用系统设计与应用54

3.1条码应用系统设计54

3.1.1条码应用系统的组成55

3.1.2条码应用系统的工作过程56

3.1.3条码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57

3.1.4码制的选择59

3.1.5设备选型60

3.2条码技术的应用62

3.2.1条码在大型超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62

3.2.2QR码在各领域的应用64

思考与练习67

〖3〗物联网识别技术及应用(第2版)目录〖3〗第三部分射频识别技术

第4章射频识别技术概述71

4.1RFID技术的起源和发展71

4.2RFID系统的组成及特点72

4.2.1RFID系统的组成72

4.2.2RFID系统的特点74

4.3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76

4.3.1与RFID相关的电磁场理论77

4.3.2耦合系统79

4.3.3数据传输原理79

4.3.4能量传输原理81

4.3.5数据传输编码82

4.3.6数据校验方法84

4.4RFID系统的特征87

4.4.1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87

4.4.2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87

4.4.3RFID系统的性能指标89

4.5RFID技术应用和发展面临的问题93

思考与练习93

第5章电子标签95

5.1电子标签概述95

5.1.1条码的局限性95

5.1.2电子标签的诞生95

5.1.3电子标签的概念96

5.2电子标签种类96

5.2.1按能量来源分类96

5.2.2按工作频率分类97

5.2.3按读写方式分类101

5.2.4按用途分类102

5.2.5按工作原理分类104

5.3电子标签的组成结构106

5.3.1电子标签的天线106

5.3.2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标签芯片109

5.3.3含有微处理器的电子标签芯片113

5.4典型电子标签芯片114

5.4.1高频电子标签(14443A)114

5.4.2高频电子标签(15693)121

5.4.3超高频电子标签125

5.5双频标签和双频系统131

5.5.1有源系统131

5.5.2无源系统133

5.5.3双频RFID系统的应用134

5.6电子标签的封装和加工135

5.6.1电子标签的封装135

5.6.2电子标签的封装工艺138

5.6.3电子标签信息的写入方式141

5.7电子标签的性能142

5.7.1电子标签的性能因素142

5.7.2电子标签性能测试144

5.8电子标签的发展趋势144

思考与练习147

第6章读写器148

6.1读写器概述148

6.2读写器的工作原理及流程148

6.3读写器组成及功能149

6.3.1读写器硬件149

6.3.2读写器软件151

6.3.3读写器功能151

6.4读写器分类152

6.5读写器协议154

6.6读写器天线154

6.6.1天线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155

6.6.2读写器天线的种类157

6.6.3读写器与天线的连接159

6.7读写器的发展趋势161

思考与练习162

第7章RFID系统关键技术163

7.1RFID系统的安全技术164

7.1.1RFID系统的安全隐患164

7.1.2RFID系统的攻击手段166

7.1.3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166

7.1.4RFID系统的安全技术168

7.2多标签识别技术170

7.2.1多标签识别概述170

7.2.2多标签防碰撞方法171

7.2.3不确定性防碰撞算法173

7.2.4确定性防碰撞算法177

7.3多读写器防碰撞技术178

7.3.1多读写器防碰撞概述178

7.3.2多读写器防碰撞算法180

7.3.3多读写器模式规定与防碰撞182

思考与练习182

第8章RFID技术标准体系183

8.1RFID标准化概述183

8.1.1RFID标准的社会影响因素183

8.1.2RFID标准化组织185

8.1.3RFID标准体系结构186

8.2ISO/IEC标准体系188

8.2.1技术标准188

8.2.2数据内容标准190

8.2.3性能测试标准191

8.2.4应用标准192

8.3EPCglobal标准体系194

8.3.1EPCglobal概述194

8.3.2EPCglobal体系框架195

8.3.3EPCglobal体系RFID标准198

8.3.4EPC编码体系200

8.3.5EPCglobal电子标签204

8.3.6EPCglobal中间件205

8.4RFID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205

8.4.1RFID标准化存在的问题205

8.4.2RFID标准化发展趋势206

8.4.3我国相关标准的现状207

思考与练习210

第9章RFID应用实例211

9.1基于RFID的典型物联网系统EPC211

9.1.1EPC系统组成及结构211

9.1.2EPC中间件系统212

9.1.3对象名解析服务214

9.1.4实体标记语言217

9.1.5信息发布服务219

9.2麦德龙的未来商店220

9.2.1未来商店的概念220

9.2.2麦德龙未来商店项目基本情况220

9.2.3未来商店的基本部件221

9.2.4工作流程225

9.2.5隐私保护226

9.2.6项目评估227

9.3RFID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28

9.3.1畜牧业领域228

9.3.2工业生产领域230

9.3.3休闲娱乐领域232

9.3.4信息管理领域234

9.3.5医疗领域235

9.3.6通信领域237

思考与练习241

第10章RFID应用系统的构建242

10.1实施RFID应用系统的流程242

10.2项目调研与总体规划243

10.3项目实施前的试验244

10.3.1试验环境分析244

10.3.2试验计划244

10.3.3试验方法245

10.3.4理想的标签读取试验方法247

10.4电子标签选择248

10.5读写器选择250

10.6RFID中间件的选择251

10.7实施RFID的价值判断252

10.8从试点工程到正式实施253

10.8.1试点工程的作用253

10.8.2试点工程成功实施254

10.8.3从试点工程到正式工程254

10.9RFID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255

思考与练习256

第四部分位置识别技术

第11章位置识别技术概述259

11.1位置识别技术定义259

11.2位置识别技术分类260

11.3卫星定位技术262

11.3.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265

11.3.2GPS定位的误差来源分析267

11.3.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269

11.4蜂窝定位技术270

11.4.1Cell ID定位技术272

11.4.2UTOA/UTDOA273

11.4.3EOTD273

11.4.4智能天线(AOA)274

11.4.5信号衰减274

11.4.6AGPS275

11.4.7基于数据融合的混合定位276

11.4.8模式匹配276

11.5RFID定位技术276

11.5.1基于RSSI的RFID定位技术276

11.5.2信号时间信息定位技术278

11.5.3到达角度(AOA)定位算法280

11.6位置识别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281

11.6.1基于位置的服务281

11.6.2物流系统中的应用281

11.6.3车辆GPS定位管理系统283

11.6.4应用差分GPS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283

思考与练习284

参考文献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