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目录
第1章服务器与处理器00
1.1服务器体系结构00
1.1.1服务器的分类00
1.1.2服务器的性能评价00
1.1.3服务器的可靠性与管理0
1.2服务器处理器0
1.2.1高性能处理器的并行组织结构0
1.2.2英特尔处理器体系结构0
1.2.3ARM处理器体系结构0
1.3服务器技术基础0
1.3.1高性能处理器的存储器组织与片上互连0
1.3.2内存顺序模型与内存屏障0
1.3.3服务器虚拟化技术0
1.3.4PCI Express总线0
第2章ARMv8A体系结构0
2.1ARMv8A处理单元的核心架构0
2.1.1ARMv8A架构的处理器运行模式0
2.1.2ARMv8A架构的寄存器0
2.1.3ARMv8A架构的异常与中断0
2.2ARMv8A处理单元的存储系统架构0
2.2.1ARMv8A架构的内存模型0
2.2.2ARM架构的系统存储管理单元0
2.3ARMv8A架构的服务器特性
2.3.1ARMv8A的服务器架构标准化
2.3.2ARMv8A的RAS扩展与PMU扩展
第3章鲲鹏处理器片上系统架构
3.1鲲鹏处理器片上系统与TaiShan处理器内核架构
3.1.1鲲鹏处理器片上系统概况
3.1.2TaiShan V110处理器内核微架构
3.1.3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逻辑结构
3.1.4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内存储系统
3.2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组织与管理
3.2.1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配置
3.2.2鲲鹏处理器多芯片系统
3.2.3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管理与安全架构
3.2.4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PMU
3.3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设备与输入/输出
3.3.1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输入/输出概述
3.3.2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PCI Express控制器
3.3.3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平台设备
3.3.4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附加设备
3.4基于鲲鹏920处理器片上系统的TaiShan服务器
3.4.1TaiShan 200服务器的组成与逻辑结构
3.4.2TaiShan 200服务器的RAS技术
3.4.3TaiShan 200服务器的鲲鹏加速引擎
第4章鲲鹏软件生态和构架
4.1鲲鹏软件生态与云服务
4.1.1ARM授权机制
4.1.2ARM服务器生态
4.1.3鲲鹏服务器软件生态
4.1.4鲲鹏云服务及解决方案
4.2鲲鹏软件构成
4.2.1硬件特定软件
4.2.2操作系统内核
4.2.3基础库
4.2.4开发工具、中间件和应用程序
4.2.5云基础软件
4.3鲲鹏软件开发模式
4.3.1原生开发模式
4.3.2交叉开发模式
4.3.3云端开发模式
4.4鲲鹏软件移植
4.4.1鲲鹏软件移植流程
4.4.2编译工具的选择
4.4.3编译参数移植类案例
4.4.4源码修改类案例
4.4.5鲲鹏分析扫描工具Dependency Advisor
4.4.6鲲鹏代码迁移工具Porting Advisor
4.5鲲鹏软件性能调优
4.5.1鲲鹏软件性能调优流程
4.5.2CPU与内存子系统性能调优
4.5.3网络子系统性能调优
4.5.4磁盘I/O子系统性能调优
4.5.5应用程序性能调优
4.5.6基础软件性能调优
4.5.7鲲鹏性能优化工具Tuning Kit
第5章鲲鹏软件实战案例
5.1云服务器源码移植和编译
5.1.1配置云服务器
5.1.2Porting Advisor代码移植
5.1.3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5.1.4x86云服务器交叉编译OpenSSL
5.1.5鲲鹏云服务器上编译OpenSSL
5.2Docker的安装与应用
5.2.1安装Docker
5.2.2运行和验证
5.2.3Docker常用命令
5.2.4卸载Docker
5.2.5制作适配鲲鹏架构的Docker镜像
5.3KVM的安装与应用
5.3.1安装KVM
5.3.2创建虚拟机
5.3.3配置虚拟机
5.3.4克隆与修改虚拟机
5.3.5启动与关闭虚拟机
5.3.6常用命令
5.4QEMU的安装与应用
5.5Android模拟器的安装与使用
5.6鲲鹏加速引擎的安装与使用
5.6.1鲲鹏加速引擎的安装与测试
5.6.2鲲鹏加速引擎的应用案例
参考文献
附录A鲲鹏开发者资源
A.1鲲鹏社区
A.2鲲鹏教学资源
A.3鲲鹏技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