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凯恩斯模型
1.1ISLM模型
1.2ISLM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1.3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
1.4总结
1.5习题
第2章静态一般均衡模型
2.1模型
2.2均衡
2.3弹性劳动供给
2.4货币中性
2.5总结
2.6习题
第3章新古典增长模型
3.1家庭
3.2汉密尔顿函数
3.3企业
3.4稳态均衡
3.5总结
3.6习题
第4章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动态
4.1技术的短期效应
4.2技术的长期效应
4.3动态
4.4总结
4.5习题
第5章弹性劳动供给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5.1家庭
5.2汉密尔顿函数
5.3企业
5.4技术的短期效应
5.5技术的长期效应
5.6动态
5.7中国的经济波动
5.8总结
5.9习题
第6章财政政策:政府支出
6.1家庭
6.2政府
6.3汉密尔顿函数
6.4企业
6.5政府支出的长期效应
6.6政府支出的短期效应
6.7中国的财政政策
6.8总结
6.9习题
第7章财政政策: 劳动所得税
7.1家庭
7.2政府
7.3汉密尔顿函数
7.4企业
7.5劳动所得税的长期效应
7.6劳动所得税的短期效应
7.7劳动所得税融资的政府支出
7.8中国的个人所得税
7.9总结
7.10习题
第8章财政政策: 资本所得税
8.1家庭
8.2政府
8.3汉密尔顿函数
8.4企业
8.5资本所得税的长期效应
8.6资本所得税融资的政府支出
8.7中国的企业所得税
8.8总结
8.9习题
第9章新凯恩斯模型中的货币政策
9.1简单的新凯恩斯模型
9.2最终产品
9.3中间产品
9.4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
9.5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
9.6中国的货币政策
9.7总结
9.8习题
第10章索洛增长模型
10.1没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
10.2具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
10.3中国经济增长核算
10.4总结
10.5习题
第11章拉姆齐模型
11.1家庭
11.2汉密尔顿函数
11.3稳态
11.4总结
11.5习题
第12章完全竞争市场的拉姆齐模型
12.1家庭
12.2企业
12.3均衡
12.4总结
12.5习题
第13章垄断竞争市场的拉姆齐模型
13.1家庭
13.2最终产品
13.3中间产品
13.4加总
13.5垄断竞争vs完全竞争
13.6垄断企业的市场势力
13.7中国的高储蓄率与消费不足
13.8总结
13.9习题
第14章内生技术变迁的罗默模型
14.1家庭
14.2最终产品
14.3中间产品
14.4研发
14.5加总
14.6求解模型
14.7中国企业研发与创新特征事实
14.8总结
14.9习题
第15章罗默模型中的规模效应
15.1琼斯模型
15.2求解模型
15.3总结
15.4习题
第16章研发投入不足与补贴
16.1社会最优研发水平
16.2研发投入不足
16.3研发补贴
16.4税收优惠与中国企业研发投入
16.5总结
16.6习题
第17章熊彼特增长模型
17.1家庭
17.2最终产品
17.3中间产品
17.4研发
17.5加总
17.6研发的市场均衡水平
17.7研发的社会最优水平
17.8资本
17.9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17.10总结
17.11习题
附录动态最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