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导  言  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

二、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4

三、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5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 6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6

二、心理学的学派简介 8

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论 10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0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1

本章小结 14

案例分析 14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16

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16

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16

二、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7

三、脑的机能 21

第二节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3

一、心理是一种反映 23

二、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4

三、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

和发展的 24

第三节  人的心理的基本特征 25

一、相对主观性 25

二、能动性 25

三、预见性 26

四、社会历史制约性 26

本章小结 26

案例分析 27

  

第二部分  认  知  篇

 

 第三章  注意 28

第一节  注意概述 28

一、注意的概念 28

二、注意的功能 29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30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与组织教学 31

一、注意的分类与规律 31

二、注意的规律在组织教学中的

应用 33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与培养 36

一、注意的品质 36

二、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39

三、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40

本章小结 41

案例分析 41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43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43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论 43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45

第二节  感知规律与组织教学 48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48

二、知觉的特性与规律 51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55

第三节  感知能力的培养 58

一、青少年感知的特点 58

二、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 59

本章小结 61

案例分析 61

 第五章  记忆 63

第一节  记忆概述 63

一、记忆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 63

二、(记忆)表象 64

三、记忆的分类 65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规律与组织教学 67

一、识记 67

二、保持和遗忘 71

三、再认和回忆 75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76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79

一、记忆的品质 79

二、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80

三、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81

本章小结 85

案例分析 85

 第六章  思维 86

第一节  思维概述 86

一、思维的概念 86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87

三、思维和语言 87

四、思维的过程 89

五、思维的种类 91

第二节  思维的基本形式 92

一、概念 92

二、判断 95

三、推理 95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96

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析 96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97

第四节  思维的品质及培养 102

一、思维的品质 102

二、青少年思维的特点 103

三、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06

本章小结 109

案例分析 109

 第七章  想象 110

第一节  想象概述 110

一、想象的概念 110

二、想象和实践的关系 111

三、想象的功能 111

四、想象的意义 112

第二节  想象的种类与规律 112

一、无意想象 112

二、有意想象 113

三、幻想 116

第三节  想象的品质及培养 116

一、想象的品质 116

二、青少年想象的特点 118

三、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18

本章小结 122

案例分析 122

  

第三部分  情  意  篇

 

 第八章  情绪与情感 123

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概念与功能 123

一、情绪、情感概述 123

二、情绪、情感及伴随的机体

变化 125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26

四、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128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种类 129

一、情绪、情感的基本形式 129

二、情绪的基本状态 130

三、高级的社会情感 132

第三节  情绪、情感的品质及培养 133

一、情感的品质 133

二、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 134

三、健康的情绪、情感的培养 137

本章小结 140

案例分析 141

 第九章  意志 142

第一节  意志概述 142

一、意志的实质 142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143

三、意志与认识、情感 145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 147

一、采取决定阶段 147

二、执行决定阶段 149

第三节  意志品质与培养 150

一、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 150

二、青少年意志品质的特点 151

三、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52

本章小结 154

案例分析 154

  

第四部分  个性心理篇

 

 第十章  个性倾向性——个性的

       ?  动力系统 156

第一节  个性概述 156

一、个性的概念与结构 156

二、个性的特征 157

第二节  需要与动机 158

一、需要概述 158

二、动机 161

第三节  兴趣 167

一、兴趣的概念 167

二、兴趣的种类 167

三、兴趣的品质 168

四、学习兴趣的发展 169

五、学习兴趣的培养 169

本章小结 170

案例分析 171

 第十一章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

       ?    特征系统 172

第一节  能力 172

一、能力及其分类 172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73

三、能力的测量 174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177

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80

第二节  气质 182

一、气质的概念 182

二、气质的类型及特征 182

三、气质与实践活动 185

第三节  性格 188

一、性格的概念 188

二、性格的结构及其特征 189

三、性格的类型 191

四、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193

五、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194

本章小结 197

案例分析 198

  

  

  

第五部分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篇

 

 第十二章  自我意识——个性调节

       ?    系统 199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199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199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200

三、自我意识的作用 201

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规律 203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 203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204

第三节  自我意识的特点与培养 206

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 206

二、自我意识的培养 207

本章小结 210

案例分析 211

 第十三章  心理健康 212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212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212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213

三、心理健康的特点 216

四、心理健康的意义 217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异常的表现

   及原因 218

一、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 218

二、心理不健康的机理 223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26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与教育 229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229

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30

本章小结 233

案例分析 233

 

  

  

 参考文献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