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导言……………………………………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对“承认”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的目的和价值……………………………………4

一、研究目的……………………………………4

二、研究价值……………………………………5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6

一、研究思路……………………………………6

二、基本方法……………………………………7

第四节 主要内容、创新和不足……………………………………7

一、主要内容……………………………………7

二、创新之处……………………………………9

三、不足之处……………………………………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第一节 法律经济分析范式文献综述……………………………………12

第二节 国际私法经济分析文献综述……………………………………14

第三节 “承认”问题文献综述……………………………………19

第四节 “承认”问题经济分析的研究现状之述评……………………………………20

第五节 小结……………………………………20

第二章 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21

第一节 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21

一、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及任务层面来看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22

二、从国际私法的要素层面来看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23

三、从国际私法法律关系层面来看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23

四、从国际私法冲突关系层面来看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25

第二节 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视角……………………………………32

一、视角划分两分法之批判……………………………………33

二、分析视角的划分……………………………………34

三、划分分析视角的意义……………………………………34

四、分析视角的统一性、对立性和相对性……………………………………34

第三节 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价值取向……………………………………36

一、“效率唯一论”的批判……………………………………36

二、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37

三、不同视角下的价值取向……………………………………38

第四节 国际私法的经济功能……………………………………42

一、管辖权配置的概念、主体及对象……………………………………43

二、管辖权配置的途径……………………………………44

三、管辖权配置的作用……………………………………46

第五节 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式……………………………………49

一、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综合范式的方法论……………………………………49

二、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综合范式的经济学理论工具……………………………………53

三、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综合范式的理论主线……………………………………54

第六节 小结……………………………………54

第三章 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主流范式分析的实证性检验……………………………………56

第一节 成本收益分析……………………………………56

一、个人视角下适用内外国法成本收益分析之实证性检验……………………………………57

二、国家视角下适用内外国法成本收益分析之实证性检验……………………………………60

三、国家视角下“承认”的成本收益界定……………………………………64

四、国家视角下“承认”的边际成本收益分析的实证性检验……………………………………68

第二节 博弈分析……………………………………71

一、两个国家的视角——囚徒困境博弈分析……………………………………72

二、三个国家的视角——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分析……………………………………73

三、“承认”问题的合作博弈分析——对“第一处错误”的纠正尝试……………………………………74

四、“承认”问题的重复博弈分析——对“第二处错误”的纠正尝试……………………………………75

五、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解释——对“第三处错误”的纠正尝试……………………………………76

第三节 小结……………………………………77

第四章 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综合范式分析的历史平台:意大利法则区别说时期79第一节意大利法则区别说……………………………………79

一、法则区别说之前的法律适用……………………………………79

二、法则区别说的内容……………………………………80

三、法则区别说与“承认”的关系……………………………………81

第二节 非法律因素与“承认”问题……………………………………81

一、政治分立和政治联盟……………………………………81

二、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83

第三节 法律因素与“承认”问题……………………………………87

一、法律中的共同因素与“承认”问题——法律进化视角……………………………………87

二、法律中的差异因素与“承认”问题的产生——法律市场视角……………………………………91

第四节 小结……………………………………93

第五章 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综合范式分析之制度经济学分析……………………………………94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与“承认”问题……………………………………94

一、制度经济学对主流范式的修正……………………………………94

二、制度的概念与“承认”问题……………………………………95

三、产权的概念与“承认”问题……………………………………97

四、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承认”问题……………………………………100

第二节 “承认”问题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102

一、法律制度变迁的客观原因……………………………………102

二、法律制度变迁的主观原因……………………………………104

三、法律制度变迁的目的性原因:制度的均衡性……………………………………108

四、制度均衡理论与主客观原因的关系……………………………………112

第三节 “承认”问题的产权理论分析……………………………………113

一、产权的界定和产权交易理论……………………………………113

二、交易成本理论……………………………………115

三、国际私法管辖权的界定、交易理论与“承认”问题……………………………………119

四、国际私法管辖权交易成本理论与“承认”问题……………………………………121

五、意大利法则区别说时期的管辖权界定、交易和“承认”问题……………………………………125

第四节 小结……………………………………129

第六章 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综合范式分析之行为经济学分析……………………………………132

第一节 行为经济学与“承认”问题……………………………………132

一、行为经济学对主流范式的修正……………………………………133

二、行为经济学理论与“承认”问题……………………………………134

第二节 “三个有限”理论与“承认”问题……………………………………136

一、有限理性与“承认”问题……………………………………136

二、有限意志力与“承认”问题……………………………………139

三、有限自利与“承认”问题……………………………………140

四、偏好的随机性与“承认”问题……………………………………143

第三节 “承认”问题的认知理论分析……………………………………144

一、政治层面的认知变化与“承认”问题……………………………………145

二、经济层面的认知变化与“承认”问题……………………………………145

三、法律层面的认知变化与“承认”问题……………………………………146

第四节 “承认”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148

一、进化博弈理论……………………………………148

二、“承认”问题进化博弈的四个阶段……………………………………150

三、“承认”问题进化博弈分析中的方法论……………………………………153

四、第一个重要结论:国际私法的理论内核是“进化”……………………………………154

第五节 小结……………………………………155

第七章 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综合范式分析之供求理论分析……………………………………157

第一节 供求理论与“承认”问题……………………………………157

一、供求理论的内容及其与“承认”的联系……………………………………157

二、供求理论在主流范式中的地位及其在综合范式中的体现……………………………………158

第二节 “承认”所形成的法律供求关系分析……………………………………159

一、“承认”所形成的法律供求关系和国际私法市场……………………………………159

二、国际私法市场中的法律供给……………………………………163

三、国际私法市场中的法律需求……………………………………168

四、国际私法市场的供求均衡……………………………………174

第三节 意大利法则区别说时期的法律供求关系分析……………………………………177

一、法律产品与法律市场……………………………………177

二、法律供给与需求的特征……………………………………178

三、“承认”是实现供求均衡的必然要求……………………………………180

四、法律市场视角下的意大利法则区别说……………………………………183

第四节 小结……………………………………185

第八章 基于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理论与实践的启示和建议……………………………………187

第一节 立法理论层面的启示……………………………………187

一、建构论与进化论的结合……………………………………188

二、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结合……………………………………190

三、实质正义与冲突正义的结合……………………………………192

四、柔性化与刚性化的结合……………………………………193

第二节 立法实践层面的建议……………………………………196

一、关于解决“立法缺位”的相关建议……………………………………196

二、关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建议……………………………………198

三、关于意思自治原则的立法建议……………………………………199

四、关于“有利”原则的立法建议……………………………………200

五、关于“直接适用的法”的立法建议……………………………………201

第三节 小结……………………………………202

结论……………………………………204

参考文献……………………………………206

后记……………………………………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