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引言 1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1.1.1 心理学的概念 1
1.1.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1.2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7
1.2.1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7
1.2.2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8
1.2.3 心理学的学科分支 14
1.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7
1.3.1 研究原则 17
1.3.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9
复习思考题 22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22
第2章 科学的心理观 23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3
2.1.1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3
2.1.2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24
2.2 科学的心理观 24
2.2.1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5
2.2.2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25
2.2.3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6
2.2.4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26
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 28
2.3.1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28
2.3.2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运动规律 32
2.3.3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34
2.3.4 内分泌系统 35
复习思考题 37
第3章 感觉和知觉 39
3.1 感觉和知觉概述 39
3.1.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39
3.1.2 感觉与知觉的分类 41
3.1.3 感觉的基本规律 45
3.1.4 知觉的特性 48
3.2 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52
3.2.1 观察及良好的观察条件 52
3.2.2 观察力的培养 53
复习思考题 54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54
第4章 注意 57
4.1 注意的概述 57
4.1.1 注意的概念 57
4.1.2 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58
4.1.3 注意的功能 58
4.1.4 注意的外部表现 59
4.2 注意的种类 59
4.2.1 无意注意 59
4.2.2 有意注意 61
4.2.3 有意后注意 61
4.2.4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的关系 62
4.3 注意的品质 62
4.3.1 注意的范围 62
4.3.2 注意的稳定性 63
4.3.3 注意的分配 64
4.3.4 注意的转移 65
4.4 注意规律与教学 66
4.4.1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66
4.4.2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67
4.4.3 巧妙地利用几种注意交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68
复习思考题 69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70
第5章 记忆 71
5.1 记忆概述 71
5.1.1 记忆的概念 71
5.1.2 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73
5.1.3 记忆的分类 74
5.2 记忆的过程 78
5.2.1 识记 78
5.2.2 保持和遗忘 81
5.2.3 再认或回忆 85
5.3 记忆的品质 85
5.3.1 记忆的敏捷性 86
5.3.2 记忆的持久性 86
5.3.3 记忆的准确性 86
5.3.4 记忆的准备性 86
复习思考题 87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87
第6章 思维 89
6.1 思维概述 89
6.1.1 思维的概念 89
6.1.2 思维的种类 90
6.1.3 思维与语言 92
6.1.4 思维的过程 93
6.1.5 思维的形式 94
6.1.6 思维的品质 96
6.2 问题解决 96
6.2.1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97
6.2.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7
6.3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00
6.3.1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100
6.3.2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101
6.3.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02
复习思考题 104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104
第7章 情绪和情感 107
7.1 情绪和情感概述 107
7.1.1 情绪、情感的概念 107
7.1.2 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110
7.1.3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11
7.2 情绪的理论 114
7.2.1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114
7.2.2 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115
7.2.3 情绪认知理论 115
7.2.4 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117
7.3 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 119
7.3.1 情绪、情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19
7.3.2 青少年的情绪特点 120
7.3.3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调控方法 121
复习思考题 127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128
第8章 意志 129
8.1 意志概述 129
8.1.1 意志的概念 129
8.1.2 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130
8.2 意志行动的心理分析 131
8.2.1 采取决定阶段 131
8.2.2 执行决定阶段 133
8.2.3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134
8.3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138
8.3.1 意志品质 138
8.3.2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39
复习思考题 141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141
第9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143
9.1 个性概述 143
9.1.1 个性的概念 143
9.1.2 个性的基本特征 145
9.2 需要 146
9.2.1 需要的概念 146
9.2.2 需要的种类 147
9.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48
9.3 动机 151
9.3.1 动机的概念 151
9.3.2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153
9.3.3 动机的种类 154
9.3.4 学习动机 155
9.4 动机理论 158
9.4.1 成就动机理论 159
9.4.2 归因理论 161
9.4.3 自我效能感理论 165
复习思考题 166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166
第10章 气质 169
10.1 气质概述 169
10.1.1 气质的概念 169
10.1.2 气质的学说 170
10.1.3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与气质的生理基础 175
10.2 气质类型及测量 177
10.2.1 气质类型 177
10.2.2 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179
10.2.3 气质的测量 181
10.3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83
10.3.1 气质对能力的影响 183
10.3.2 气质与学校教育 184
10.3.3 气质与职业选择 185
复习思考题 186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186
第11章 性格 187
11.1 性格的概述 187
11.1.1 性格的概念 187
11.1.2 性格的结构 188
11.1.3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89
11.2 性格理论 190
11.2.1 性格类型理论 191
11.2.2 性格特质理论 195
11.3 性格的测量 198
11.3.1 自陈量表法 198
11.3.2 投射测验 199
11.4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200
11.4.1 生物遗传因素 201
11.4.2 家庭环境因素 202
11.4.3 学校教育因素 204
11.4.4 社会环境因素 205
11.4.5 个体主观因素 206
复习思考题 206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207
第12章 能力 209
12.1 能力概述 209
12.1.1 能力的概念 209
12.1.2 能力的种类 209
12.1.3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11
12.2 能力的理论 211
12.2.1 能力的因素理论 211
12.2.2 能力的结构理论 214
12.2.3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215
12.3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218
12.3.1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18
12.3.2 能力的个体差异 220
12.3.3 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222
12.4 能力测量 224
12.4.1 智力测验 225
12.4.2 特殊能力测验 228
12.4.3 创造力测验 228
复习思考题 229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230
第13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31
13.1 学习概述 231
13.1.1 学习的概念 231
13.1.2 学习的分类 232
13.2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35
13.2.1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235
13.2.2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237
13.2.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238
13.2.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41
13.3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244
13.3.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244
13.3.2 奥苏伯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 247
13.3.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50
13.4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53
13.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253
13.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54
13.4.3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256
13.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58
13.5.1 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258
13.5.2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259
复习思考题 261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262
第14章 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 263
14.1 学习策略 263
14.1.1 学习策略的概念 263
14.1.2 典型的学习策略 265
14.1.3 学习策略的训练 269
14.2 学习的迁移 271
14.2.1 学习迁移概念 272
14.2.2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74
14.2.3 学习迁移与教学 277
复习思考题 279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280
附录 A 心理效应 281
A.1 罗森塔尔效应 281
A.2 破窗效应 282
A.3 鲇鱼效应 283
A.4 蝴蝶效应 284
A.5 霍桑效应 285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 285
附录 B 心理测验 286
B.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86
B.2 气质类型问卷 289
B.3 A 型行为问卷 291
B.4 焦虑自评量表(SAS) 293
B.5 抑郁自评量表(SDS) 294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