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心理健康导论   1

第一节  认识心理学   1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4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   7

一、大学生心理特征   7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   12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6

四、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   18

第三节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   21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21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21

三、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   22

课后练习   23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培养   24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24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24

二、自我意识的形式   24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6

四、自我意识的评估   27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征   28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   28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   31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32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34

一、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的意义   34

二、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   35

三、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35

课后练习   42

第三章  学习心理   43

第一节  学习心理的实质   43

一、学习的实质   43

二、学习心理的原理   44

第二节  学习的影响因素和策略   46

一、学习的影响因素   46

二、学习策略   48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   50

一、学习动机缺乏   50

二、考试焦虑   52

三、注意力涣散   53

四、拖延行为   54

第四节  提高核心竞争力   55

一、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56

二、培养核心竞争力   56

课后练习   56

第四章  情绪管理   57

第一节 情绪概述   57

一、什么是情绪   58

二、情绪的分类   58

三、情绪的作用   60

四、情商   60

第二节  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及表达   61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61

二、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因素   62

三、大学生的情绪表达   64

第三节  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试   64

一、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   65

二、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危害   66

三、大学生不良情绪的成因   67

四、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调适   68

课后练习   74

第五章  人际交往   75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75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75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75

三、构成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   76

四、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76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和认知

偏差   78

一、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78

二、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   84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及

技巧   86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86

二、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意义   87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88

课后练习   93

第六章  人际冲突管理   95

第一节  集体生活中的人际沟通   95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   95

二、沟通的过程及要素   96

三、人际沟通的类型   96

四、人际沟通中的漏斗效应   98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冲突及影响

因素   98

一、人际冲突的含义   99

二、人际冲突的分类   99

三、大学生人际冲突   100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冲突心理及

调适技巧   102

一、大学生常见的造成不良人际

冲突的心理因素   102

二、大学生人际冲突管理技巧   108

课后练习   113

第七章  压力管理   114

第一节  压力概述   114

一、压力的定义   115

二、压力反应   115

三、压力的来源   116

四、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来源   118

五、大学生压力状况测量   119

第二节  正确应对压力   122

一、压力的影响   122

二、影响压力的因素   123

三、压力应对   124

四、压力管理方法   125

课后作业   128

第八章  挫折应对   129

第一节  挫折概述   129

一、挫折的定义   130

二、挫折的类型   130

三、挫折产生的因素   132

四、挫折的意义   134

第二节  正确应对挫折   135

一、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突出

特点   135

二、大学生应如何应对挫折   138

课后练习   140

第九章  人格特征与发展   141

第一节  人格概述   141

一、人格的概念   141

二、人格的结构   142

三、人格的特征   143

四、人格与个性   144

五、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45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格差异表现   147

一、认知风格差异   147

二、气质差异   149

三、性格差异   151

四、感觉寻求型人格差异   153

五、五因素人格模型   155

思考练习   156

第十章  人格冲突与完善   157

第一节  人格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

心理冲突表现   157

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心理冲突   157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   166

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   167

一、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168

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169

三、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   169

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

塑造   170

课后练习   173

第十一章  恋爱心理   174

第一节  什么是恋爱心理   174

一、恋爱的实质   174

二、恋爱是一种能力   175

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176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展过程   176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177

三、大学生恋爱类型   178

四、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

效应   179

第三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   181

一、大学生恋爱常见问题   181

二、恋爱心理问题的成因   183

第四节  健康的大学生恋爱观   184

一、健康恋爱观的养成   184

二、克服失恋困境   186

思考练习   187

第十二章  性心理健康与教育   189

第一节  性概述   189

一、性生理   190

二、性心理发展阶段   191

三、性别和性别差异   193

四、性别角色和性别角色社会化   196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心理   199

一、大学生的性心理特点   199

二、大学生的性生理困惑   200

三、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惑   201

四、大学生的性行为困惑   202

五、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   205

六、大学生的性安全   206

第三节  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

教育   206

一、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207

二、维护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

途径   207

课后练习   209

第十三章  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210

第一节  生涯规划概述   210

一、生涯的概念与定义   210

二、生涯规划   212

三、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212

第二节  生涯规划的困惑与意义   215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困惑   216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

误区   216

三、生涯规划的意义   217

第三节  生涯规划理论   219

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219

二、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221

第四节  生涯规划的过程   223

一、明确个人生涯愿景   224

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   224

三、确立发展目标   227

四、设立生涯发展路径与制订行动

方案   229

五、实施、评估、反馈和调整   229

课后练习   229

第十四章  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230

第一节  心理问题的概念及识别   230

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分界   231

二、心理健康状况的分类   232

三、心理问题的诊断   233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233

一、焦虑障碍   233

二、强迫症   236

三、抑郁症   237

四、精神分裂症   238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   239

一、心理疾病的应对策略   239

二、一般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40

课后练习   240

第十五章  心理咨询   242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242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242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243

三、心理咨询的对象   243

四、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244

五、心理咨询的功能   246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

特点和常见理论流派   247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   247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   248

三、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理论流派   248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

类型   251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251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252

三、大学生如何运用心理咨询

资源   254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常见误区   255

课后练习   260

第十六章  生命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   261

第一节  生命教育   261

一、生命的内涵   261

二、生命价值   262

三、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264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271

一、心理危机概述   271

二、心理危机的预防   274

三、心理危机干预   278

四、生命危机的处理   280

课后练习   282

参考文献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