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 1
第一节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定义
? 与理念 2
一、特殊儿童 2
二、特殊儿童教育 3
三、学前特殊儿童 4
四、学前特殊儿童的评估 5
五、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念 6
第二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9
一、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背景
和原因 9
二、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阶段
和趋势 10
第三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对象与意义 12
一、学前特殊教育的对象 12
二、学前特殊教育的意义 13
本章小结 14
思考与练习 15
第二章 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16
第一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生物学基础 17
一、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17
二、生物学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
应用 18
第二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19
一、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9
二、心理学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
应用 20
第三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生态学
? 基础 22
一、发展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22
二、发展生态学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
应用 23
第四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24
一、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24
二、教育学观点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
应用 25
本章小结 26
思考与练习 26
第三章 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
教育 27
第一节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28
一、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概述 28
二、学前儿童视觉发展障碍的成因 29
三、视觉障碍对儿童早期发展的
影响 31
四、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评估
与鉴定 32
五、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和行为特征 37
六、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与训练 40
第二节 听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46
一、听觉发展障碍概述 46
二、听觉障碍的成因 47
三、听觉障碍儿童的诊断与评估 48
四、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49
五、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 51
第三节 学前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 53
一、肢体障碍儿童概述 53
二、肢体障碍儿童致病原因 54
三、肢体障碍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
影响 55
四、肢体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56
五、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57
第四节 其他病弱儿童的教育 59
一、病弱儿童概述 59
二、病弱儿童的常见类型及教育
干预 59
本章小结 61
思考与练习 62
第四章 学前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
教育 63
第一节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教育概述 63
一、智力发育迟缓的概念 63
二、智力发育迟缓的分类 64
三、临床特征 65
四、智力发育迟缓的原因 67
第二节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评估 68
一、智力评定 68
二、适应性行为评估 70
第三节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学原则
? 与指导方法 71
一、智力发育迟缓教育的教学原则 71
二、学前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
和训练计划与方法 72
第四节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
? 案例 75
一、基本情况 75
二、问题描述 75
三、问题分析 75
四、干预过程 76
五、干预效果 77
六、反思 78
本章小结 78
思考与练习 78
第五章 学前超常儿童的教育 79
第一节 超常儿童教育的概述 79
一、超常儿童教育的概念 79
二、超常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 81
三、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历史 83
第二节 学前超常儿童的鉴别 86
一、学前超常儿童的鉴别内容 86
二、学前超常儿童的鉴别工具
和方法 87
三、鉴别超常儿童的原则 88
第三节 学前超常儿童的教育策略 89
一、学前超常儿童教育的意义 89
二、学前超常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90
三、学前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 90
四、学前超常儿童的幼儿园教育 91
本章小结 94
思考与练习 94
第六章 学前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
教育 95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概述 96
一、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定义 96
二、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成因 96
三、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表现 97
四、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分类 98
第二节 学前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
? 诊断 100
一、构音异常的诊断 101
二、流畅度异常的诊断 102
三、发音异常的诊断 103
四、语言发展异常的诊断 104
第三节 学前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
? 早期训练与指导 105
一、构音障碍的早期训练与指导 105
二、发音障碍的早期训练与指导 108
三、语言流畅度障碍的早期训练
与指导 110
四、语言发展障碍的早期训练
与指导 113
本章小结 114
思考与练习 115
第七章 学前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
教育 116
第一节 学前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 概述 117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概念的
界定 117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
特征及表现 117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118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 120
一、多动症的概念 120
二、儿童多动症的成因 120
三、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症状 122
四、多动症儿童的鉴定 124
五、对多动症的治疗与干预 127
第三节 其他情绪与行为问题障碍的
? 教育 130
一、儿童期焦虑症 130
二、儿童缄默症 131
三、儿童青少年攻击性行为 132
四、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 133
五、儿童退缩行为 134
六、儿童青少年破坏性行为 135
七、儿童强迫症 136
八、儿童睡眠障碍 137
本章小结 139
思考与练习 139
第八章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 140
第一节 孤独症儿童概述 140
一、孤独症的概念 141
二、早期孤独症的筛查与诊断 141
三、儿童孤独症的成因 144
第二节 孤独症儿童的表现及教育 146
一、孤独症儿童的表现 146
二、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与训练 149
第三节 孤独症儿童干预案例 153
一、案例基本情况 153
二、行为问题 153
三、行为观察与分析 153
四、干预矫正过程 153
五、行为矫正后的效果 156
本章小结 156
思考与练习 157
第九章 个别化教育计划 158
第一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概述 158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提出 158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159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 160
第二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 162
一、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的 162
二、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原则 162
三、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步骤 163
四、个别化教育形式 164
第三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 164
一、实施场所与实施人员 164
二、实施策略 165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估
与修订 166
第四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167
一、个案基本情况 167
二、个案评估与分析 167
三、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168
四、个别化教育策略 170
五、个别化教育效果 171
六、反思 171
本章小结 172
思考与练习 172
第十章 学前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
训练 173
第一节 感觉统合理论概述 173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173
二、感觉统合的脑机制 174
三、感觉统合失调及其表现 174
四、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76
五、感觉统合失调的测量与评估 178
第二节 学前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
? 基本内容 180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 180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适用对象
及范畴 180
三、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训练
领域 180
四、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85
第三节 感觉统合训练案例 186
一、案例基本情况 186
二、幼儿问题描述 186
三、感觉统合评估分析 187
四、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187
五、感觉统合训练效果 188
六、反思 189
本章小结 189
思考与练习 189
第十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的游戏
治疗 190
第一节 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概述 191
一、游戏治疗相关理论概述 191
二、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方法 193
三、游戏治疗在特殊儿童早期训练
与指导中的应用 195
第二节 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策略 198
一、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方案的
设计 198
二、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实施的
基本原则 199
三、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实施
过程 200
第三节 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案例 201
一、基本情况 201
二、游戏干预 201
三、游戏治疗效果反思 204
本章小结 204
思考与练习 204
第十二章 学前特殊儿童的行为
矫正 206
第一节 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概述 206
一、学前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 206
二、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相关
概述 207
第二节 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策略 209
一、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209
二、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策略 211
第三节 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217
一、基本情况 217
二、问题描述 217
三、问题分析 218
四、行为矫正过程 218
五、行为矫正效果 219
本章小结 219
思考与练习 219
第十三章 学前特殊教育相关法律
法规 22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特殊教育
? 立法 222
一、涉及特殊教育问题的教育
法规 222
二、对特殊教育的若干规定 22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特殊教育
? 立法 223
一、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
后期的特殊教育立法 223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特殊教育政策
法规 223
第三节 特殊教育法规中规范的内容 226
一、基本方针 226
二、发展指标 226
三、教学工作 228
四、办学经费 229
五、教师待遇 230
第四节 关于学前特殊教育的法律条例 231
一、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 231
二、西方国家的特殊教育政策
法规 237
本章小结 240
思考与练习 241
第十四章 学前特殊教育的支持
保障体系 242
第一节 社会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243
一、社会参与的重要意义 243
二、社会参与的主要内容 244
第二节 学校赋能的保障体系建设 246
一、教育硬件的投入 246
二、教育软件的建设 247
第三节 家庭参与的保障体系建设 248
一、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示范
作用 248
二、建立平等、包容的家庭关系 249
三、营造活泼开放的家庭教育
氛围 249
本章小结 250
思考与练习 250
参考文献 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