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绪论 001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的基本功能 001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组成 007

第三节?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012

第二章?心的形态学基础 015

第一节?心的位置、外形及体表投影 015

第二节?心的各腔 019

第三节?心的结构 023

第四节?心包 032

第五节?心脏的视诊、触诊及叩诊 035

第六节?心的传导系统 042

第七节?心的血管和神经 045

第三章?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 048

第一节?心脏的电生理特性 048

第二节?心电图形成原理 062

第三节?心电图检查及研读 071

第四节?其他常见心电检查 078

第四章?心律失常 085

第一节?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086

第二节?心律失常的分类 089

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物 108

第五章?心脏的泵血功能 118

第一节?心脏的收缩特性 118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机制 120

第三节?心脏瓣膜病理学 145

第六章?心脏的血液供应 162

第一节?心脏的血管 162

第二节?冠状动脉血流的调节 166

第三节?心肌缺血与心电图的ST-T改变 171

第四节?常用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178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82

第六节?治疗心绞痛的药物 200

第七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205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206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207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变化 220

第四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适应性保护 223

第五节?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24

第八章?心力衰竭 226

第一节?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227

第二节?心力衰竭机体的代偿机制 231

第三节?心力衰竭发病机制 237

第四节?心力衰竭对机体机能代谢的影响 242

第五节?常用心衰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 248

第六节?心力衰竭的防治 250

第九章?血管的形态学基础 259

第一节?概述 259

第二节?动脉 262

第三节?静脉 277

第四节?毛细血管 286

第十章?大血管 290

第一节?血流动力学 290

第二节?动脉粥样硬化 297

第十一章?阻力血管 309

第一节?血管平滑肌及其调节 311

第二节?动脉血压 324

第三节?高血压 339

第十二章?微循环 359

第一节?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 359

第二节?组织液 362

第三节?充血与淤血 364

第四节?休克 368

第五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86

第十三章?静脉 394

第一节?静脉血压 394

第二节?静脉回心血量 396

第十四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399

第一节?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400

第二节?构效关系及分类 400

第三节?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404

第四节?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407

第五节?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415

第十五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418

第一节?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418

第二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422

第三节?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431

第十六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及先天性心脏病 433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433

第二节?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442

参考文献 457

中英文索引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