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导言

1.1研究缘起

1.2制度背景

1.3问题与意义

1.4概念界定

1.4.1地方政府间合作

1.4.2政务服务通办

1.4.3异地可办授权

1.4.4合作广度、合作联结、合作程度

1.5研究设计

1.6本书结构

第2章文献综述

2.1地方政府间合作实践样态

2.1.1全球府际合作

2.1.2国内府际合作

2.2府际合作理论对话

2.2.1ICA框架及其衍生理论

2.2.2新制度主义及其衍生理论

2.3府际合作多层面行为决策

2.3.1合作广度

2.3.2合作联结

2.3.3合作程度

2.4中国情境下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

2.4.1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范式

2.4.2中国府际合作对话理论

2.4.3中国府际合作行为决策的多层面探索

2.4.4缺口与补充

2.5本章小结

第3章理论建构与研究假设

3.1总体研究框架

3.2跨域政务合作: 需求侧—供给侧框架

3.2.1需求侧

3.2.2供给侧

3.3跨域政务合作的三个层面

3.3.1合作广度

3.3.2合作联结

3.3.3合作程度

3.4主要研究假设

3.5本章小结

第4章研究设计

4.1整合式混合研究设计

4.2研究对象与数据情况

4.2.1研究对象

4.2.2原创数据库: 城市政务服务通办数据库

4.3定量研究: 基于城市个体视角和城市配对视角

4.3.1个体视角检验合作广度

4.3.2配对视角检验合作联结与合作程度

4.4定性研究: 过程追踪

4.5本章小结

第5章跨域政务合作广度的组织行为逻辑

5.1个体视角下的合作广度

5.2研究方法

5.3变量测量

5.3.1被解释变量

5.3.2解释变量

5.3.3控制变量

5.4实证结果

5.5稳健性检验

5.5.1排除因果倒置

5.5.2异质性分析

5.5.3排除竞争性解释

5.6本章小结

第6章跨域政务合作联结的组织行为逻辑

6.1无向配对视角下的合作联结

6.2研究方法

6.3变量测量

6.3.1被解释变量

6.3.2解释变量

6.3.3控制变量

6.4实证结果

6.5稳健性检验

6.5.1排除因果倒置

6.5.2异质性分析

6.5.3排除竞争性解释

6.6本章小结

第7章跨域政务合作程度的组织行为逻辑

7.1无向配对视角下的合作程度

7.2研究对象

7.3研究方法

7.4变量测量

7.4.1被解释变量

7.4.2解释变量

7.4.3控制变量

7.5实证结果

7.6稳健性检验

7.6.1排除因果倒置

7.6.2核查遗漏变量

7.6.3异质性分析

7.7本章小结

第8章降本与增效: 跨域政务合作的逻辑转换机制

8.1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案例选取

8.2政务数据治理的组织结构与政策沿革

8.3通办合作流程

8.3.1前期对接

8.3.2通办步骤

8.4合作三个层面的逻辑转换机制

8.4.1整体分析

8.4.2城市个体的合作行为决策

8.4.3二元“城市对”的合作行为决策

8.5本章小结

第9章结论与讨论

9.1主要结论

9.2理论贡献

9.3政策启示

9.4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调研记录汇总表

附录B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致谢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