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 起点这么低,选择科研行业还有机会吗? / 2

1.低学历走上大学讲台的3点好处 / 3

2.低职称给本科生上课的4大爽点 / 6

3.英雄莫问出处,以什么“身段”入行不重要 / 9

4.机会是在你认为自己没机会的时候错过的 / 11

第2章 岁数大了,现在申博/考博还来得及吗? / 16

1.如果大龄考博,你会拥有4个优势 / 17

2.申请-考核制与社会招考,分别看重哪些指标? / 21

3.申博/考博很简单,但要忘记应试教育那一套 / 24

4.当你认定自己来不及的时候才真的来不及 / 26

第3章 就算申博/考博成功也不好毕业,费那个劲干啥? / 29

1.我是怎样用9个月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的 / 30

2.早规划、定任务、重执行,“三步走”达到毕业条件 / 37

3.做好大小论文的统筹与协同,事半功倍不是梦 / 41

4.只有坚信自己可以如期毕业的人,才会如期毕业 / 43

第4章 要不要去做,以及怎样去做个博士后? / 46

1.做好成本收益分析,看清是否要去做博士后 / 47

2.博士后是手段,做与不做、去哪里做主要看目的 / 50

3.想让博士后阶段助力学术成长,你得做对6件事 / 53

4.给自己一个“看看梦想赋予你的那个世界”的机会 / 57

第5章 想要入职高校/科研院所,最该看重哪一点? / 60

1.帮你把握入职单位“基本盘”的5个维度 / 61

2.如果你是乐观派,低头看路很重要 / 64

3.如果你是悲观派,仰望星空也重要 / 66

4.你所看重的,终将定义“你是谁” / 69

第6章 参加学术会议,到底能学到什么? / 73

1.那次参会,让我立志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 74

2.该从报告人、主持人、点评嘉宾和提问者那里学什么 / 76

3.制订你的参会攻略,享受你的科研精进盛宴 / 81

4.没有不好的学术会议,只有不好的参会者 / 86

第7章 晋升副教授就很了不起,干吗非要评教授? / 90

1.我是怎样(在第一次参评失利后)评上教授的 / 91

2.稀缺带来“选择压”,“选择压”决定生态位 / 93

3.没有谁能命令一个人去评教授,除非他自己 / 97

4.别对科研人说他不懂放弃参评教授的代价 / 100

第8章 怎样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科研团队? / 103

1.“草台班子”也要好过孤军奋战,早觉醒早受益 / 104

2.如果不能组建自己的团队,就先加入一个 / 107

3.团队合作是科研产出的放大器和校准仪 / 110

4.别抱怨,这是你能拥有的最好团队 / 113

第9章 论文发表如此之难,究竟该怎么办? / 117

1.论文投稿,所有 “不正常” 其实都是常态 / 118

2.“质量为王”是论文发表的“第一性原理” / 122

3.与其抱怨宏观,不如在“能力圈”内努力改变微观 / 127

4.慢慢来比较快,捷径是发表论文最远的路 / 131

第10章 听说竞争很激烈,项目课题要不要申报? / 133

1.连续4次申报某部委项目都未中标是种什么感觉 / 134

2.怎样获批你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137

3.放弃对“等我……之后就去申报”的幻想 / 139

4.你不是拖延症,你只是害怕面对可能的失败 / 146

第11章 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是痴心妄想? / 149

1.我是怎样拿到3个省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的 / 150

2.科研成果奖的门槛很低,但要获奖得靠实力 / 152

3.实力和其他因素是1和0,没有1,再多0也没用 / 155

4.尽人事,听天命,然后忘记这件事 / 158

第12章 怎样维护身心健康,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 / 162

1.水果、杂粮、坚果、豆奶……健康饮食很重要 / 163

2.跳绳、卷腹、深蹲、慢跑、游泳……每周运动150分钟 / 167

3.体能、情绪、注意力、意义感,搭建精力管理金字塔 / 170

4.自我激励、积极暗示、规律作息、习惯养成 / 173

第13章 怎样看清基本盘,科研工作到底是什么? / 176

1.科研,就是在垂直细分研究领域“挖呀挖呀挖” / 177

2.任何科研成果的获得,都是小概率事件 / 180

3.科研能力的提升,重在“正确的方法持续做” / 182

4.写作能力对科研工作目标的达成很重要 / 186

第14章 科研人的身份,究竟该如何定义? / 190

1.科研人是玩家、教练和老板 / 191

2.用玩家身份逼自己全面落地执行 / 195

3.用教练身份帮自己选择优势赛道 / 198

4.用老板身份为自己整合外部资源 / 201

第15章 怎样实现心智模式转换,赋能科研工作? / 205

1.从“保持平衡”到“专注当下” / 206

2.从“追求效率”到“重视效果” / 208

3.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 / 211

4.从“风险厌恶”到“拥抱不确定性” / 215

第16章 都说阅读文献很重要,到底该怎样读文献? / 219

1.内容+方法:我是怎样阅读期刊论文的 / 220

2.次序×方法:我是怎样阅读学术专著的 / 223

3.发现值得读的文献比“怎样读文献”更重要 / 226

4.不以成果产出为目的的文献阅读都是耍流氓 / 230

第17章 都说问题意识很重要,怎样找准研究议题? / 233

1.“冒昧问一句,大作的学术增量在哪里?” / 234

2.问题意识、学术增量与研究价值的关系 / 235

3.怎样把问题意识落实在研究议题里 / 238

4.怎样把学术增量体现在科研成果中 / 242

第18章 都说跟随趋势很重要,怎样捕捉学术热点? / 246

1.“点线面体”思维模型,足以让我对趋势心存敬畏 / 247

2.做个产品经理,和“用户需要”站在一起 / 251

3.善用文献数据库检索,通过“后视镜”把握当下 / 253

4.关注顶刊和转载期刊以及重要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 257

第19章 面对千头万绪的日常工作,哪有时间做科研? / 260

1.在每个可以步行的时刻,我基本是用跑的 / 261

2.把精力投放在能带来“指数增长”的工作上 / 264

3.处理好并联与串联、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 269

4.获得“掌控感”比所谓的时间管理更重要 / 273

第20章 面对纷至沓来的工作任务,怎样去执行? / 276

1.“执行三件套”:“今天宣言”、甘特图与计划表 / 277

2.把忙碌方式从“内卷模式”切换为“内驱模式” / 282

3.成为卓有成效的科研人的4项自我修炼 / 285

4.别用战术上的自律掩盖战略上的“躺平” / 290

第21章 如何开启飞轮效应,成就你一生的志业? / 294

1.上帝视角,拥有跳出科研看科研的全局观 / 295

2.系统思维,打造专属于你的成功模型 / 297

3.以终为始,从结果倒推回来配置现有资源 / 301

4.来自马斯克的启示:梦想、责任、算法以及“去做” / 303

后记 /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