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1

第一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与任务 2

一、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 2

二、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与研究任务 3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5

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5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6

三、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演进历程 7

第三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8

二、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0

第四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6

一、拓展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6

二、为理解学生心理提供理论支撑 16

三、助力教师个人发展 16

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6

本章小结 17

思考题 17

第二章  学习及学习理论 18

第一节  学习及其概念 19

一、学习的概念 19

二、学习的分类 21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4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24

二、学习的经典条件反射 26

三、学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29

四、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34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36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37

二、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论 38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40

四、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 42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3

一、学习的实质 43

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44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45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5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国际

背景 45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46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与应用 47

本章小结 48

思考题 49

第三章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50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51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51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 51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52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52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53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54

一、强化理论 54

二、需要层次理论 56

三、成就动机理论 58

四、归因理论 60

五、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61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63

第三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63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

目标 63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

教学 64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64

四、正确评价,适当运用表扬

与批评 65

五、适当开展竞赛 66

六、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67

第四节  小学生学习兴趣 67

一、兴趣 67

二、兴趣的品质 68

三、学习兴趣及其分类 69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 70

本章小结 72

思考题 72

第四章  小学生学习迁移 73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74

一、学习迁移的内涵 74

二、学习迁移的作用 75

三、学习迁移的种类 75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77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77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80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81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81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 82

本章小结 84

思考题 84

第五章  小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

  ?       施教 85

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差异概述 86

一、小学生心理差异的研究视角

和研究内容 86

二、研究小学生心理差异的意义 88

第二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

  ? 与因材施教 89

一、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89

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92

三、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差异的

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93

第三节  小学生智力类型、认知风格的

  ? 差异与因材施教 94

一、小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性分析 94

二、小学生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 95

第四节  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98

一、小学生个性差异的独特性 98

二、小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类型差异

分析 99

三、小学生个性差异的测量及因材

施教 100

本章小结 102

思考题 103

第六章  小学生的知识学习 104

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 105

一、知识的概念与作用 105

二、广义知识的分类 106

三、知识表征 108

四、知识的学习 111

第二节  小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教学 111

一、知识理解 111

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113

三、促进小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

策略 114

第三节  小学生的知识巩固与教学 117

一、知识巩固 117

二、小学生知识巩固的教学促进 118

第四节  小学生的知识应用与教学 121

一、知识应用的实质 121

二、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122

三、小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

促进 123

本章小结 124

思考题 124

第七章  小学生技能的形成 125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126

一、什么是技能 126

二、技能、知识与能力 126

三、技能的分类 127

四、习惯和熟练 128

五、技能和个性 128

第二节  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 129

一、动作技能的定义 129

二、运动、动作与活动的关系 129

三、技能动作的分析 129

四、动作技能的种类 130

五、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 131

六、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132

七、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 135

第三节  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136

一、心智技能的内涵及其在教育中的

作用 137

二、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的过程 140

三、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143

四、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 143

五、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44

本章小结 145

思考题 146

第八章  小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培养 147

第一节  问题解决 148

一、问题及问题的类型划分 148

二、问题解决的心理学含义及问题

解决的阶段 149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151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 153

五、提升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

训练策略 156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56

一、创造性思维 156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57

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158

四、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59

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62

本章小结 165

思考题 165

第九章  小学生的学习策略 166

第一节  学习策略的概述 167

一、学习策略的内涵 167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 169

三、学习策略获得的条件 169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分类 171

一、认知策略 172

二、元认知策略 176

三、资源管理策略 179

本章小结 182

思考题 183

第十章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184

第一节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结构 185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185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89

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190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190

二、道德发展理论 192

三、道德情感的培养 194

四、道德意志的培养 195

五、道德行为的培养 195

第三节  品德不良的矫正 196

一、品德不良的定义 197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197

三、学生品德不良类型 199

四、矫正品德不良行为的途径 200

本章小结 202

思考题 202

第十一章  小学教师心理 203

第一节  小学教师的角色认知 204

一、教师的角色意识 204

二、小学教师角色的特殊性 205

三、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205

第二节  小学教师的威信 206

一、教师的威信及其作用 207

二、有威信的小学教师的特点 208

三、教师威信形成的影响因素 208

四、教师威信形成的途径 209

第三节  教师的主要心理特征 211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 211

二、教师的情感和意志特征 213

三、教师的能力特征 215

四、教师的性格特征 216

五、小学教师心理特征的独特性 217

第四节  师生关系 218

一、师生关系的特点及作用 218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220

三、师生冲突 221

第五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任教师的比较

  ? 研究 222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 222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223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 224

本章小结 225

思考题 225

第十二章  教学心理 226

第一节  教学设计 227

一、设置教学目标 227

二、组织教学过程 230

三、选择教学策略 233

第二节  课堂管理 236

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236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237

三、课堂群体的管理 238

四、课堂纪律的管理 241

第三节  教学评价 244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与重要性 244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244

三、教学评价的作用 246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247

本章小结 253

思考题 254

参考文献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