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是由三种讲义组成,分别为徐象先的《大清律讲义》,吉同钧的《大清律例讲义》,蒋楷的《大清律讲义前编》。代表了清朝时期大清律较高的律例立法水平。徐氏讲义成书最早,其书仅有《绪论》和《总论》两编,系从《大清律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清代制度中抽象出若干规则并加以综合阐发,条理清晰,高度概括,最便於今人理解。蒋氏的讲义分为《圣训》《经义》《历代律目沿革表》《律服疏证》四编,浓墨重彩之处在第四编。蒋氏之学术功力在经学,注重义理阐发,因能深悉西方法理学之根脉。观其所引述之儒家经典,均与中国传统法制息息相关,不妨称之为中国固有之法理学。惟西方之法理学多出於逻辑推理,非如中国之法理学乃寓於古代圣贤经验体悟之中,此即经学之真谛,不可不察。吉氏讲义略倣薛允升之《读例存疑》,依照律典篇目次序,追根溯源,条分缕析,兼能旁征外国法制以为参照。其讲义之**特色在於作者身居刑部郎官二十年,熟悉清代刑法制度运作之实况和机理,清亡前又曾参与变法修律,故能据其切近观察体会现身说法,良可贵也。总之,三种讲义皆各具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