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普通化学课程是面向理、工科大学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近年来通过教育思想的讨论,对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所起作用、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更新,教学方法上加强了自学,并引入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讲课配套的实验教材也作了充实与调整。在这几年教学改革实践和对国内外本课程现状与教学思想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这本《现代化学基础》作为普通化学课程的教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从化学发展的历史看,从元素论、原子分子论到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理论,它们都已成为自然科学在科学发展中运用科学抽象、科学假设的范例。化学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对于我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化学与当今整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关系,目前国际上最关心的几个重大问题——环境的保护、能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与生命过程奥秘的探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把这些方面的内容引入到教材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化学文化素质。

    在编写本教材时,我们力求做到简明扼要,由浅入深,使学生尽快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法的转变。本教材内容包括:化学反应规律、物质的结构以及现代应用三部分。化学反应规律主要要求掌握各定律、原理的基本内容,公式及其使用条件,重要概念及其应用;在物质结构方面,适当增加了部分内容,重点要求掌握结构特征及其对宏观性质的影响;考虑到21世纪人才培养中对化学素质的需求,本教材专门设章介绍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热门领域,重点介绍各领域中的化学知识、原理及其应用,以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最后考虑到科技人员的需求,本教材还专门设立了“现代仪器分析”一章,供读者参考。

    普通化学作为公共的基础课,对各专业学生有着共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但由于专业不同,对化学的要求和学时就不尽相同,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不一样。作者编写时适当扩展了某些内容,使教学具有较大的弹性。书中加注“*”号的部分一般不是基本要求,可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亦可作为学有余力(或因材施教)的同学使用。为帮助学习和复习,作者在每章末都编写了“本章小结”、思考题和习题以帮助同学牢固掌握各章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本书第1,2,3,4,5,6,8章由沈光球编写,第7,9,10,12,13,14章由陶家洵编写,第11章由徐功骅编写。全书由沈光球统稿。在编写中,宋心琦、郑用熙、丁廷桢、张克钅宏、刘德山、周海梦等教授审阅了部分章节,宋心琦教授曾多次对本教材的内容提出宝贵意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虽经多次修改,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