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很久以来,一直盛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兼得。我们并不清楚这种观点

过去是否成立,但是至少现在肯定是不正确的。一些高瞻远瞩的政府和企业已经认识到,

若要使地球上人人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人类必然还要更多地开展工业活动,更多地

依靠新技术,以及更多地依赖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相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

要求人们进一步关注产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都能深刻地认识到

这一点,才能保证那些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展工业活动的企业不仅能够避免环境问题,而且

能从这种远见中获益。

企业界的参与对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科罗拉多大学的Robe

rt Sievers指出,政府面对很多亟待处理的任务,例如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满足不断增长

的人口的需要,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等,因此很多政府

只能集中解决这些眼前的事务。与此同时,企业的活动越来越国际化,计划的时间跨度也

越来越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发依赖于相对稳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以及对不同文化和人群

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来选择、开发、实施和认知技术,所以负责任的企业将

成为全球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中坚力量。但是,企业需要在政府和非政府组

织的支持下,建立一个广泛而深入的概念框架和方法体系,以应对产业与环境的复杂关系。

在考察产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时,通常有三种时间尺度。第一种是过去,主要关心如何修复

由于过去不恰当处置工业废物所造成的危害。第二种时间尺度是现在,主要表现在生产过

程中对遵守环境法规的要求,避免过去一些明显的错误,并负责任地开展生产和经营。相应

的解决方法强调废物减量化,避免使用已知的有害物质,采用“末端”治理措施控制废水、

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企业的环境和职业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生产管理人员,常常

有效地对生产过程开展从细小到中等程度的改进。在上述两种时间尺度上,生产过程和产

品设计人员基本不发挥作用。第三种时间尺度着眼于未来。现在设计开发的产品、过程

和服务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几十年中产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所以过程和产品设计人员在

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未来产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愿意将环境因素纳入

他们日常工作的考虑中。

然而困难的是,目前的过程和产品设计人员并不能获得这样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接受过

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没有提供这种知识,就连他们目前从事的工作也不能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状

况。我们出版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现在和未来的学生与技术人员解决这个难题。此外

,我们还力争使本书成为现有的关于政策、商业、环境科学、法律等相关专业教材的补充,

因为让这些专业的学生和技术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技术既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产业生态学,正如我们在本书第2章将要讨论的,是一种考察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现

代科学。根据产业生态学在制造业应用的经验,需要了解产业活动、环境过程、社会关系等

一系列学科的内容。我们还力图使本书对具有工业、环境和社会科学等专业背景的人士以及

与这些学科相关的人员均有所帮助。本书很多章节讨论一般性的产业活动及其环境影响

,尤其是长期和大范围的环境影响,因为短期和局部的影响一般都能够得到

较好的认识和管理。从根本上说,产业生态学是实现环境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因地制

宜。

本书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对产业生态学概念以及本书采用的方法加以介绍。第2部分“

物理、生物和社会理论框架”描述了产业生态学所依存的大背景以及物理、生物和社会等领域产

生的机会和制约因素。第3部分“面向环境的设计和生命周期评价”,重点讨论产品、过程和服务设计人员

所关心的问题:能源、材料、产品运输和使用、使用后处置。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也在这一

部分介绍。第4部分“企业层面的产业生态学”,重点探讨产业生态学在企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第5部分“系统层面的产业生态学”,讨论了比产品更广泛的问题,包括产业生态系统、

代谢与资源分析、模型和情景预测以及地球系统工程与管理。

我们有意识地把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放在一起介绍。虽然把两者分开来可以方便写作或者阅

读,但是我们认为那样处理效果并不好。产业生态学的核心是技术和社会的结合,而这种结合涉

及很多方面并产生多种影响。产业生态学家需要了解企业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需要认识产业

活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供一个更好地认识产业生态学目标和方法的

逻辑框架。

我们对本书第1版所受到的欢迎程度感到惊喜。1995年本书第1版出版时,产业生态学还处在

早期发展阶段,正在探索各种定义、方法和工具,我们当时填补这种空白的努力无疑是很初

步的。全世界有几千名学生和专业人员使用了本书。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Sukeniro Gotoh

将本书第1版翻译成了日文。还有几千名学生和专业人员使用了我们后来出版的另外一些书:1995

年出版的《面向环境的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1998年出版的《产业生态学和汽车》(Industrial Ecology and the Automobile)、1998年出版的《简化

生命周期评价》(Streamlined LifeCycle Assessment)和1999年出版的《产业生态学——政策框架与实施》(Industrial Ecology:Policy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这些著作均由Prenti

ce

 Hall出版社出版。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产业生态学领域出现了多种出版物,其中包括《产

业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并且成立了国际产业生态学学会(Inte

rnational Society of Industrial Ecology)。产业生态学的生命力和持久性越来越无可置

疑。

随着产业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十年前的一些初步想法逐渐变得成熟,解决技术和环境相

互关系的新方法不断涌现。相应地,我们在本书第2版中增加了相当的篇幅讨论第1版未涉及的

内容,包括生态学相似性、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服务业、产业共生、系统分析、情景分

析等。在一本成熟学科的教科书中,内容的增添通常是对很多人研究成果的综合。而产业生

态学目前还只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者还比较少,增加的这些内容描述了我们对一些还没有

深入解决、但呈现出勃勃生机的领域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这些新领域似乎正在将产业生态

学从一个集中讨论产品设计的专门学科,扩展成一门定义、评价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学

科。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生态学与越来越多的学科发生联系。

我们对所有为本书第2版的编写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M.Bertram、R.Gorden、R.Lifset、H.Rechberger及S.Spatari等人对本书进行了评阅,他们的意见对提高本书的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感谢Volvo 汽车公司的I.Horkeby和Pratt & Whitney公司的R.Tier

ney对本书插图和案例使用提供的帮助。我们还对Prentice Hall出版社的员工,特别是Marcia Horton和Laura Fischer表示感谢,他们为使这本书变得更有吸引力做出了巨大努力。最后,我们感谢AT&T公司、AT&T和朗讯基金会、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美国工程院对于产业生态学研究的支持。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产业生态学这个新兴学科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T.E.Graedel

B.R.Allen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