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人类通过图形创作认知客观世界、展现内心主观世界。从数十万年前先民制作的洞窟壁画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儿童涂鸦,图形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传递丰富生动的信息,成为联系人群、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图形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无论东方民族还是西方民族,都曾经有过“从图到文”的历史发展过程。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印刷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图形制品越来越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消费对象,图形的重要性再次凸现,“读图时代”再次来临。据2004年底美国《 国家地理 》(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与无线电波相比,图形可能是地球人与可能存在的外星人进行信息沟通的最佳方式。在先锋10号航天器侧壁便绘有象征地球人的图形。

图形创作是艺术创作活动,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包括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图形乃至增加时间维度的多维图形经历了种种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图形创作,以美为终极追求的人类艺术展现出绚丽多姿的面貌。图形艺术开拓出艺术创作的无限空间,某种意义上艺术家在建筑、工艺、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领域的创作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图形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往往以图形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 

图形是一种形式符号,图形艺术与数学、物理等科学符号不同,图形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美的形式当中图形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图形艺术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社会从原始到现代美的历程,探索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发展规律,还可以破译图形蕴含的密码,获取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信息。由于图形艺术研究在艺术史研究、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的图形艺术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在社会文化史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著名艺术史学者。社会文化史学者贡布里希( Ernst H. Gombrich,1909-2001)关于图形艺术研究的著作翻译介绍到中国,极大地推动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图形艺术研究。

图形艺术与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兴的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设计。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艺术观念、设计观念的更新,是文化思维方式的更新。作为智能工具,计算机使人类的智慧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但是他永远不可能取代人的大脑。人类发明了工具(包括像计算机这样的高级智能工具),也一定能够成为工具的主宰。机器人战胜人类只有在科学幻想小说和电影中才可能实现。年轻一代的中国设计家在致力于新的设计手段探索的同时,努力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正在兴起的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学习热潮中十分可喜的现象。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图形艺术历史,历代留下姓名和没有留下姓名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宝库,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玉器上的神秘难测的神人图形,商周时代青铜器狞厉可怖的饕餮图形,战国秦汉时代漆器和丝织品流动活泼的云气图形,隋唐时代金银器华丽多姿的花鸟图形,宋元明清时代陶瓷器典雅秀美的山水图形;战国的帛画,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唐代的人物画,宋代的花鸟画,宋元明清时代文人的水墨山水画和花鸟画;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石刻,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代的佛教雕刻和陵墓雕刻,以及建筑艺术图形、书法艺术图形、民间艺术图形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的绚丽景观。《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简史》作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力求通过对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的简要介绍,使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图形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况,掌握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的基本知识,从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传统中获取养料。得到启示,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学习。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图形艺术设计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图形艺术设计的教学和研究(包括图形艺术设计历史的教学研究)还是有待开拓的新的领域。作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的教材,本书是“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简史”课程讲稿的集结,限于目前的研究水平,加上作为教材篇幅的限制,本书没有能够超出《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未能建立具有个性的《中国古代图形艺术史》的学术面貌,有待今后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在不断丰富的图形艺术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从《中国美术史》脱离出来,编写出一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中国古代图形艺术史》专著。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美术简史》和薄松年教授主编,薄松年教授、陈少丰教授、张同霞教授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史教程》两书的部分史料,在此致以深切的谢意。

编 者    

200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