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由于决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调查这种系统地搜集信息的活动已经成为各种研究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的法则现今在任何领域、任何层面均被普遍认同和遵守。而在任何较大规模的调查中,抽样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采用抽样技术的做法的普及反而凸显了相关知识普及的不足,除了某些官方机构和学术机构组织的抽样调查比较规范以外,即使那些在大众媒体上亮相频繁、抢尽风头的专业调查公司所公布的抽样方案,在科学意义上也很少称得上规范合格。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抽样理论十几年,期间也断断续续主持或参与了不少政府或企业的调查设计工作。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使我感受到,虽然前辈同行迄今做出了巨大努力:国际上一些抽样方面的名著悉数得到翻译,国内也出版了一些专著和教科书,但所有这些相对于人们对抽样技术理论和方法的了解的迫切需要程度来讲,仍相去甚远。坦率地说,国内现存的有关抽样技术的书籍,要么过于专业,内容艰涩难懂;要么过于业余,内容零碎不成系统,其中少数出版物更满是将“总体”混同“人口”之类的低级错误,使人愕然。

鉴于此,本书主要面向那些在大学里讲授抽样技术课程的教师、统计专业的本科生、非统计专业的研究生和相关部门的中高级人士。内容力求详尽而不失精练,结构力求系统而不失紧凑。理论证明步骤明晰,浅显易懂,对数理统计知识要求不多,以便教师备课和读者自学,例题、习题选题广泛,兼顾明理与实用的双重需要。

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了学习抽样理论需要的预备知识,包括排列组合、中心极限定理、参数的区间估计和调查概论;第2章介绍了抽样理论的若干基本概念;第3章到第7章分别对常规的几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二阶及多阶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围绕其基本概念、特点、适用场合、具体抽样步骤和相应的简单估计、比率估计和回归估计三种估计量的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详尽的介绍。特别地,对每一抽样方法的三种估计量的性质融会在一起进行讨论、比较,构成了本书的特色之一。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对不等概率抽样的处理,对其不做独立的讨论,但强调在次级或基本单元的层次上仍属于等概率抽样的特点,这样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所谓不等概率抽样的实质,避免无谓的混淆。第8章介绍了实际中极为常见的非概率抽样的各种方式,重点阐释了这些方式与概率抽样的几种抽样方法间的对应关系。这个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可惜国内外绝大多数抽样文献都未给予必要的重视。最后一章是关于与抽样有关但又不属于抽样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帮助实际工作者开阔眼界,避免失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本书的重要章节还至少给出了一个相应的案例。

抽样技术及其应用Sampling Techniques and Practices前言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研究生朱华鹏、姜莉莉、江智杰、徐瑶、徐晓菊、牛奇和王欣等同学给予了许多帮助,他们不仅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习题案例的寻找,还帮助调整了全部的格式。特别是朱华鹏和姜莉莉,对本书的结构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又反复阅读和校对了全部书稿,保证了稿件的按时完成。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作者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张波教授,他对本书的顺利完成助益良多,付出了很多心血与努力。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写作亦较仓促,虽然诚惶诚恐,殚精竭虑,但不足之处仍然在所难免,甚至可能不少,敬请有关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赐教、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