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统计教学工作,也编写过不同版本的统计学教材,但在教学中始终感到教材不满意。目前,公开出版的统计学教材版本繁多,但内容和写法大同小异,基本雷同。同国外的一些优秀统计学教材相比,我们的教材水平相差甚远。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内容肤浅,许多方法介绍得不够深入;二是废话太多,抓不到统计方法的实质;三是写法陈旧,与计算机结合得不够;四是缺乏案例,习题量太少。多年教学实践中所感受到的这些问题,希望在本书中部分得到解决。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很难想像,脱离计算机的统计学教学效果会怎么样。特别是对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主要是应用,不会用计算机,就很难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之中。对他们而言,做过多地统计公式的推导显然意义不大,学会统计计算不等于能使用统计方法。将计算机应用到统计教学之中,不仅可使学生从复杂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教师也可以在同样多的时间里讲授更多的内容,特别是有更多的时间讲授统计方法的思想、特点和应用场合。只有理解了统计方法的思想,才能真正使用统计方法,而统计计算显然不是应用的障碍,因为这些工作可交给计算机来完成。
Gudmund R. Iversen与Mary Gergen 合著的《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一书,在其前言对统计学教学的讨论中作了很精辟的论述:“正如大部分统计学教师所敏锐地意识到的那样,统计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计算机与教学环境的结合,尤其是界面越来越方便友好的统计软件的使用,已经使旧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记忆并运用统计公式,已不再适用于大部分学生……我们的经验是,统计公式就像一门外语,如果一个人理解了这种语言,那么公式会大大增加对统计学的理解;否则,这些公式就像密码一样难以破译。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同学在学习统计时,公式反倒成了一种障碍。我们坚信,不用公式,也照样有可能获得对统计思想的深刻理解。”这段话,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合适,自然也适合本书的初衷。
计算机的应用不仅需要彻底变革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对统计学教材的写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在写作上,力求淡化统计方法的推导和计算,而重点突出统计方法的思想和计算机的应用。对大多数计算问题,都给出了计算机输出的结果。考虑到非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统计软件的普及程度,本书中仍然使用Excel作为计算工具。在计算时,我们直接给出了由Excel输出的结果。由于大多数人都熟悉Excel,我们只给出Excel的简单操作步骤。本书不主张,确切地说是反对学生用手工进行统计计算,要求学生必须能使用计算机这一工具,退一步说,至少能看懂Excel输出的统计结果。我们也不主张学生在学习时死记公式,而应把重点放在对统计思想的理解上,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在实际中应用。
本书的出版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领导的支持。感谢曾讲授过该门课程的王燕、王星、张云、姚嘉秋、赵以立、陈龙、刘文卿、李静萍、黄向阳等各位老师,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为本书写作积累了宝贵财富。感谢谭英平同学,她翻译整理了部分章后给出的人物传记。有幸作为应用统计学系列教材之一出版,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王海燕同志,她对书稿的认真编辑使本书增色不少。
尽管几年来对统计学教材的编写一直进行着各种努力和尝试,很想奉献给读者一本满意的教材,但仍然有可能达不到各方面的要求。书中的不当或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共同努力把统计学教材建设好。
贾俊平
2004年1月于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