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指出,我国在经历了计算机普及、办公自动化普及这两个信息化浪潮之后,已经迎来了计算机网络普及的新浪潮。当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要非常迫切。在现阶段,尤其需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而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社会需求推动了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渐得到重视,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当前,讲授计算机网络的书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介绍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此类书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的层次结构组织全书内容,着重讲解OSI层结构的功能和标准。当前权威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多半出自此类书籍,例如Andrew S.Tanenbaum教授的“Computer Networks”和谢希仁先生的《计算机网络》。第二类是介绍具体物理网络技术的。此类书以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局域网或广域网技术为对象,比较详细地讲述该技术的发展背景、协议栈结构、数据帧格式、标准等内容。例如介绍以太网、帧中继、ATM和第三层交换的书籍。第三类是介绍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此类书多以TCP/IP协议族为对象,逐层介绍一个个的具体协议,包括协议的功能、制定它的原因、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等内容。周明天和汪文勇先生的《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Behrouz A.Forouzan & Sophia Chung Fegan的“TCP/IP Suite”就是此类教材的代表。第四类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系统组网的。此类书以某一种网络操作系统(NOS)为对象,例如Windows NT、NetWare、UNIX或Linux,介绍如何使用它们实现计算机连网。这类书主要介绍软件系统的操作步骤,让读者按照书中的指引去建立一个网络系统。
上述类型的教材对于计算机网络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来说不是太适用。此类人才的知识结构以理论知识够用为特点。够用是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一个要组建局域网的人,知道局域网的含义和作用,知道组建局域网需要哪些设备,这些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就够用了。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重在能力结构。简单讲,一个实际问题摆在面前,他要知道从哪里入手解决,并且知道运用哪些知识和手段去解决问题。
本书就是面向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本书按照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各占50%的比例组织内容,而且在讲解理论知识的章节结合具体实例,在介绍操作内容的章节穿插概念的讲解。因此,本书的基调是理论联系实际,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掌握常用的组网和连网技能。
本书是作者在研读了几十部计算机网络专著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和体会写成的,既有经典权威成果,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取材新颖、语言朴实、可读性强。
参加本书编著的人员还有崔剑、尚小伟、王英华、张斌、刘元、李岩松、邹红霞、王斌、徐晓良、陈建宇、李琳、段小宁、程小飞、滕文生、张青、王鹏、孙健等。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联系方式: w_bz@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