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由于会计与国际接轨,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经济学等相关技术和学科的迅速发展,也对传统的会计理念、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提出了挑战。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对象是对社会接触很少的学生,对经济、企业及会计等概念比较陌生。过去一些会计教材一打开就是枯燥的会计概念,学生难以接受。
学生天性好动,对图、表、案例较容易接受。过去的会计教材从头至尾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调动不了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的积极性。不少承担会计基础教学的老师也感觉到,现有的一些教材不是理论性太强,就是只注重操作,有些教材还是沿用老教材的体例,毫无新意。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召集了从事会计理论教学多年并具备会计实践的双师型教师,编写了这本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会计基础教材。本教材具备以下特点:
(1)针对性。《会计学基础》是会计专业低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他们缺乏企业运作知识和经验,因此,不能就会计论会计,而应把会计知识、方法和程序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写入教材。
(2)新颖性。本教材除了吸收新修订的《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的内容和精神,还结合社会经济和会计独特的方法,介绍国际通用会计技术、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法规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本教材改掉了过去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结构,在每章中都单独列出了诸如"学习要点"、"案例"、"复习题"、"补充阅读材料"及"本章小结"等内容,并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口语化,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多些亲切感。
(3)实用性。该教材从使用角度看,既适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审计专业学生使用,又能指导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既能掌握会计理论,又能从事会计操作。
总之,本教材力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与学术相结合,传统与现实相结合以及发展与变化相结合。
本教材由周小芬担任主编,并负责编写第1章和第10章;杨群芬担任副主编,负责编写第7章和第9章。参加编写的还有游运芝(第2章和第3章)、高席兰(第4章)、陈翠兰(第5章)、李相奇(第6章)、杨翠平(第8章)。全书由谢国珍负责审稿。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