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物质、能源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人类开始从主要依赖物质和能源的社会步入物质、能源和信息三位一体的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各种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它们支撑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科学研究、网络教育、能源、通信、交通和社会保障等各个系统。信息技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它们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的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为了提高我国各级信息技术部门的整体素质,普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基础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对本、专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及相近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设备的相关课程十分必要,也很迫切。
信息技术设备涵盖的内容很广,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在介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实践知识,立足于“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方法与技术并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内容安排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而实用,有较强的针对性。书中介绍的许多信息技术设备选购、使用与维护的方法都来自编者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读者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设备,而且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的配置和选购信息技术设备。
本书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常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知识、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选购和使用的方法。全书由12章组成,编排顺序如下。
第1章:常用信息技术设备概论。
第2章:键盘和鼠标。
第3章:扫描仪和数码影像输入设备。
第4章:内存。
第5章:磁存储设备。
第6章:光盘存储器。
第7章:CPU与主板。
第8章:声卡。
第9章:显示设备。
第10章:打印设备。
第11章:网络通信设备。
第12章:电源设备。
本书选题适当,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讲清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本信息技术设备方面的实用教材、特色教材。
本书由向继平任主编,刘湘晖、汪伟宏、凌民、蔡立军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大纲讨论及技术工作的有:方志中、汤红军、刘新荣、韩丽萍、俞莎、徐耀鉴、池鹏、陈浩文、肖强、岳文焕、张涛、沈小乔、章灏。刘红飞、杨丹、刘涛、凌红武、陈知等做了本书的文字录入和图表制作工作。在此一一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