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
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
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本书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在广泛征求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
求,在编写过程中特别突出了以下特点:
1.体系上更加突出高职高专特点。
目前,高职高专教学相对本科教学,尚处于探索之中,教学上模仿,教材上借用,难
以突出高职教学特色。高职院校呼唤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教材问世!本书区别于其他教材,
自成体系。全书内容包括六个单元,前四个单元按文学作品的体裁分类,精心遴选古今中
外优秀名篇供学生阅读,并配有相应的练习和写作知识,每单元之中设立“文海拾贝”栏
目,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史的有关知识,这样编排不仅注重了个体知识的学习,而且突出
了“线性”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评析鉴赏,放在文学史的坐标上予以定位,
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现代文学发展的轨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对各种文体的产生与流变有
个清晰的印象;使学生更加具备了一种“史”的观点与眼光,来审视文学精华,从中汲取
营养。后两个单元编排了实用写作和口才训练内容,既有理论介绍,又有技能训练,学以
致用,这对于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2.在内容上避免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
本书所选作品具有代表性,是中学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一些名篇,而且在选材上顾及
文学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影响,使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宽。
3.在学习方面,讲究实用性。
大学语文是公共性科目,因此,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论不宜过多,以提高学生的欣赏
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主。本书立足学生实际,以读为基础,写为提高,读写结合,尤
其是实用文体和口才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由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张子泉、潍坊职业学院戴维一主编,潍坊科技职业学院郑玉
华、山东纺织职业学院宫淑芝、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闫鸿武、潍坊职业学院谭俊明副主编。
第一单元由潍坊科技职业学院郑玉华编写,第二单元由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张子泉编写,第
三单元由潍坊科技职业学院韩波涛编写,第四单元由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张子泉、刘兆信编
写,第五单元由山东纺织职业学院宫淑芝、山东牧医职业学院孙月华编写,第六单元由潍
坊职业学院戴维一、谭俊明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潍坊学院吴永昶、李毓等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本
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由于编写时间紧迫,本书所引的部分作品未能及时与原作者联系,在此表示歉意。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会有缺点和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VI
大学语文
25
第一单元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