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公差出版说明本套规划教材的系列名称根据学科基础和岗位群方向设置,为各高职高专院校提供“自助餐”形式的教材。各院校在选择课程需要的教材时,专业课程可以根据岗位群选择系列;专业基础课程可以根据学科方向选择各类的基础课系列。例如,数控技术方向的专业课程可以在“数控技术系列”选择;数控技术专业需要的基础课程,属于计算机类课程的可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和“计算机应用系列”选择,属于机械类课程的可以在“机械基础系列”选择,属于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可以在“电子信息基础系列”选择。依此类推。
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在建设本套教材的教学服务体系。本套教材先期选择重点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素材库、学习盘、学习指导书等形式的制作和出版,开发网络课程。学校在选用教材时,可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我们联系获取相关服务,并通过与各院校的密切交流,使其日臻完善。
高职高专教育正处于新一轮改革时期,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到教材编写,依然是新课题。希望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我们推荐优秀选题。反馈意见请发送到Email:gzgz@tup.tsinghua.edu.cn。清华大学出版社将对已出版的教材不断地修订、完善,提高教材质量,完善教材服务体系,为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出版优秀的高质量的教材。 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前言
机械制图与公差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为了适应这种发展,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依据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并通过业界人士的探讨,编写了这本《机械制图与公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两门课程,就当时而言,这种设置或许是合理的。但如今,教学对象、培养规格和学籍体制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程的设置理应随之而改变。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将上述两门课程合并,是合理且必需的。
在编写过程中,本着“理论够用、应用为主”的原则,对传统教材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着重培养学生识图与读图能力,并加强了第三角投影的绘图与读图训练,以满足学生毕业后到外资企业就业及对外交流的需要。
本教材文字简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由于教材编写人员是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因此,教材既凝聚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也反映了各院校教学改革的成果。
本教材力求贯彻国家最新有关标准,以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意识。
本教材适用于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机类、近机类各专业的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方面的课程教学,可同时满足三年制和两年制“高职”教学的需要。教材建议学时数为80~140,对于少学时的教学,可删讲带 * 的内容,建议另设1~2周的专用时间,以提高学生的读图与绘图能力。
本教材由王志泉、项仁昌担任主编,周理等参加部分章节的编写。编写分工如下:绪论、第1章、第11章由王志泉编写;第2章由杨晓红编写;第3章由刘建宁编写;第4章由刘建宁、杨晓红编写;第5章由项仁昌、杨腊运编写;第6章由周理编写;第7章由周理、董慧灵编写;第8章、第12章由项仁昌、苟爱梅编写;第9章、第10章由石桂菊编写。
担任本书主审的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金潇明教授。参加审稿的还有易宏彬老师。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有关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有限,教材中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编者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