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002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文件中要求:“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承担单位实行资质认证”。信息产业部也颁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甲级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不得少于30名。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200万元以上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必须实行监理。这一切奠定了信息化工程监理专业的政策和法律基础。
鉴于国家信息化建设急需大量具有信息化工程实战经验、掌握信息化工程监理专业理论知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监理标准的人才,北航软件学院集中国内最前列的资源,率先开设信息化工程监理专业。
信息化工程监理专业主要是培养信息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开发、监理、评估和审计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学生将通过大量的监理案例分析及到监理公司实际监理的信息化项目中亲身实践,真正地掌握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精髓。
作为中国第1个建立信息工程监理专业学科的院校,北航软件学院于2003年10月成立了《信息工程项目监理》
丛书编委会,抽调一批信息工程监理方面的专家和教授,集中精力编写一系列信息工程监理方面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为了更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信息化工程监理专业教学的难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以下简称国标)对信息工程监理工作内容的分析,编写了本书(以下简称案例分析),以保证学员能够了解和掌握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实践理论,并通过有效的授课方式,获得专业的监理公司和监理工程师多年从业所积累的经验精髓。
所以,本书编写的宗旨就是培养学员达到如下目标:
· 从国家标准和规范的高度认识信息工程监理的本质。
·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面向实战的监理理论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 逻辑思维、快速决策和理论分析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 熟悉未来的管理和工作环境,了解当今信息化工程监理行业的实际状况。
· 掌握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工作难点、分析思路、工作流程和工作技巧,以及必要
辅助知识。
本书的特点如下:
(1) 面向实际应用和操作,体现鲜明的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特点,并具有监理方法理论的典型和实际应用意义
本书选用的20个信息化工程监理案例,覆盖了IT监理工作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等工作侧面。各个案例着重在主体正文内容中体现出监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和客观环境描述,在使用说明部分重点突出了相关的监理理论和监理实际操作经验的总结。同时本书还对各个案例涉及的IT监理和IT项目运作的相关辅助知识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有效扩展了案例教学核心内容的覆盖面。
所以,对应IT监理工作特点,全书内容的设计突出体现如下3个面向:
· 面向操作(用例的真实和学员的角色定位);
· 面向技巧(art和science);
· 面向思路分析(详实的资料和可行的结论)。
(2) 尊重事实,源于实际,真实、具体,资料翔实,数据准确
本书采用的案例绝大部分来自在业界有很高地位的监理公司的真实监理案例,即从其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真实IT监理项目中选取,并形成具有上述教学意义的典型案例。个别案例的部分素材源于赛迪网等专业网上论坛。全部案例包括面向整个工程项目的综述等总结性文体形成的综合案例,也包括针对某个项目的某个实施阶段或环节形成的专项案例。
(3) 方法理论的总结遵守国标,力求体现高度、规范和标准
作为刚刚发展起来的行业,信息工程监理的规范性始终在不断提高和发展。因此,作为高校教材,本书选取案例中监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都力求严格体现国标所规定的内容和理论框架,且案例取材于在业界有很高声誉的监理公司的实际项目资源,故充分集成了国内优秀监理公司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4) 编写采用明晰的案例结构
每篇案例分析字数均在10 000字左右,充分保证其内容的深度和监理方法论的体现。整体结构包括主体内容和使用说明两部分。
① 主体内容(案例介绍)
· 标题: 即案例题目,具备准确、切题、感染力强等特点,一般不超过15个汉字。
· 案例介绍: 案例编写的核心,对案例素材进行有效地组织,并用生动、简练的语
言将案例内容表述清楚。包括项目背景介绍、案例描述(隐含本案例涉及的IT监理方法论论点)。
· 思考讨论题: 根据教学目的和案例的具体情节提出3~6个问题,供读者进行思考和相互探讨。
② 使用说明(案例教学部分)
使用说明是案例正文的辅助性的附加文字,用于向使用案例的教师提供该案例的编写意图、教学思路,以及监理方法论的论点阐述,正文未纳入的背景信息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建议等。案例使用说明通常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
· 教学用途: 明确案例归属的学科或专题,案例涉及的教学内容及其使用方向和使用范围。
· 背景知识: 属于需要案例使用者了解,但受篇幅所限,不便编入案例正文的内容。
· 分析要点: 含分析路线和关键要点两部分。前者指编者根据自己或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此案例而归纳出的分析逻辑;后者指可从案例中归纳出的结论,供教师在引导学员讨论时参考。有些案例还对案例内容中的分析讨论题给出了要点分析和归纳总结。
(5) 符合教学要求,具有思考、讨论和研究价值
本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对应IT监理方法论的教学和总结突出了以下特点:
· 现实性与普遍性: 即对某一真实管理情景和现状普遍性的客观描述。
· 典型性与特殊性: 突出特殊条件下的个性特征。
· 指导性与实践性: 实践到理论的归纳有助于深化教学内容。有助于考查和提高学员运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开放性可探讨性: 有些案例不能给出惟一正确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或理论研究价值。思考题需要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之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解答。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在校监理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专科生;信息化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信息化工程监理和相关行业的理论研究人员等。
由于信息工程监理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由于本书编写时间比较仓促,因此,希望以此书与业界同仁共同推动中国信息工程监理行业的规范和发展的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不足之处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本书中涉及的时间和人员、地址、项目、公司等名称都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向参加本书编撰和提供支持的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