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总序

世纪之交,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呈现最显著的两大趋势———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激烈挑战。无论是无远弗界的因特网,还是日益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都标示着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也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

教育,特别是管理教育总是扮演着学习与合作的先行者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了探寻中国国情与国际上一切优秀的管理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完美结合,为了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我国的教育机构与美国、欧洲、澳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的著名管理学院和顶尖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2000年,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并于10月举行了第一次会议,2001年4月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这个顾问委员会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些跨国公司和中国几家顶尖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其阵容之大、层次之高,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所商学院。在这样高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管理教育国际合作中,教师和学生与国外的交流机会大幅度增加,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到全球性的教育、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时代变革中,我们的管理教育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学习者,更加真切地体验到这个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更主动地探寻和把握着世界经济发展和跨国企业运作的脉搏。

我国管理教育的发展,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一流的水准来要求自己。正如朱镕基总理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十周年时所发的贺信中指出的那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要敢于借鉴、引进世界上一切优秀的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中国的国情,办成世界第一流的经管学院。”作为达到世界一流的一个重要基础,朱镕基总理多次建议清华的MBA教育要加强英语教学。我体会,这不仅因为英语是当今世界交往中重要的语言工具,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媒介,而且更是中国经济管理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的基石。推动和实行英文教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这些未来的企业家———能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沟通和对抗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在不断推动英语教学的步伐,使得英语不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而且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

课堂讲授之外,课前课后的大量英文原版著作、案例的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是积累相当的专业词汇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对学习者思维方式的有效训练。

我们知道,就阅读而言,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掌握经济理论动态,或是阅读翻译作品,或是阅读原著。前者属于间接阅读,后者属于直接阅读。直接阅读取决于读者的外文阅读能力,有较高外语水平的读者当然喜欢直接阅读原著,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译者的疏忽或水平所限而造成的纰漏,同时也可以尽享原作者思想的真实表达。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外语基础,但又不能完全独立阅读国外原著的读者来说,外文的阅读能力是需要加强培养和训练的,尤其是专业外语的阅读能力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接触专业外版图书,他在获得国外学术信息方面就永远会比别人差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他就会在无形中减弱自己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有一定外语基础的读者,都应该尝试一下阅读外文原版,只要努力并坚持,就一定能过了这道关,到那时就能体验到直接阅读的妙处了。

在掌握大量术语的同时,我们更看重读者在阅读英文原版著作时对于西方管理者或研究者的思维方式的学习和体会。我认为,原汁原味的世界级大师富有特色的表达方式背后,反映了思维习惯,反映了思想精髓,反映了文化特征,也反映了战略偏好。知己知彼,对于跨文化的管理思想、方法的学习,一定要熟悉这些思想、方法所孕育、成长的文化土壤,这样,有朝一日才能真正“具备国际战略头脑”。

以往,普通读者购买和阅读英文原版还有一个书价的障碍。一本外版书少则几十美元,多则上百美元,一般读者只能望书兴叹。随着全球经济合作步伐的加快,目前在出版行业有了一种新的合作出版的方式,即外文影印版,其价格几乎与国内同类图书持平。这样一来,读者可以不必再为书价发愁。清华大学出版社这些年在这方面一直以独特的优势领先于同行。早在199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敢为人先,在国内最早推出一批优秀商学英文版教材,规模宏大,在企业界和管理教育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更使国内莘莘学子受益良多。

为了配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推动英文授课的急需,也为了向全国更多的MBA试点院校和更多的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再次隆重推出与世界著名出版集团合作的英文原版影印商学教科书,也使广大工商界人士、经济管理类学生享用到最新最好质优价廉的国际教材。

祝愿我国的管理教育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不断发展、日进日新;祝愿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不断涌现的大批高层次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的勉力经营下早日中兴。

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前言

   在美国和全世界,本书都是最畅销的管理学基础教材。它已被翻译成西班牙文、俄文、荷兰文、泰文、印度尼西亚文、捷克文和中文,在菲律宾和中国有影印版,并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出版了特殊的改编版。如果说存在一本全球通用的管理学教材,本书大概能获得这一殊荣。

毫无疑问,管理者所面对的世界已经改变,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今日组织的动态性对管理这些组织的个人而言,既意味着奖赏,也意味着挑战。管理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相关的教材应反映这种变化,使读者学会在此状态下如何进行管理。因此,我们编写了《管理学》第8版,旨在帮助读者尽可能深入地理解在面对挑战时,担任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

特色

    

本书的采用者经常赞扬本书能够坚持以应用为导向。这不是一本仅仅介绍管理理论的教材。除了包括解释性的范例(大多数其他教材也都是如此)之外,我们还走出去,与现实世界中的管理者们交谈,然后把他们的经验呈现给读者。其他教课书都无法如此成功地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融合在一起。我们确信,这一新版本将继续做到使管理学概念趣味盎然,使读者为管理者职业生涯中的丰富可能性而兴奋不已。下面,我们将介绍在第8版中所保留的一些特色。

“管理者困境”和“管理者对管理者困境的回应”

本书每章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管理者所面临的某种困境来开篇。这些管理者来自各种类型的公司,例如Mattel Toys?熏 Zara?熏 Okemo Mountain Resort?熏 Svenska Handels-banken?熏 Panera Bread?熏 BMW?熏 以及海尔集团。每个困境都以“你将如何做?”来结束,令学生得以领略决策过程。然后,在各章末尾的“管理者对管理者困境的回应”专栏,我们邀请两位真实的管理者根据该章所介绍的管理学概念和工具,简短讨论他们在面临此困境时会如何行动。

“管理者如是说”

在某些章节,读者会发现这种主题专栏:现实世界中的管理者接受采访,回答一系列问题。这些管理者包括Pearson Education公司的Marjorie Scardino与SRC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ack Stack。来自这些采访的信息提供了对管理者和管理哲学的多元化视角,强化了书中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连接。

管理新创企业

《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显示,创业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在小企业或新创企业中,有效的管理如同在大企业中一样重要。这一内容被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放在第2~6篇的结尾处。

写作风格

在第8版中,对管理学概念的介绍沿续了生动的谈话式风格。我们的目标是以有趣、相关联的方式探讨各章内容,并且避免过于简单化。读者会发现,我们的写作风格和丰富案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

第8版的新特色和新内容

我们对于在《管理学》第8版中所融入的创新感到兴奋!今日的学生处于不断变化的世界之中,而本书对他们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我们认为,本书之所以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享有不断引入新内容的声誉。我们的前沿话题包括:

● 客户服务管理(第1章和第2章)

● 客户响应型文化(第3章)

● 创新型文化(第3章)

● GLOBE(全球领导与组织行为有效性)跨文化研究(第9章)

● 合乎伦理的领导(第5章)

● 社会影响管理(第5章)

● 决策偏见和失误(第6章)

● 高可信赖度组织(第6章)

● “三足鼎立”规则(第8章)

● 行业先行者(第8章)

● 虚拟 / 网络化 / 模块化组织(第10章)

● 管理因特网上的牢骚网站(第11章)

● 实践社团(第11章)

● 政治上正确的沟通(第11章)

● 工作满意度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第14章)

● 社会惰化效应(第15章)

● 员工认可计划(第16章)

● 股票期权计划(第16章)

● 合乎道德的领导(第17章)

● 在线领导(第17章)

● 英雄式领导者(第17章)

● 对收益的操纵(第18章)

● 控制客户互动(第18章)

● 公司治理(第18章)

整合性的议题

除了新内容之外,我们在第8版中突出了五个整合性的议题:全球化、伦理、多元化、客户服务与创新(见表P.1)。除了客户服务(你也会同意,它对一个组织的成败极为关键,但并未被其他的管理学基础教材所涵盖)之外,这些议题对于管理学教材并不是全新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选择对它们进行重点阐述?这是因为,21世纪组织中的管理者如果希望获得成功,就必须有效果、有效率地管理这些议题。我们相信,整合性的方法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议题如何渗透于管理过程中。

“成为一名管理者”

为了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应用导向,在每一章都新增了一个专栏,为学生提供行动建议。学生们现在就可以采纳这些建议,为未来成长为管理者打下基础。

教材中的学习辅助工具

好的教科书既介绍知识,又便于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尽量使本书成为有效的学习工具。下面,我们将介绍所设计的几个具体的教学特色工具,它们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书中的内容。

       学习纲要、要点回顾与学习小结

虽然大多数教材都提供了学习目的和每章概要,但在它们和各章内容之间没有清晰的联系。因此,我们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在每章开篇的“学习纲要”中,既有每章的内容概览,又有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了解他们在这一章中将要掌握哪些内容。在每个主要的小节结束处,将提供一个“要点回顾”,学生可以复习刚读过的内容。最后,在每章末尾,“学习小结”总结了一章的重要内容。这一安排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章的主要内容上。

对伦理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对管理者而言,能够对伦理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是很重要的。在每章的正文中,都有一个“对伦理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专栏。这一学习辅助工具所提供的内容强调了管理决策中的伦理价值观。

关于伦理问题的习题

近年来众多公司丑闻的曝光,再次凸显了管理与组织中伦理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在每章中设有“对伦理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专栏之外,我们在章末增加了关于伦理问题的练习,向学生介绍当代管理者面临的伦理困境。

对管理问题的思考

在每章末尾都提供了意在使学生思考管理问题的习题。这些习题要求学生证明自己不但掌握了各章中的关键要点,而且能运用这些要点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一起工作:基于团队的习题

组织中团队工作的盛行,驱使我们在每章末尾设了基于团队的习题,用来对各章中所介绍的概念或理论进行探讨或加深理解。

案例应用和习题

每章都包括一个案例应用和分析题。所选案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述。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并回答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各章中所讨论的管理学概念并能加以运用。

关键术语

每一章都标示出众多需要了解的关键术语。这些术语初次出现时以黑体标出,同时在相邻的页边空白处给出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