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从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我就开始了有关企业家的系列研究,首先完成的第一个层面的企业家研究即“企业家制度研究”,出版了四部著作:《制度变迁中企业家成长模式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企业家成长制度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企业的起源——企业分析四维模式的理论与实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中国企业家的兴起——理论与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3)。这四部著作构成了“企业家制度研究”的“四部曲”。前三部的内在层次演进关系在于:第一部着力于对企业家成长的宏观层面的研究,跨度具有历史性;第二部着力于对企业家成长的中观层面的研究,注重现实操作性;第三部着力于对企业家成长的微观层面的研究,注重研究前沿性。至此,建构了企业家制度研究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研究系列。

在完成了第一个层面的企业家研究之后,我又继续进行第二个层面的企业家研究即“企业家实证研究”,出版与待版另四部著作:《战略创新——大连亿达集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来自自由的繁荣——中国经济学的反思与重建》(东方出版中心,2004)、《制度现代化下的中国变革——西部大开发的制度支撑体系研究》(待版)及《管理的转     移——家族企业管理专业化路径模式与组织制度研究》(待版)。这四部著作另外构成了“企业家实证研究”的四部曲。其第一部系企业家实证层面的案例研究,第二部系企业家实证层面的理论研究,第三部系企业家实证层面的变革研究,而第四部系企业家实证层面的管理研究。至此,建构了企业家实证研究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研究系列。

我是2002年开始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从事相关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的。伊始,我就考虑在自己有关“企业家制度研究”与“企业家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企业家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序列。在受复旦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资助的基础上,经过迄今3年多的准备,现在已经取得了基本的成果:① 已经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功地开设了适应各个层面需要的“企业家管理”课程体系,包括面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方法”;面向博士生的“企业家管理学研究”、“人力资本管理分析”;面向硕士生的“企业家精神与创业”;面向本科生的“创业管理”、“管理咨询”。②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已经编写了与课程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如表0-1所示),及相关教材的案例集(正在整理之中),教材包括方法型、研究型及实务型三个系列。③ 通过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已经建立了以博士生和硕士生(包括在复旦大学及以前任教的上海财经大学招生与培养的)为主要成员的“企业家管理研究”人才梯队,研究生正分别通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学术著作及研究基金的形式,实现这个研究系列的扩张与深化。④ 通过既有基金项目的研究及新研究项目的申请,努力架构这个系列研究的项目支撑体系。既往时间的工作重点放在自己承担的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的成果完成上,在顺利完成既有项目的基础上,正在准备新同类研究项目的申请。

表0-1  “企业家管理系列丛书”的分类

实务型系列 研究型系列 方法型系列

《创业管理》 《企业家管理学研究》 《科学的逻辑》

《管理咨询》 《人力资本管理分析》 《管理科学学》

《企业家能力》 《企业家精神分析》

这套“企业家管理系列丛书”能够:① 成为相关研究与教学的依托,弥补这个领域教材的缺口。目前,既有的教材多为引进版,尽管方法与内容有极大的启发性,但体系与实证却与中国的实践有较大的不完全吻合性。而国内既有的教材却在内容及方法上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是本套教材追求实现的基本目标。② 推动相关实践的发展。“企业家管理”是一项方兴未艾的新兴事业,实践的创始与创新远远走在研究之前,如何系统地归纳、分析并指导实践,成为研究者的重要命题。本教材直面现实,求真务实,并力求理性与艺术的统一,追求指导性和操作性。③ 推动本领域研究的深化发展。“企业家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与专业发展方向,在研究落后于实践的背景下,很多悬而未决的理论难题约束着实践的发展,这需要大批有知有识有勇的学子(尤其是青年学子)投身进去,大力突破,以启迪社会的思维,推动制度、管理的演进与提升。

从知识创造学的角度讲,实现科学的价值有三个重途径(如图0-1所示):

 

图0-1  科学的三重性及其演进

(1)科学普及。应用是科学的终的。如何通过转换既有的科学知识体系,培养人的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在“企业家管理系列丛书”中实务型的教材,如《管理咨询》、《创业管理》、《企业家能力》及相关教程的案例集担当此类角色,它可以满足本科生、MBA(EMBA)、企业员工及企业管理者,以及对此类实务感兴趣的读者的要求,侧重“怎么做”的方法性、程序性、案例性知识分析。

(2)科学前沿。科学的推动需要科学史及科学前沿的介绍与剖析。这也是高校教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的重要职责。“企业家管理系列丛书”中研究型的教材,如《企业家管理学研究》、《人力资本管理分析》及《企业家精神分析》担当此类角色,它可以满足博士生、硕士生、EMBA及对此类问题研究感兴趣的读者的要求,侧重“研究什么”的历史性、前沿性、问题性及资料性知识分析。

(3)科学创造。科学发展的基本逻辑总是循序渐进的。科学普及及科学前沿陈述的内容主体均为存量知识。而增量知识的创造毫无疑问是科学家的基本使命。但是,没有科学发展史及其承前启后意义上的继承与创造,就没有科学。我在从事“企业家管理”这项新兴的研究与教育学科之后,主要目标就是揭示和剖析这种科学创造所依托的科学方法(见图0-1)。“企业家管理系列丛书”中的《科学的逻辑——在思想与方法之间》及《管理科学学》侧重“怎么研究”的方法性、规律性、实证性、案例性及艺术性的知识分析,可以满足博士生、青年教师及所有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的要求。如此,“企业家管理系列丛书”架构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传授体系(见表0-1)。

“企业家管理”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管理学科最有价值的前沿。但必须指出的是,“企业家管理系列丛书”无论在外延的教材品种上,还是在内涵的教材内容上,都绝对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需要作者及其团队,以及所有同仁的共同努力,有关本丛书的任何指正、修改的意见,均请直接电邮至作者的信箱(ddh@fudan.edu.cn或pmc@pmeac.com),作者在这里诚致衷心的感谢!在后续的再版修订中所有合理的意见将被充分考虑。

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企业家管理系列丛书”如今顺利面世,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在这套丛书的成书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贡献!

丁栋虹

 200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