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理论是用来解释所研究领域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的,它能深入研究对象的本质,探求其内在的规律性,然后在实践中验证,通过实践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所有学科中,财务会计理论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突出。正由于此,长期以来众多的会计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财务会计理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财务会计理论是会计理论的核心。近年来,在给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财务会计理论”方面的教材或著作很少,有的大多是以会计学的口径编著的,即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门类,对于专门讲授或研究财务会计理论来说多有不便。另一方面,近几年来财务会计理论及其研究的变化很大,包括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使一些同类书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不适用现象,由此萌发了编著《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一书的想法,目的是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教学及其研究提供一本贴近时代的合适用书。 

与国内同类型书相比,本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书的定位看,本书定位于财务会计理论,全书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线,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核心内容、信息披露展开进行阐述。

从书的内容看,本书增加了以往同类书所没有的内容。如在资产计量理论部分加入了技术资产、生物资产等内容。一方面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目前的资产计量理论却未涉及这项内容。另一方面,技术资产的计量理论相对较复杂,计量方法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单独探讨该项资产的相关理论。其次,生物资产是在以往国内财务会计研究中被忽视的一项内容,由于该资产性质的特殊性,有必要将生物资产计量理论纳入本书。

从书的立足点看,本书立足于新的会计准则。因2006年2月我国公布了经过修订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本书在对相关概念、会计确认与计量、处理原则及方法等方面内容进行叙述时,都注意结合新的会计准则。同时,书中对一些内容的介绍结合了相关研究的新观点或成果。

本书同时安排有注释和参考文献。对书中所引用的观点、研究结论或成果均在书的各章末尾附有注释,以方便读者查找。参考文献也安排在各章的后面,按每一章所述内容分别详细列示,这一形式有利于读者的深入研究。

从书的结构上来看,本书从财务会计信息分析入手,在阐述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介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范方法(会计准则)。理论的中心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二是收益理论和资产计量理论;三是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以及会计信息含量与资本市场有效性。

本书的大纲和总纂定稿由梁莱歆教授负责,全部内容由9章构成,其中3章分别由湖南大学的王宇峰(第8、第9章)和中南大学的喻凯副教授(第3章)编写; 第4章中的第2~第4(4.4.1~4.4.3)节由中南大学的熊艳编写; 其余章节由梁莱歆教授完成。

在本书的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学识及时间的限制,本书难免存在缺陷,诚请会计界专家、学者指正。

编者

2006年4月